全媒体评论员 陈明华
10月25日,一头野猪闯江西进贤一汽修店袭击一男子,后又冲进民宅致两位老人受重伤;10月27日,江苏南京一头野猪侵入高铁联络线,与列车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停车;11月24日,陕西岚皋县一名76岁村民被野猪攻击致死,11月28日,一头野猪闯入南京地铁隧道,造成上下行列车不同程度晚点……这个秋冬季,全国多地的野猪似乎疯了,频繁下山侵犯人类。野猪与人类的矛盾不断激化,各地纷纷想方设法与其“斗争”,组建狩猎队打野猪就是办法之一。
狩猎,是久远的故事,打野猪在当下显得很新鲜,自然能引起无数人围观看个热闹。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其实,野猪在秋冬季离开栖息地下山扰民,近十多年来每年都有发生,只是近两年来显得更加频繁。野猪下山的动机很单纯:找吃!为啥?缺“口粮”了。咋办?“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野猪或许也懂这个道理,一些胆肥的公野猪或成群结队、或单枪匹马,果断下山“打秋风”!
或许有人疑惑,生态越来越好了,野猪咋还“闹饥荒”了?这其实是一个错觉,生态好并不意味着生态链就好,也不代表生态环境实现了良性循环,有时反而是野猪“口粮”不足的成因之一。野猪频繁下山,或是在不断警示我们,其栖息地的生态链已遭遇严峻挑战!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的专家就曾发出过预警,“像老虎和野猪这类大型动物下山觅食,说明森林正常的食物链已经被破坏,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这里必须聊聊野猪的背景故事。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各地野猪泛滥,对农业、牲畜等构成巨大威胁,由此,政府纷纷组织力量猎杀野猪,以控制野猪数量。但因过度捕猎,野猪数量锐减,甚至局部灭绝。
到了2000年,野猪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荣登”《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名录。带着“护身符”的野猪,终于告别了每天“将脑袋掖在裤腰带上”的日子,从此吃吃睡睡蹭蹭痒,无忧无虑乐逍遥。
古话说,“千年的野猪老虎的食”,但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虎豹日渐稀少,野猪几无天敌,再加上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优越的生存空间,原本繁殖能力就惊人的野猪,种群数量快速庞大。2024年1月,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全国野猪总数已达200万头,已毫无生存威胁。
野猪自己没有生存威胁了,却严重威胁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俗话说,“三百斤的野猪——全靠一张嘴”,只要能咀嚼的东西,如青草、果实、鸟蛋、龟蛋,青蛙、蜥蜴、蜗牛甚至毒蛇等等,来者不拒。因此与野猪为邻的小动物们生存压力巨大,有的甚至面临“断子绝孙”之境地。有研究发现,有野猪的区域,鸟类群落和哺乳动物种类要比没有野猪的区域少约26%。这表明,野猪的“霸凌”行为,已将部分动物“挤”出了栖息地,降低了生物多样性。野猪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举动,不光“吃”,还有“蹭”,野猪喜欢靠在大树上蹭痒痒,这个习惯,爽了自己,却威胁到生态环境。有调查显示,秦岭地区不少大型乔木在野猪等长年累月的“磨蹭”下枯死或倒下,改变了植被分布情况,挤压了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空间。
因种群数量大,食物需求量大,秋冬季树木果实逐渐脱落,食物急剧减少,野猪就“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疼”,越界下山入村进城疯狂觅食,为害四方惹众人恨。国家林草局通报,我国28个有野猪分布的省级行政单位中,有26个“猪多成祸”!2023年6月30日,“三有动物”名录将其除名,打野猪不再需要《狩猎证》,真是咎由自取!
今天野猪为了一口吃的,祸害庄稼、伤人,甚至冲击高铁线和地铁,明天还会有哪些更惊人的举动?这无不令人担忧。野猪之祸,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的新问题!
面对疯狂的野猪,网上人人喊打之声不绝于耳,还有不少人欲将其赶尽杀绝而后快。但要解决野猪与人类的激烈矛盾,没有科学系统的调控措施不行。一方面,我们务必保持冷静,树牢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既要防范盲目被动,也要防范矫枉过正。通过猎捕缓解冲突,这只是应急之举,而非治本之策;我们切莫有“代替老虎当野猪天敌”之错误思想,重陷“猪患→猎杀→保护→猪患”这种“死循环”。另一方面,各地应在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综合研判、科学施策,比如将野猪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科学合理地划定栖息地,努力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在野猪致害高发地,因地制宜建设防护设施,引导群众适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等,通过系统治理,以实现栖息地生物链各物种平衡发展。
今年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15部门研究制定了《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最终效果如何有待实践检验。另外,经过长期努力,野猪种群数量若能靠生态系统自身相生相克来维持平衡,才是最好的调控,也是调控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该目标,还任重道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