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虚乏力、情绪低落、失眠焦躁。

负面情绪占据全身,久久不退。

明明想打起精神,却怎么都做不到。

人像溺水中的落难者,越挣扎越是下沉。

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你常有这样的情绪体验,那么可能你需要多关照自己了。

因为这些症状,都与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息息相关,那就是——抑郁症。

据《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

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达9500万人,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数的30.28%。

抑郁症烦人的点,不仅在于其症状令人难受;

更在于其病因难以确定。

很多小伙伴,明明工作得那么认真,生活得那么努力,抑郁却偏偏找上门来。

令人倍感不公,这是为何?

根据观察发现,很多我们以为的“好习惯”,恰恰是抑郁的推手。

甚至,它们,才是抑郁症真正的“罪魁祸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伙伴——

他们神经敏感,重视交付到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

把所有任务,都当成重中之重。

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典型的表现是:

事情开始之前,坐立不安,害怕自己搞砸; 事情进展之中,纠结踟蹰,担心万一出错; 事情结束了,还要因为一点失误懊恼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身边就曾有一个这样的人。

前同事Jakey,过去每次看他负责项目,都是一种煎熬。

倒不是工作本身有多难,而是Jakey紧绷到极点的工作状态。

每次项目开始前,他就已经开始失眠,惴惴不安。

我劝他少操心,没事的。

他反过来念叨:“你知道这个任务有多重要么,一点错都不能有。”

项目开始后,他黑眼圈更加严重并且天天加班,每次都是最晚一个离开。

看他写方案,是写下几行,又觉不行,删掉重写。

又写几行,还是不行,再次删掉。

反反复复,一整个下午,有时才写几百字。

终于写完,临到交付的最后一刻,他又觉得不行,折返回来重写。

不知折腾多久,才终于交出方案。

方案交出去后,又开始提心吊胆——

领导该不会把方案毙了吧。 你觉得我能过么? 你看我方案应该没问题吧。

上司反馈,他每次都会紧张得手抖冒汗,舌头打结。

这种状态,连带身边其他人也跟着一起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项目终于完成了,想着总算“解脱”了。

可以好好去聚个会,畅饮一番,结果他却闷闷不乐。

趴在桌上告诉我,今天客户验收的时候,指出项目里有两个细节做得不好。

所以他“没心情吃饭了”。

整个过程,活脱脱一场精神凌虐。

最终,在长达2年这样的工作状态下,Jakey确诊了轻度抑郁症。

这个结果,令人难过,但也是意料之中。

很多时候,人能力的高低,确实是由我们所能控制的范围决定的。

一个人能控制的范围越大,东西越多,能力便越强。

可一旦你执拗地想要把控一切,那便开始陷入偏执了。

要知道,问题和毛病,想找肯定有。

特别如果你还拿着放大镜去逐帧搜寻,那更是不可收拾。

你会发现自己永远有担忧不完的问题,永远有解决不完的矛盾。

无穷无尽。

最后,你便会陷入一种状态,就是觉得做什么都没有用,都是徒劳的。

这种状态,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习得性无助”。

而它,正是抑郁的温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有没有这样的趋向,就是希望满足身边所有人。

想要一团和气,大家都认可我。

生活中,不少人就有这样的执念。

网友小穆,阐述了自己的苦恼。

小穆是一位语文老师,辅导学生时,总是希望照顾到所有人的感受。

吸收快的学生希望老师多讲点新内容,小穆于是增加了新内容。

理解偏慢的学生,希望老师把知识点讲透,小穆于是每道题都讲得很细。

还有学生想要老师及时答疑,于是中途只要学生问问题,小穆立马就停下来回答。

学生的任何要求,小穆只要听到了,必定在下一节课做出反馈。

想着,这样应该不会出问题了吧?

不,这样的讲课,让小穆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节奏,讲得相当难受;

并且,课程变得冗长且破碎,很多学生都反映听感不好。

有人说内容太多;

有人说节奏太慢。

还有家长来找小穆投诉。

这让小穆极度苦恼,自己明明已经全力照顾到所有人的需求了,怎么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反而有越弄越糟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满足所有人,却顾此失彼,很多人都面临过这样的窘境。

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资源限制理论”。

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资源(专注力,记忆力,激情,认知能力等等)都是有限的。

所以人最好的处世方式,就是一次满足一个人,或者同一群体。

这样你的心理资源不会分散,可以更大程度地让对方满意。

但如果你进行多线任务,想满足很多人或很多群体,那么你就很难一碗水端平。

其中一条支线要是占用你偏多的注意力,其他支线任务就很难完成。

于是顾此失彼就这么来了。

顾此失彼之后,你又想立刻挽救,于是再次打断自己的节奏。

直到把所有需求都辜负,徒留你在原地苦恼难受。

这就是事件的结局。

更何况,除了心理资源有限,人的需求也是多样并且多变的。

有时候你就算是倾注了所有心力,也可能无法令对方永远满意。

所以,想博得所有人的认可,本身就是一个bug。

最终很有可能,就是把自己给搞抑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是我的错,你满意了么?”

发现当下,这句话在夫妻情侣之间,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

有不少短视频创作者,拍了很多段子——

猜不到老婆今天想吃什么,是我的错;

夸老婆没夸到点上,是我的错;

今天穿的衣服颜色和老婆的不搭,是我的错。

老婆只要生气了,我连呼吸都是错的。

这些段子当然是幽默呈现,相当可爱。

但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把所有错误都归予自身,那是要得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心理辅导员的时候,曾经接谈过一个男生。

男生有轻度抑郁,和他交谈的时候,发现他特别喜欢把“对不起”挂在嘴边。

我进门晚了5分钟,明明是我的问题,我向他道歉。

他却说:“老师对不起,是我的问题,我来早了,没看到你在忙。”

懂事得让人心疼。

后来聊天过程中发现,男生是极致的“内归因者”。

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划分出了向内和向外,两种归因趋势。

外归因者总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错”; 而内归因者总是把问题和错误归咎自身。

这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体现。

可一旦过头了,就会陷入一种常态化的自责自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朋友不开心,是自己无能;

舍友几天不回宿舍,就忍不住反思是不是做错什么得罪他了;

爸妈身体不好,又自责没守在身边尽孝。

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个满分恋人、满分儿子、满分朋友。

结果非但没做到,还让这么多人陷入痛苦。

所有错误,都是自己导致的(尽管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这种惯性思维,让他经常陷入自责、懊恼、悔恨的负面情绪中。

总是忍不住在内心批评和谴责自己。

最终,也被这些负面情绪压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不知你发现没有,上述这三个习惯,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关键词——完美主义。

任何时候,对自己有要求都是正向的,可一旦过度那就不好了。

完美主义者一旦觉得自己无法控制局面,就会开始内耗然后陷入EMO。

之后,成为抑郁症的绝佳依附对象。

所以,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完美,那一定是“恰如其分”的完美。

把握好一个度:可以让你相对愉快地坚持下去的“度”。

就像洗澡一样,水冷了会起鸡皮疙瘩,热了又会烫到自己。

只有不冷不热的温度,才能让你愉快地洗澡,并且爱上洗澡,坚持每天洗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十点君教大家几句口头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差不多得了”

绝对的完美,它绝对是不存在的。

如果存在,那也不过是等待被拆穿的谎言。

不要相信完美,更不要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完美。

因为完美主义的背后,是自恋,是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控一切。

但,我们不是神,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会有缺陷、有弱点。

所以,当一件事到你面前,你要努力,但不要为了所谓的完美去掏空自己。

时不时地,对自己说一句:差不多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那咋了?”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词,特别适合送给完美主义的小伙伴。

这个词就是“那咋了”。

做错事情了,那咋了?

不小心在人前说错话了,那咋了?

任何一件事,至少允许自己可以失误3次,实在不行4次也行。

降低预期,无论何事,多给自己几次犯错的机会。

要是三次机会内,还是错了,错就错了,那咋了?

3.“爱谁谁”

很多时候,完美主义者的压力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

看到别人“那么优秀”,就不自觉地给自己加压。

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

何必去窥视他人的剧本?走好自己的路足矣。

更何况,很多人是“精装的朋友圈,毛坯的人生”。

你只是看见了表面的光鲜,哪知他背后的狼狈?

所以学会适当地“看低”别人。

以后啊,要是老板、家人、朋友用谁谁谁来PUA你,

大不了回他一句:爱谁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让子弹飞一会儿~”

古人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思是说:很多人和事,都不会一成不变的。

当下的困境和问题,放到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很可能会产生新的变化。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让事情去“自愈”。

学会臣服,放手让事情自己去发展。

别急着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在你能力和精力还不够的时候。

“让子弹自己飞一会儿”。

在经过失序的阶段后,说不定事情就会重回正轨。

没准还能给你惊喜。

5.“明儿再说叭”

小说《飘》的女主郝思嘉有句名言叫——

Anyway,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每当遇到过不去的坎时,她总是先让自己吃饱睡好。

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因为,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又是崭新的自己。

所以啊,要是问题实在挠头,解决不了。

那就明儿再说叭。

千万不要有“休息羞耻”。

先躺平,先摆烂,给自己放个假。

说不定,就会有新的灵感和思路。

最后,想对追求完美的小伙伴说一句:

朋友,放轻松,你已经很棒了。

活着本就不易,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生活会不会辜负认真且努力的你,我也不知道。

但咱们自个,一定要记得,时不时拥抱一下那个疲惫又焦虑的自己。

点个“在看”,愿你我皆能以乐活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种种不易。

你有抑郁、焦虑的时刻吗?又是用什么办法熬过来的?欢迎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 | 海边的渔车夫

主播 | 素年锦时,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