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沪上落叶景观道模式陆续启动。长宁区黄金城道上的银杏叶还没到含"金"量最高的时候,但不少街区居民早早开始关心"今年银杏节有什么活动"。黄金城道和玛瑙路路口布置的小舞台迎来首演,居民张阿姨听说星期六有3位来自南美国家的歌手表演,立刻致电小姐妹,约看音乐会。
黄金城道上的银杏艺术生活节已步入第四个年头,其影响力从街区扩展。即便眼下,全市有了46条"落叶不扫"景观道,670米长的黄金城道商业街仍是网红地标之一。长宁区虹桥街道相关负责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景观道变多,或许可以减轻人流方面的压力。忧的是,作为沪上较早"出圈"的银杏景观道,如何给观赏者尤其是居民提供更丰富的体感?
"银杏节是集成街道艺术资源的交汇点,这一次,街区探索融合音乐、绘画、阅读、微旅行四种元素打造活动,更重要的是,探索这些活动如何‘溢出’银杏节,反哺日常社区生活。"虹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丁乙丙认为,丰富的体感也包括更精细化的管理:怎么平衡流量和居民生活?如何助力黄金城道两侧200余家特色商铺把握这一商机……
艺术银杏节
张阿姨年轻时爱唱歌,每年银杏节的重磅活动沉浸式街区演唱会,是她的心心念念。表演上午10点半开始,她早晨8点半就拉着小姐妹在附近走走逛逛。今年音乐会,受邀表演的南美乐队还唱了邓丽君的经典歌曲《甜蜜蜜》。尽管乐队中文发音不太标准,但听众们却乐在其中。尤其是张阿姨,不仅随着节奏拍手合唱,回家路上还意犹未尽地哼唱着。
听众层层环绕,前排是留给孩子们的,离歌手很近。表演者和听众都说氛围好。前几年,音乐会办在商业街的一个大舞台上。舞台在四层阶梯上,用大立柱支撑着。张阿姨记得那会儿,因为场地大人又多,"舞台有台上台下边界感,没有现在听着舒服"。
方案很快被调整了。去年的演唱会做成了流动场,串联了几个小点位"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方便了前一场没赶上的居民,也有效分散了人群,更重要的是营造出了沉浸式的氛围。
每年都有一点改进。丁乙丙说,黄金城道的共治、共商、共议机制形成已久,街道能够通过该渠道收集到居民对银杏节的反馈,一起商量出解决办法。银杏季与艺术结合,也是来自居民对街区建设的提案之一。"沪上有银杏的街区不少,随着‘落叶不扫’的深入,银杏季会成为城市‘特调’。较早‘成名’又有国际社区美誉的黄金城道能否有更前瞻的探索?"后来的共商共议会上,居民提出的这一问题成为街道相关负责人常在脑中复盘的思考。
今年,丰沛的艺术资源、经营主体被嫁接进来——主营健身的街区友好商户、长宁美校、艺术中心、虹桥当代艺术馆、旅行社、街道社区图书馆等都有参与。丁乙丙说:"平常,这些主体也在街区举办活动。在银杏节集成有助于为他们打开知名度。"长宁美校今年参加"当笔尖遇见银杏"的绘画板块,组织孩子们在银杏树下写生,用马克笔和水彩笔描绘银杏叶。长宁美校古北校区副校长施智戬说,每次写生都有居民带着孩子过来看,"今年的写生居民队伍中,有两个就在长宁美校学画画"。
阅读是今年的新活动。下周末,50组亲子家庭将跟着街区阅读地图走一走。"黄金城道上的经营主体自发增加了阅读角,希望增加留客时间。"相关负责人说,这一活动也是为了让更多居民了解哪些公共区域、商铺铺设了阅读角,做厚阅读氛围。
打卡不打扰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黄金城道的银杏季不是孤立的银杏之美,而是一种与周边气质相辅相成的美。这也让虹桥街道第三街区党支部有些"焦虑",怎么保护好这种气质?
比如颇受商铺关注的经营环境——整条步行街上配备有21个垃圾桶,平日里清晨6点、下午3点两个时间段,8名清洁员对街面、垃圾桶进行打扫和清运。但银杏季打卡的人变多了,部分商铺延长了营业时间,垃圾也变多了,垃圾桶旁甚至出现没法按时清运的垃圾。
居民们感觉"被打扰":这么洋气、这么美的街区,垃圾怎么潽出来了?感觉生活环境被影响了。
今年银杏季开始前,虹桥街道第三街区党支部、黄金城道共治委员会、中外议事员代表、沿街商铺、古北荣华第三居民区等代表一起开了个商量会。黄金城道共治委员会成员建议在银杏季期间,增加清运频次。爱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秀建议,作为受益方的商铺,可否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对街区进行包片。相关部门不妨给沿街商户发放告知书,对依旧乱丢垃圾的商铺进行处罚。物业可否在街区出入口增加垃圾桶,便于商铺在晚间时分定点投放。
古北荣华第三居民区书记邵启颖告诉记者,目前增加清运频次的建议基本落地,相关方将更加关注共享单车车篮被扔垃圾的情况。"打卡不打扰"也是此次银杏节在社区治理方面的创新探索。
作者:苏展
文:苏展 图: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王嘉旖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