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科在肺癌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早期肺癌患者中,手术切除是实现根治和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肺癌外科治疗迈向微创化、综合化及精准化的新高度。在此背景下,第九届中国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论坛暨中国胸外科肺癌综合治疗竞技新锐秀,于2024年11月29日在成都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成都市抗癌协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疾病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肺癌中心以及中国西部肺癌研究协作中心共同承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清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医脉通精选了此次会议的核心内容,以飨读者。

开幕仪式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周清华教授对到场专家和参赛选手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周清华教授表示,胸外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致力于抗击胸部肿瘤,守护生命健康。肺癌作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是胸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国胸外科肺癌综合治疗竞技秀旨在为国内搭建一个提升医生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肺癌诊疗现代化的交流平台。全国青年才俊通过病例分享、手术研究等形式,共同探讨肺癌最新进展、最佳实践和前沿技术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清华教授

随后,在多位专家的见证下,中国胸外科肺癌综合治疗竞技秀全国总决赛卷轴签字启动仪式顺利启动。展开的卷轴,不仅承载着对医学的热爱与追求,更预示着即将共同开启一段崭新的医学探索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胸外科肺癌综合治疗竞技秀全国总决赛卷轴签字启动仪式

肺域新界·前沿逐梦

“肺域新界,前沿逐梦”学术主题汇报环节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军军医大学医院雷杰教授带来题为“靶免双突破,引领早期肺癌治愈之路”的精彩报告。雷杰教授表示,在治疗手段革新、学科交叉融合与科技创新的多重驱动下,早期肺癌的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治疗从传统的化疗发展至靶向与免疫治疗,从辅助到围术期的综合管理,治疗模式不断创新与优化,为早期肺癌患者争取到了更长的生存期。近年来,胸外科领域实现了全面发展,围术期患者的诊治与管理也日臻完善,进一步满足了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人工智能(AI)技术的广泛应用,如AI诊断模型、IQQA3D胸肺评估和治疗计划辅助系统等,更是为精准手术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早期肺癌的精准高效管理,使得患者逐步从延长生存期向实现治愈迈进。

雷杰教授特别指出,在追求高质量长生存的过程中,靶向与免疫治疗在早期肺癌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Mpower010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开辟了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辅助免疫治疗的新纪元。在PD-L1 肿瘤细胞阳性分数(TC)≥1%的II-IIIA期NSCLC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的5年总生存率(OS)高达74.8%,且安全性良好,是目前全球唯一*拥有5年OS数据的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方案。从小细胞肺癌(SCLC)到NSCLC,从晚期到早期,阿替利珠单抗在我国已获批多项肺癌适应证,为肺癌患者提供了全面且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靶向治疗方面,继ADAURA研究之后,ALINA研究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公布数据的ALK阳性NSCLC辅助治疗III期临床研究,再次展现了阿来替尼的卓越疗效。阿来替尼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II-IIIA期和意向治疗(ITT)人群的无病生存期(DFS),使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风险降低76%。阿来替尼不仅耐受性优异,还拥有极高的血脑屏障通过率,有利于控制脑转移。继在美国和欧盟获批后,阿来替尼的辅助适应证也在中国迅速获得批准,几乎与全球同步,惠及国内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杰教授

新锐启秀·肺凡传奇

自启动中国胸外科肺癌综合治疗竞技秀的海选征程以来,历经1年的全国范围激烈角逐,上百名肺癌领域的新星已相继登上竞技舞台。随着8场区域选拔赛的圆满收官,最终12位选手凭借其卓越才能脱颖而出,踏上了角逐冠军之路。此次全国总决赛精心设置两大组别:A组专注于腔镜肺叶切除,B组则聚焦于腔镜肺段切除。12位选手紧密围绕肺癌诊疗的最新临床热点,通过真实病例的精彩演绎,展现了对肺癌全程化管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主席团与评审团汇聚了国内肺癌诊疗领域的多位杰出专家,阵容强大。其中,车国卫教授、陈椿教授、黄云超教授、雷杰教授、刘伦旭教授、赵光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及主持职务。评审团则囊括了黄立军教授、刘金石教授、刘晓明教授、雷玉洁教授、梅新宇教授、聂强教授、向明章教授、刘曦教授、李代蓉教授、申翼教授、张春芳教授、郑斌教授、周明教授等肺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他们将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参赛选手提供精准、专业的点评与指导,助力选手展现最佳水平。

A组腔镜肺叶切除组病例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昊教授带来一例阿来替尼围术期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肺鳞癌的个案报道。该病例是一位61岁局部晚期肺鳞癌女性患者,其因反复咳嗽、咳痰入院。患者右下肺有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考虑转移。患者拒绝化疗,经分子病理检测诊断为ALK阳性后,进行阿来替尼新辅助治疗,肿瘤明显缩小。后行单孔胸腔镜下右中下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手术顺利,术后显示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恢复良好,未复发转移。陈昊教授在该病例中讨论了基因检测的必要性、新辅助治疗方案选择、手术难度及术后治疗等问题,提出ALK阳性的局部晚期NSCLC微创手术结合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安全可行,并强调了外科医生技术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昊教授

A组腔镜肺叶切除组病例2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董晓平教授汇报了一例70岁老年女性患者病例。患者经入院检查确诊为右中、腺癌、cT1c/2N2MO IIIa期 EGFR L858R+。患者有幸纳入一项正在开展中的III期临床研究,在接受伏美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新辅助治疗后进行双微孔胸腔镜下右肺中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自主呼吸下隆突重建术。手术过程复杂,包括淋巴结清扫、气管剪切与缝合等步骤,最终成功完成。术后病理显示贴壁样生长为主,隆突处可见癌细胞,第2组淋巴结查见转移。术后复查显示患者恢复良好。计划给予患者继续口服伏美替尼至少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晓平教授

A组腔镜肺叶切除组病例3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国秋教授介绍了一例经过3个周期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后进行手术的56岁男性肺鳞癌患者病例。患者初始病灶为右上肺中央型肺癌,纵隔淋巴结稍大但未进行PET/CT精准评估。气管镜检查确认为鳞状细胞癌,无远处转移,心肺功能正常,临床分期为T2bNxM0。考虑到病灶大小和位置,决定采用新辅助治疗方案。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患者耐受性良好。手术前再次检查,发现新生物退缩,符合手术指征。手术采用单孔胸腔镜右上肺叶袖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支气管残端阴性,术后病理显示达到pCR。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继续给予患者免疫单药的维持治疗,目前持续随访中,未见复发或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国秋教授

A组腔镜肺叶切除组病例4

东部战区总医院刘小龙教授的病例是一位61岁男性肺鳞癌患者,其于咳嗽、咳痰5个月后确诊,肿瘤临床分期T2N2M0。经过多学科讨论,结合NCCN指南和国际专家共识,决定术前进行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治疗后肿物基本消失,评估效果为明显缓解,无3级以上不良事件。随后进行单孔胸腔镜右中下肺叶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虽有一定难度但成功。术后病理显示第7组淋巴结有转移,但肺复张良好,无肿瘤复发迹象。术后进行免疫维持治疗1年。此病例提示术前精准评估及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小龙教授

A组腔镜肺叶切除组病例5

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严教授汇报了一例63岁女性肺癌患者的综合诊疗过程,主题为“选择大于努力”。患者干咳伴消瘦两个月,气管镜检及CT显示上叶肺门处肿块影,累及上叶气管开口。临床诊断为T2NxM0,lb或 IIb期。经过MDT讨论,最终选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袖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pT2N1M0,llb期。术后给予患者4 周期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1年。患者恢复良好,3年复查无异常。此病例强调了在肺癌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严教授

A组腔镜肺叶切除组病例6

安徽省胸科医院吴峰教授报告了一例65岁左下肺鳞癌男性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初诊为IIIb期N2b,经新辅助治疗(PD-1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后,肿瘤及淋巴结明显缩小,达到手术标准。手术采用单孔腔镜袖式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分期为IA1期,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PR),患者恢复良好。此病例展示了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肺癌中的成功应用,以及手术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吴峰教授还提出了关于增加新辅助治疗周期、淋巴结清扫程度及术后监测疗效等问题,强调了持续观察和研究的必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峰教授

B组腔镜肺段切除组病例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程远大教授汇报的病例为一位56岁女性患者。患者病灶位于左下肺内侧背段,术前三维重建显示涉及背段及前基底段。手术采用左侧第5肋间单孔进行背段切除及8a、9a段部分切除。术中发现肺质量良好,淋巴结采样后,沿规划路径解剖背段动静脉及支气管,寻找并处理8a、9a动脉及相应支气管。最后,通过精确裁剪和切除,获得完整肺标本。与术前三维重建比对,切缘完整。术后病理提示为左下肺原位腺癌。患者术后第2天拔管,第4天出院,术后恢复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远大教授

B组腔镜肺段切除组病例2

中日友好医院温焕舜教授介绍了一例71岁女性患者病例,该病例展现了右肺上叶尖段变异的处理及AI在实性占比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患者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尖段结节,经评估考虑为恶性。由于结节存在解剖变异,术前进行了三维重建规划。手术采用右侧第4肋间单孔胸腔镜,进行右肺上叶尖段切除。术中仔细游离并处理了相关动静脉及支气管,采用结扎和能量平台处理血管,使用器械处理支气管。通过荧光显像明确断间平面,切除标本后常规淋巴结采样。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为浸润性腺癌,切缘干净,淋巴结未见转移。复查CT显示肺复张良好,无复发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焕舜教授

B组腔镜肺段切除组病例3

福建省立医院黄阳昀教授带来的是一例52岁女性患者病例,该病例展现了AI辅助及精准肺段切除技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患者因左肺结节增大入院,曾接受右上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为右上肺肌动性腺癌IA期。现发现左肺结节增大,经AI辅助诊断及三维建模评估,计划行左上肺前段切除。术中采用无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通过喉罩通气,遵循无抓持式清扫原则,保障淋巴结的完整性。依次处理静脉V3c、动脉A3及支气管B3,利用膨胀萎陷确定段间平面,精细分离并切除肿瘤所在肺段。手术成功,时长60分钟,出血20ml。患者恢复良好,术后诊断为左上肺前段微浸润腺癌,住院3天顺利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阳昀教授

B组腔镜肺段切除组病例4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邱桐教授报告了一位67岁女性患者病例,其因双肺多发结节而焦虑,决定接受手术治疗。主要病变位于左肺下叶S9B和S10联合段,另一结节位于右肺下叶。通过术前三维重建和规划,决定行左肺下叶基底段及背段联合切除。术中采用实时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精准游离并切断静脉、支气管及动脉,保留周围结构完整。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显示主病变为腺泡性浸润性腺癌,次病变为微浸润腺癌,淋巴结无转移。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第3天拔出胸管,第4天出院。病例展示了实时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及优势,并探讨了段面平面寻找的替代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桐教授

B组腔镜肺段切除组病例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殷正昕教授介绍了一例59岁女性患者病例,患者肺部有一个12×13mm的部分实性结节,实性成分接近50%,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腺癌,未见微乳头成分。病灶位于9a和S6b之间,靠近11段。手术方式有两种选择,但为简化操作、避免漏气、出血和感染风险,最终选择切除6b+c、9a和部分10a的方案。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胸片显示手术成功,切缘充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正昕教授

B组腔镜肺段切除组病例6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钟代星教授带来的是一例55岁女性患者病例,因其肺部病变增大就诊,经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后基底段有1.4cm的磨玻璃结节,外基底段有0.5cm的磨玻璃结节。基于专家共识和研究数据,决定进行右肺下叶肺段切除+楔形切除+淋巴结采样术。术中发现病变位于内基底段,进行RS7扩大切除和RS8楔形切除,手术耗时80分钟,出血20ml,冰冻病理提示恶性,淋巴结采样阴性。术后3天患者拔管顺利出院,病理回报两个结节均为原位腺癌。病例提示术前CT对病变位置评估准确性不足,需结合三维重建数据进行再评估以确保手术精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代星教授

中国胸外科肺癌综合治疗竞技秀全国总决赛评选结果

经过工作人员紧张的统计,各位选手的成绩和名次最终尘埃落定。刘小龙教授与钟代星教授获得全国冠军;徐国秋教授与黄阳昀教授获得全国亚军;陈昊教授与程远大教授获得全国季军;邱桐教授、殷正昕教授、温焕舜教授、吴峰教授、董晓平教授以及张严教授共同获得全国六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冠军获得者:刘小龙教授(左二)、钟代星教授(左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军获得者:徐国秋教授(左二)、黄阳昀教授(左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季军获得者:陈昊教授(左二)、程远大教授(左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六强获得者:邱桐教授(左二)、殷正昕教授(左三)、温焕舜教授(右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六强获得者:吴峰教授(左二)、董晓平教授(左三)、张严教授(右三)

大会总结

最后,周清华教授总结道,此次会议不仅是技术与智慧的精彩较量,更是现代化科技与临床诊治的深度融合。它见证了胸外科领域青年才俊在肺癌治疗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切磋。中国胸外科的创新成果斐然,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未来虽挑战重重,但只要携手并进、持续创新,定能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

*“目前唯一”定义为:阿替利珠单抗术后辅助适应症获批时间为2022年3月,注册研究为IMpower010.截止至2024年12月1日IMpower010仍为唯一公开5年OS率的肺癌辅助免疫治疗方案。同类方案的数据公布情况以实际情况为准。

#“目前唯一”定义为:阿来替尼术后辅助适应症获批时间为2024年6月,注册研究为ALINA。截止至2024年12月1日,ALINA仍为唯一公布数据的ALK+NSCLC辅助治疗III期临床研究。同类方案数据公布情况以实际情况为准。

审校:Felicia

排版:Babel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