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王小兵 苏报通讯员 王文锟 刘丰宜

在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组以“公益诉讼、有你有我”为主题的古风地铁海报每天都会吸引大量市民驻足观看。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江南文化检察保护、服务保障美丽苏州建设……一个个主题反映了近年来苏州检察机关紧扣“民心”,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优势,依法全面履职,用心用情答好检察为民的时代答卷,擦亮“福气之城”金名片的足迹。

强化法律监督,助力擦亮“人间天堂”生态底色

最近,吴中区金庭镇太湖边的民宿(农家乐)污水乱排现象不见了,保护太湖、爱护环境已成为商户们的共识。

这一喜人的变化源于吴中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的督促整治太湖岸线民宿违法排水监督专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太湖岸线民宿(农家乐)也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餐饮油污乱排、景观平台违建等乱象。

“民宿(农家乐)污水直排太湖,污染了生态环境,这一问题必须及时给予制止。”为此,吴中区检察院通过实地踏勘、无人机航拍等方式深入排查,通过检察建议推动146家民宿(农家乐)改造升级隔油池等污水预处理设备,拆除景观平台并同步修复太湖岸线。民宿(农家乐)商户们还集中签署了承诺书,提升保护太湖意识。该案获全国检察机关“2023年度检察公益诉讼精品案例”。

近年来,苏州检察机关围绕太湖“绿水、青山、乡愁”多点发力,构建起“刑事打击+民事追偿+行政督促+公益诉讼”全链条保护模式,切实以“检察蓝”为“墨”,绘就“太湖美”多彩画卷。

保护太湖之美只是苏州检察机关主动服务保障美丽苏州建设、助力擦亮“人间天堂”生态底色的一个缩影。

“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保护苏州生态之美,苏州检察机关重任在肩、奋楫笃行。”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勇介绍,近年来,苏州检察机关在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刑事打击的同时,通过民事公益诉讼追究行为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年来,办理公益诉讼案件823件,部署开展相关专项监督8次。依法提起全国首例车辆尾气检测作弊污染大气环境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案,工作做法被最高检用整段篇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汇报。紧盯长江、太湖、大运河等水体流域,办理涉水案件211件,推进水环境持续改善,办理的大运河、太浦河流域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2022年度全国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创新异地生态修复方式,持续推进多个生态资源公益修复基地,正逐渐建立市域一体化布局,形成“江河湖海”公益修复基地体系。

守护“江南文化”,助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历经2500多年,苏州古城依旧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为全国罕见。

保护好苏州古城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是苏州检察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苏州检察机关积极打造“江南文化检察官”品牌建设,推动了盘门古城墙、横塘驿站、山塘街“狸猫”、李根源故居等的保护修复工作。

太湖山水也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吴文化。无数先贤闻达在此著书立说、建园筑宅、退隐归老,辖区内古墓葬近2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0余处;有明月湾、陆巷古村等传统村落。吴中区检察院通过实地调查、检察建议推动了古墓葬、古村落的修缮保护。

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非遗文化,昆曲、苏绣、宋锦、核雕、制扇等传统手工艺享誉海内外。苏州检察机关加强非遗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文化焕发独特光彩。

针对机绣冒充手工绣、苏绣商标、底稿著作权纠纷频发问题,虎丘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案件为切入,推动“镇湖刺绣”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并促使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成为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该案入选最高检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针对宋锦等非遗网络销售、网络直播过程中存在质量假、价格乱、宣传低俗等乱象,姑苏区检察院开展宋锦网络销售乱象专项监督,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宋锦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聚焦急难愁盼,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民之所望,检察所向。

除主动服务保障美丽苏州建设、守护“江南文化”外,苏州检察机关围绕乡村振兴、食药安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财产保护、英雄烈士权益保护、特殊群体保护、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持续发力,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食药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之一。苏州检察机关持续护航“舌尖上的安全”,将食药安全领域“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2021年以来,立案行政公益诉讼169件,制发检察建议94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18件,提起惩罚性赔偿金482.84万元。针对“消”字号产品非法添加、现制现售食品、散装食品包装安全、保健品虚假宣传、违反禁捕政策“蹭江鲜”虚假宣传等部署开展专项监督7次,重点探索网络直播、社区团购、预制菜等食品领域新业态的检察监督履职方式,以点带面推动行业治理。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往往处于较为弱势地位。苏州检察机关主动当好特殊群体的贴心人,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司法救助、支持起诉等职能,用实际行动为弱势群体撑起司法“保护伞”,对全市6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线上、线下摸排,有序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信息适老化改造工作。督促电信相关部门提高对手机卡的发售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加强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防范。注重破解妇女权益保障难题,联合多方共建反家暴社会支持体系;聚焦哺乳期妇女急难愁盼,推动公共场所完善母婴室建设,让宝妈们哺乳不再“尴尬”。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针对电商直播劳务纠纷中涉及女职工权益损害问题,促推属地政府围绕电商产业链女职工权益保障、劳动合同监察、维权渠道畅通等形成具体举措,针对外卖骑手劳动者身份认定难问题,推动拓宽工会入会渠道、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等,构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立体模式。

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苏州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整治售楼处违规利用人脸识别系统侵犯消费者个人敏感信息的专项行动,发布全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白皮书》,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提供借鉴和指引。重点梳理全市20多款有影响力App,督促行政机关对其中10家问题App企业开展集中整改。倡导15家手机App开发运营企业集体签订绿色承诺书,营造健康有序、充分竞争的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为保障城市发展安全,苏州检察机关每年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22个小专项监督活动,研发安全生产从业禁止等模型5个,源头、系统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重大安全隐患。聚焦消防、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高质效履职,形成公益调查、法律分析、走访约谈、检察建议、公益诉讼“五步走”监督模式。

“检护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军表示,苏州检察机关将把贯彻深入落实最高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作为“保民生、护民利、解民忧”的具体举措,找准检察发力点和突破口,将检察为民“大情怀”落实落细到检护民生“微实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共同守护好苏州这座“福气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