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了一幅80-90年代交公粮的照片,一下子想起了几十年前在农村排队交公粮的往事。
以前的农民真是太傻太憨厚了,都是把家中最好的粮食交出去,保质保量,还唯恐粮站不收。
那时收麦子时,需要扬场,把上风头的装一堆袋子,下风头的装一堆袋子,然后把上风头的麦子仔细摊铺晒干、捡除杂质后,拿去交公粮(有时还需要用筛、箩反复的筛选);下风头的留着自己吃。
一个乡镇就一个粮站,轮到交公粮时,十里八乡的农民,都各自拉着平板车、推着独轮车、赶着毛驴车过来排队交公粮。
交公粮的队伍蜿蜒能有几里地,都是急嗷嗷的,希望能早点交上公粮,因为回家还有一大堆农活要干,有的往返要四五十里路。
有的乡里人,鸡叫二遍,就赶着驴车上路,来镇里送公粮了,争取排的靠前些。
那时交公粮,就怕交不上,粮站对公粮质量要求挺高,水分、颗粒饱满度、杂质等,十分苛刻,验粮员是一个肥差(那时我考中专,就想考个粮校。)。
如果被驴脸一样、阴沉似水的粮站检验员,二五八万的要当场晒第二遍,那就倒霉了。
就近找地方晒粮,那个受罪、没经历过的根本想不到,一没场地,二没工具,三怕没太阳,四要饿肚子,五要费时间,如果能一帆风顺把公粮交上,那高兴劲就没得说了,路过老街还可以喝完辣汤、吃几块锅饼犒劳自己一下。
当年人真老实,每年麦口完毕,差的留给自己,好的全部上交,交的时候一个个兴高采烈、心甘情愿。
但交公粮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比如公粮车翻倒掉进沟里、车胎打炮、粮食袋子洒了......
有一年,大概是1990年的夏天,我和四姐去交公粮,我们去的早,托熟人很快就交了公粮,准备拉着板车回去时,就见晌晴的天,突然乌云翻滚,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那些还没交上公粮的,顿时慌神了,四处给粮食找避雨的地方,粮站也拿出了很多篷布来帮助盖粮食,可是那么多人,篷布不够盖的,场面顿时乱做一团;
交公粮的人中,有脱衣服盖的、有拿口袋盖的、有把公粮搬到涵洞底下的..... 还有一个老大爷用身体一边挡雨,一边哀嚎,“老天爷啊,你不要俺的命么!就不能别下雨么?”
那个老大爷仰天痛哭的场面,让人心痛,也让十来岁的我,深切的体会到农民的苦!
回想几十年前交公粮的情形,可以说,30后~60后的广大农民,在国家工商业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辛勤劳动,交了公粮,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的,她们把最好的粮食和最好的年代都交给了国家。
她们扒大河、出义务工、种粮食,劳苦功高,用最朴实的行动和最辛苦的汗水养活了国家,养活了城里人,反哺了工业。
但很多人60岁以后,只有120多块一个月的补助,实在是太少了,付出与回报不成立比例,国家真是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对她们的生活补助。
国家穷的时候老百姓积极交公粮,现在国家富强了,反过来补贴老百姓,提高一些老农的收入,减少城乡养老差别,这不是应该的么?大家觉得是么?
大家有没有交公粮的经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