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去世,同年,他的第五子刘炟继位,即汉章帝,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生于公元57年,公元75年—公元88年在位,时间13年,在此期间,汉朝经济继续往前发展,国内政局稳定,史家将他与汉明帝的统治称之为“明章之治”。对外经略方面,相比汉武帝、甚至汉明帝来说,他有些“温吞”,但他能正确听取意见、正确判断形势、正确用人,因而在他统治期间,虽然汉朝一度在西域经略不利,但最终还是扭转了局势,假如他能活得更久一点,或许对历史的贡献要更大,他未竟的事业,最终由他的儿子汉和帝得以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章帝像:汉章帝刘炟(公元57-88年),东汉第三位皇帝,为政比较宽厚,亦有被后世批评之处,比如他打破了东汉建国以来外戚不得封侯的惯例,开始给外戚封侯,对后来东汉政治带来了负面影响。汉章帝最主要的历史贡献在于他支持了班超在西域的活动和斗争,为西域统一于祖国打下了基础。

1

汉章帝继位这一年,东汉在西域的经营极不顺利,西域都护陈睦被西域叛军所杀,己校尉关宠被北匈奴困于柳中城,后战死,戊校尉耿恭被北匈奴围困在疏勒城,坚持战斗。汉章帝甫一即位,就面临着这一严峻的问题,但他不愿劳师动众,对西域用兵,只是派驻守在酒泉和敦煌的汉军救回耿恭,不久后,又下令撤销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的建制,实际上宣布放弃西域。

此时在疏勒国的军司马班超也接到了撤退回京的命令,但遭到与汉朝友好的西域人士竭力挽留,班超也觉得不能就这么放弃西域,上书汉章帝,请求继续留在西域,汉章帝同意了他的请求。由此,东汉虽然表面上中止了与西域各国的官方联系,但班超却以汉朝代表的身份,一直在西域坚持活动和斗争,并且卓有成效。

从以上所述来看,汉章帝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他有一个长处,能虚心听取意见,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公元80年,班超在西域孤军奋战五年后,上书汉章帝,汇报并分析了现在西域各国的情况:西域北道各国基本被北匈奴控制,但是南道各国,只有龟兹国与汉朝为敌,其他各国和汉朝都比较友好。为此,班超提出了经营西域的建议,即联合与汉朝友好的国家去攻打与汉朝为敌的国家。汉章帝同意了班超的建议,并且派徐干为假司马(假司马即军司马副手),率领弛刑徒和义从兵一千多人前往西域支援班超。徐干,今陕西咸阳人,自幼习武,慷慨勇猛,素有平定西域的雄心壮志,在得知班超奉旨平西域的消息之后,主动向汉章帝请缨前往西域,做班超的副手。徐干赶到疏勒国,与班超一起打败了叛汉的疏勒都尉番辰,重新稳定了局面,班超升任为将兵长史,徐干升任为军司马。汉和帝时期,班超任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驻于疏勒,此为后话。

公元84年,汉章帝又派假司马和恭率八百士兵支援班超,班超就依靠这不到两千人的汉军,联合西域与汉朝友好的国家,在西域展开了反攻,击败了莎车国和龟兹国,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在此期间,有人诬告班超在西域的活动,只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国家,所谓“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但汉章帝并不怀疑班超,反而斥责了诬告者。不偏听偏信,这也是汉章帝的一大长处。

班超在西域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北匈奴内部发生了动乱,不断有匈奴人内附于汉朝,在这种有利的局面之下,公元88年,汉章帝派窦宪对北匈奴展开了进攻,可惜的是,他却在这一年病逝了。

2

史载“明帝察察,章帝长者”,意思是与汉明帝为政为人严苛相比,汉章帝的为政为人都比较宽厚,有长者之风。汉章帝为政,的确比较宽和,比如禁用酷刑,去除刑法残酷条文50余条,去除谋逆之罪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等等。

汉章帝的长者之风,还表现在他教育子女身上,汉章帝最先立的太子,并不是后来的汉和帝刘肇,而是三儿子刘庆,后来他废刘庆为清河王,封地在今山东临清一带,不过为了预防日后刘肇即位、猜忌兄长,他趁两个儿子在幼年时,要求他们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培养他们的兄弟感情。这兄弟俩也一直很知心,后来同心协力,铲除了以窦宪为首的窦氏势力。

汉章帝的宽厚,表现过头了也会演变成老好人,失去公共理性,给国家政治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他对东汉建国以来外戚不得为侯的规定的废除就是如此。汉明帝在世时,严防外戚,并且得到了马皇后的全力支持,这位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在限制外戚方面,比丈夫毫不逊色,汉章帝即位后,马皇后被尊为马太后,她削去了其兄马防参与御医为皇帝诊病供药等事情的权力,汉章帝觉得奇怪,问为什么,她说不愿意后世知道先帝亲近皇后家属的事情,这说明她深刻理解了明帝限制外戚的想法,汉章帝后来又要封舅舅们为侯,她多次拒绝,说不愿意把家事搅到国事里面来,在她去世前一年,汉章帝终于按自己的意愿,封马寥、马防、马光为侯,她知道后,极不高兴。汉章帝的这种做法,为后来东汉外戚专权埋下了远因。

汉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章草”的得名,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得名于汉章帝。或许他身上所具有的这种艺术家气质,影响了他的治国,他喜用儒生,多少有些不务实,后世史家对他这一点批评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洛阳孟津县汉章帝敬陵或汉顺帝陵:据资料称,汉章帝敬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的邙山上,俗称“二汉冢”。我们在洛阳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北找到此冢,高约五米多,周长约二百余米,整体比“大汉冢”小些,冢上已被修成梯田种上庄稼。和“大汉冢”一样,此冢前也同时立有两通石碑,一通为1980年代所立的市重点文物保护碑,上书“章帝敬陵”,已斜倒在杂草中;另一通为河南省人民政府2001年所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写为“汉顺帝陵”,两碑相隔不到两米。关于此陵的所属,相关学者也存在学术争议,故同时立有两碑。“邙山陵墓群旅游产业化发展利用规划建议”中的记载为:“二汉冢”汉章帝敬陵,或为顺帝献陵。

End-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李寻品酒学院酒友交流群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