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陋之道,作者:文木木彡,原文标题:《濒死打工人的“捡漏”之道》,题图来源:AI生成

“濒死状态”的年轻打工人,如何低成本逆袭?答案就是:捡漏公司资源,升级个人武器库!

中年危机、35岁失业、应届生就业困难、企业裁员、央国企降薪……等等一系列负面词汇充斥着我们所在的职场,必须要承认的是:现在已经没有工作能让我们干一辈子了。伴随着延迟退休,当我们最大的优势”年轻“被消耗殆尽后,面对未来四十年的工作生涯,该怎么办?

毫无疑问,作为没人兜底的光脚者,最需要做到的就是主宰自己的事业。这句话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作为一名普通的打工人,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疲惫地回家,躺下刷手机,日复一日沉溺于白天的濒死感和夜晚的瞬时快感。精力和时间这两个宝贵的东西,我都没有,该怎么破局?此时,一个熟悉的短语——”万恶的资本家“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

资本如何压榨打工人?

资本如何压榨打工人?

我开始分析资本是怎么对我进行”压榨“来获取利益的。作为一个普通的研发人员,日常工作任务非常明确:

  • 接收产品或者上级领导的任务输入

  • 完成某个功能后进行交付

  • 出bug的时候改一下

明确的任务输入和输出让我一直处在这个边界范围内去工作。只需要考虑功能的正常运行即可,至于产品的市场、应用场景、销售的对象……我都非常模糊。所以,这里所说的“压榨”指的是:

在现代流水化作业中,“资本家”们为了提高效率,让每个劳动者做好自己擅长的部分,最后进行成果拼接。 每个劳动者因为任务堆积和时间分配等问题,一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原地踏步,长此以往养成了思维惯性和惰性,以至没有精力去主动了解事情的全貌,最终成为了一个只能思考和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一维”工种。

图片来源:DT商业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DT商业观察

当然我不否定劳动者本身也有问题,但是今天我们只探讨“资本”的做事方式,并从中借鉴。

设定突破目标

设定突破目标

这种现代化工作模式造成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职场思维简单,目光短浅。

发生在我身上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当产品进行需求变更的时候,我脑海中首先冒出来的想法—那就改呗,然后按照新需求去完成。对这次需求变更的原因和意义都没有深入探索,只是觉得:需求来了,那就做,管他合不合理,设计出问题产品顶着,我只要确保没有bug就完了。正是这种想法,让我意识到我的思维惯性和惰性已经很严重了。

或许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这种“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职业操守能让我平稳地度过整个职业生涯,但显然如今已并不适用。在这个“个人崛起”的时代,企业逐渐式微,职业价值往往取决于个人的主动掌控,而非公司分配。所以我开始尝试用资本思维,以”生产资料占有者“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工作。基于这个想法,我设定了几个目标:

1. 多维发展,风险拆分

多维发展,培养创业思维,关注个人商业模式的打造(需要行大运,不抱任何希望),同时积极探索副业(有机会,难度大)。

2. 占公司的便宜

占公司的便宜(或者说占平台的便宜),向不同岗位同事学习,把资本家(领导)所具备的素质和技能都提前准备好,机会来临时直接上(努努力可以实现)。

3. 跳槽时降维打击

机遇和运气都不好的情况下,最不济也可以在跳槽时降维打击同岗位竞争对手(没啥难度可以实现)。

破局行动策略

破局行动策略

有了目标,也需要一套方法论来进行实践。我基于自己目前的情况总结了以下三点,或许对大多数职场新人都适用。

1. 缺什么学什么

跟项目经理学协调、跟产品经理学客户洞察、跟销售学博弈、跟解决方案学讲故事、跟领导学向上管理......

我们所缺失的技能在公司中肯定都能找到对应的专业人士,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观察他们怎么工作的,并在合适的时机加以请教。

当我们对某个领域完全陌生并且没有经过训练的时候,照葫芦画瓢往往是最高效了解该领域的方式。如果你态度诚恳且谦卑,大多数人都会给你指点两句。

拿项目经理来举例,这个岗位是整个项目推进或者产品研发的支点,需要协调各方势力去达成目标,在出现冲突的时候还需要靠智慧来化解双方的矛盾,是一个需要极强领导力和大局观的岗位。

我仔细观察过我所在团队项目经理每天的工作,可谓极繁杂,不仅需要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正常推进,还要对项目研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查缺补漏。总之,他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比我这个工程师要强得多。

2. 走一步,看三步,想五步

做事之前多思考,落地方案和长远规划都要考虑。

一个月前我们公司要做两款产品的融合,领导让我牵头去做技术方案,这也是我第一次做带有技术负责人性质的工作。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了这个方案,并召集两个组的研发成员进行了讨论和完善,然后信心满满地向领导进行了汇报,本以为会得到夸赞,但是领导却说这个方案缺失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规划。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划,规划决定了任务优先级、资源分配、甚至开发细节。合理的规划不但可以给更高层决策者提供信息和信心,而且可以在前期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直接规避。我们一帮技术人员做出来的方案在技术层面确实没问题,但是一门心思关注怎么实现需求让我们缺失了对产品未来优化和拓展的思考,这也是大多数技术人员的局限性。

3. 适度焦虑,及时总结,保持竞技状态

适度焦虑会推着人前进。

今年7月份开始,公司开始全员降薪。我是以应届生的身份进入公司,工资本身就不高,这次降薪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压力让我有了跳槽的念头,即使需要面临大额赔款。

所以,整个8月份我都在疯狂回忆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整理、总结、提炼和美化,来完善简历。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过去一年不知不觉已经做了这么多事情,有这么多经验和教训可以总结,果然deadline才是最好的助推器。

那若把这个过程融入日常工作中,会不会让自己的进步更加具象,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我开始写工作日志,天天写、周周写、月月写,写问题、写解决过程、写反思、写心得。目前这个习惯我已经保持了快半年了,字数也达到了1w+,每次回看都有满满的成就感和不同的体会。

结语

结语

我的业务方向属于开拓型业务,与初创公司有些类似。所以,乱与动荡贯穿着我目前的职业生涯。但正是这种“随机”和“混乱”,我才有机会去挑战不同的工作内容,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上面三条方法论也是我在近半年的工作中不断复盘总结得出的。学会总结和思考也是我工作以来最大的收获。

最后我想说,本文的观点并不是自我pua,而是真真切切的实用主义。在工作过程中培养资本思维,努力汲取养分,寻求和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无疑是我们普通打工人的“破局”之道。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