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难得君
周末,一个很久没见的在国企工作的朋友给我吐槽:
工资一年比一年低,事情一天比一天多,压力像座山令人喘不过气。
领导常说:“努力就有回报,付出总会有收获。”
然而,现实却截然相反,那些口口声声倡导奋斗的人,往往身居安逸之职,鲜少亲自奋力前行;反观那些真正全力以赴之人,或已悄然离去,或正踏上离开的征途。
背后的逻辑其实直白明了。
在央国企的奋斗,往往并非真正的奋斗。
领导期望的奋斗,是随传随到的忠诚,是不辞辛劳的顺从,你的主动被视为理所当然;体制内的奋斗,多沦为表面的加班文化,是无休止的内卷竞赛,在同事眼中,你的主动努力不过是特立独行的异类。
这样的奉献,其价值何在?
我的这位朋友,作为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二十年来主动承担艰巨任务,不惜熬夜至深夜。去年,他主动承担了一项重大项目,带领团队在西北地区连续奋战半年,最终圆满成功。
然而,年终评优时,这份功绩却被归功于一位入职仅半年的“空降兵”。领导的解释颇为微妙:“需综合考量整体贡献,不可片面注重结果。”
这样的结局,在企业中屡见不鲜。
央国企,坐拥着私营企业难以企及的资源宝库,却经常搞的一塌糊涂,这令众人困惑不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部分领导岗位被不具备真正领导力的人士所占据,这成为了基层苦楚的源头之一。
一些领导者与业务渐行渐远,宛如漂浮在空中的楼阁。他们沉迷于会议的漩涡、报告的海洋和文件的堆砌之中,对基层的鲜活现实知之甚少,更无法精准指导、有效管理业务。
这种领导决策与业务实际的断裂,不仅拖慢了企业的运营效率,更削弱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某国企中层领导在决策时无视市场风向和客户需求,盲目推进一个与市场格格不入的项目,最终导致项目夭折,员工心血付诸东流,企业战略空间被无谓消耗。遗憾的是,部分领导者缺乏自我提升的紧迫感,对业务知识浅尝辄止,对行业动态漠不关心,这无疑是企业业务难以起飞的绊脚石。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还有一类领导,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盲目跟风,追求眼前的利益和表面的政绩。他们热衷于追逐热门话题和流行趋势,却忽视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长远规划。例如,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某国企领导盲目跟风,大手笔投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却因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系统瘫痪,巨额预算化为泡影,这是严重的内部损耗。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领导沉迷于浮夸之风,他们注重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却忽视了实际工作和员工需求。他们善于包装自己,通过演讲、报告和媒体宣传等手段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鲜有实质性的贡献和成果。那些媒体上的宣传,多少是公司内部的自吹自擂,领导们难道心中没有一杆秤吗?汇报时口若悬河,视察时滔滔不绝,真正到了干活的时候,却不见踪影。
因为是国有企业,领导们就可以拼命的吃、喝、占,私有企业反而不会用这种方式去浪费或者是占有,不会做这些无效功。
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最为勤勉之人,往往话语权最少;最为拼命之人,往往最先面临裁员风险;最为努力之人,反而晋升之路最为坎坷。
因为在这里,拼命绝非核心竞争力,你能比拼过关系、背景或资历吗?
基层员工的日子日益艰难,但问题并非出在员工身上。他们能吃苦、懂业务、有创新,但往往被无能的领导所压制。
作为基层员工,你越拼命,领导越视为理所当然;你越努力,同事越觉得你在炫耀;你越认真,越容易成为他人的陪衬。
环顾四周,那些曾满怀激情的人,从热血沸腾到心灰意冷,从主动担当到被动应对,从壮志凌云到安于现状。因为他们终于醒悟,这里的所谓拼命工作,不过是一场自我欺骗的独角戏。
正视现实,在此环境中,与其盲目拼命,不如审时度势,适可而止。
而这样的困境,又何止局限于央国企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