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本部过去百余年间最大的建筑拓展项目——位于北京西北旺的医科院北区落成启用。作为新院区启用后举办的第一场会议活动,11月28日—29日,第三届中国医学基础学科发展大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区成功举办,谱写学科发展新篇章。本届大会延续“筑根基、促创新、济民生”的主题,围绕医学基础学科建设、医学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等战略研讨。70余名顶尖专家和学者莅临,通过9个主旨报告、39个专题报告,聚焦学科发展、关注医学教育、追踪前沿交叉、推动成果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人员在新报告厅合影

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邓海华致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邓海华代表院校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对医科院发展予以关心支持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基础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基础医学研究要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和个人成才规律,要有高度更要落到实处,不断激发新一代的基础研究人才对于原创领域的热忱和批判性思维,使基础研究迈向前沿技术,塑造科技发展新动能。他强调,医学教育要充分与高水平医疗、科研平台深度开展科教融合的“三高”培养,利用高水平的科研平台、高水平的医学科研人才团队,将优秀本硕博学生培养成高水平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院校肩负着建设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的光荣使命,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围绕医学基础学科建设、医学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发展,充分激发学术热情,迸发真知灼见,凝聚教育发展共识,推动医学基础学科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司长、新药创制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登峰司长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司长、新药创制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登峰在致辞中指出,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和面向人民健康的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科技创新能否多元,基础研究是关键。刘登峰司长对基础医学建设领域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基础学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要扛起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责任,打通基础研究、转换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通道;二是加强政策供给,为基础研究创造良好创新环境,同时完善投入机制,发挥好制度政策价值的驱动和牵引作用;三是统筹推进科技人才激励一体化,坚持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四是加强管理,打造健康规范的基础医学研究良好形势。医科院要不断加强医学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人才管理、环境营造等方面做表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周大旺司长致辞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周大旺司长出席会议。周大旺司长传达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介绍了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和构建高校成果转移转化新体系等方面的有关考虑。他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而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是绝对的主力军,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具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教育的战略属性,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提升科研组织化程度,稳定支持青年人才成长,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教授主持。

“产学研融合发展”签约仪式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会议现场举行了与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融合发展”集体签约仪式。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院长、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程涛主持签约仪式。

在“科教协同育人合作项目签约”环节,基础所院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基础所院与各高校将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密互动,充分发挥基础所院的平台优势和专家力量,携手探索更加高效、务实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教协同育人合作项目签约

在“研企协同育人战略合作签约”环节,基础所院与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常州西太湖细胞基因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泛生子、高博医疗集团、华大集团、中吉智药(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基础所院将与上述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在科学研究、知识产权与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等方面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基础所院前沿知识、研究深度和人才优势,提升企业的基础应用研究能力,为大健康产业提供强大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企协同育人战略合作签约

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上,王辰、王琦、梅林、肖瑞平、王健伟、李文辉、周荣斌、钟清、王前奔等9位院士、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教授作了《以健康和共病队列为医学研究开源》的主题报告。王辰院校长指出,现代医学正在发生深刻转变——由单病而共病,由疾病而健康,由个体而群体,由当下而长远。他指出,共病(多种健康问题或疾病存在于同一个体的状态)研究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未来方向,但全球对共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正在进行方法探索。当前,医学研究在共病问题上需要转变观念、理论与研究和医疗范式。医学界应当以人体作为构造与功能单元(entity)进行研究,开展大规模人群多维多元长程研究,才能看清共病的真实状况。基于现实世界数据驱动的多维研究将成为共病研究的主体范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以“人类必须调整医学目的与朝向”为题进行了精彩报告。王琦院士指出,近40年间,疾病的种类已经从五千种增加至五万五千种,慢病持续高发,医疗负担不断加重。为了破解全球面临的医疗困境,亟需重塑医学的目的与朝向,需要从疾病医学转变为健康医学、从“治已病”转变为“治未病”。而中医体质学研究发现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类型,实现了从治“人的病”到治“病的人”,基于中医体质的“治未病”是调整医学目的的重要抓手。王琦院士强调,要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的有效结合,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同时做好,确定以健康为中心的新的优先战略,加快实现健康中国的进程,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创始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讲席教授梅林教授作主旨报告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创始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讲席教授梅林以“医学基础研究和转化——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简介”为主题,介绍了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梅林教授指出,目前中国的医药行业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在研发、突破性创新方面都有待提升。基于这一现状,结合北京市拥有的丰富的医疗资源,独立于首都医学大学之外的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这一新型的研发机构应运而生。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肩负了五项重要任务——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培养未来的医药科研人才;探索医学发展的新模式;助力首医提高临床和基础科研水平;为北京建成国际科创中心做出一定的努力,具有与其他新型研发机构不同的最大特色——以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医学的转化研究为核心。目前,该中心已有27位领军人才及数位青年人才,未来,该中心将依托新院区,培养更多有批判性思维的医学科学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学教授、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作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教授、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围绕“转化医学赋能新药研发”这一主题,分享了她的转化医学之旅,涵盖创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科学创新、新药创制、人才培养和转化的一整套的创新链条。肖瑞平教授重点介绍了利用β受体这个新靶点治疗心力衰竭的新策略,以及MG53蛋白突变体用于心梗急救以及抗泌乳素受体(PRLR)单抗药物研发两项工作。结合两个药物的研发过程,她指出,要针对真问题、大问题、临床未满足问题来找机制,从机制中找靶点来开发新的药物;同时,产教融合是适合国情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教授作了题为“夯实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的科学基础”的主题报告,结合自身多年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对传染病防控的认识。从伴随人类文明产生的瘟疫到当前的新发突发疾病,从人体感染的现实到人工智能实现仿真病毒的虚拟,从基础研究到与临床相结合,为大家直观全面地讲述了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未来有效的应对措施。王健伟教授结合新冠病毒的实例指出,应对新发传染病是我们的长期任务且迫切需要更多科研科技力量的投入。此外,还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发展来提升科学应对能力,加强病原检测鉴定技术以及药物疫苗的研究,才能下好“先手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李文辉教授作主旨报告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李文辉教授以“以基础科研推动乙肝转化研究”为主题,从基础研究和转化工作两方面作了精彩报告。作为乙肝和丁肝病毒受体NTCP的发现者,李文辉教授首先回顾了目前国内外多个课题组关于NTCP的研究工作进展,并指出基础研究对疾病的机制以及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工具、新想法与新机会;其次,他通过一个单克隆抗体实例及抗乙肝和丁肝的单克隆抗体的研发过程,展示了NTCP转化为肝炎治疗药物方面的研究及成果。目前,李文辉教授团队针对不同靶点的多款药物均已进入临床实验的关键阶段,各项实验结果均有良好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周荣斌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周荣斌教授围绕“危险信号感应与无菌性炎症”的主题,系统讲述了其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他以新的肿瘤免疫抑制机制和潜在治疗原创靶点MC5R研究、肿瘤以及神经炎症等多种疾病发展中的感应分子GPR34受体相关研究、以及cGAS等多种DNA受体或RNA受体可被激活用于诱导无菌性炎症应答的研究等多项具体工作,展示了慢性炎症中免疫细胞对于危险信号的识别感应的三个层面:直接感应、间接感应与系统性的炎症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病理生理学系主任、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钟清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病理生理学系主任、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钟清教授带来了主旨报告“钠过载死亡(Necrosis by Sodium Overload)的定义和功能”,介绍了一种以钠内流为特征的钠过载细胞死亡现象,即通过能量耗竭激活Trpm4通道的活性从来造成钠内流,而Trpm4的增强性突变与心率失常和心衰是密切相关的。此外,钟清教授还通过丰富的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揭示了钠过载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冠名讲席教授王前奔作主旨报告

王前奔教授以“mRNA 3' UTR-targeted therapy overcomes cancer immune evasion by restoring MHC-I expression”为主题,分享了其课题组在前列腺癌方面一项长达六年的最新研究工作,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德培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院长王婧教授

11月29日主旨报告分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大疾病共性机制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德培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院长王婧教授主持。

闭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院长、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程涛教授作大会总结

程涛所院长在闭幕式中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次会议中专家们探讨了医学基础学科发展的机遇挑战、分享了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共促医学科技创新发展。通过系列签约,基础所院致力于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技术转化的无缝对接,共同开启产学研合作的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承办。上级单位领导,院校及兄弟所院专家院士、所院领导,院校有关处室负责人,各有关合作单位嘉宾,院校及兄弟院校师生代表出席,线上线下累计观看近300万人次。

转载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号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