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据海外网12月1日报道,美国一名60岁女子被蝙蝠咬伤后因感染狂犬病病毒身亡。这名女子10月中旬被蝙蝠咬伤,大概一个月后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11月18日送医,11月22日去世。

“理论上来说,所有哺乳动物都存在感染或传播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其中以下三类哺乳动物传播狂犬病病毒风险较高,一是犬猫,二是野生食肉哺乳动物如狼、熊、浣熊、臭鼬等,第三就是蝙蝠。”12月2日,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王传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一旦被上述动物咬伤,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原则上应立即进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王传林(中)。牛宏超摄

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龚震宇2019年10月发布于《疾病监测》的文章“美国1938-2018年人类狂犬病暴露和死亡的趋势分析”中提到,在1960-2018年期间,在美国获得感染的89例人类狂犬病病例中,62例(70%)归因于蝙蝠咬伤。大众需要关注野生动物尤其是蝙蝠狂犬病的风险以及国际旅行期间的风险,暴露风险较高的旅行者(即那些可能在国外与动物一起工作或在旅行时与动物保持密切接触的旅行者)应考虑在暴露前接种疫苗预防。

“蝙蝠是很多病毒的宿主,一旦接触蝙蝠就认为是Ⅲ级暴露,需要行规范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即:冲洗及处理伤口,根据患者免疫史合理的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并按照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12月2日,浙江省杭州市红会医院犬伤门诊主任胡伟琦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普通人如果接触到蝙蝠,无论是否发生咬伤都应该立即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王传林解释称,狂犬病的暴露后预防分为三步,首先要认真清洗及处理伤口;其次要根据患者既往狂犬病免疫史,合理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第三要及时按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是1到3个月,但也有个别案例在一周左右发病,接种狂犬疫苗两周内人体会产生抗狂犬病抗体,可以对抗狂犬病病毒,因此注射疫苗的时间越快越好。

“除了高风险动物抓伤、咬伤、舔舐伤口,旅游时吸入蝙蝠洞等野外洞穴里的病毒、食用感染过狂犬病病毒的动物生肉、宰杀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时都可能发生狂犬病病毒感染。”王传林表示,对于经常接触动物的群体,如打猎群体、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工作的人群及山区可能接触到野生动物的人群等,可以进行暴露前预防,提前接种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