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眼下,一股玩“烟卡”的游戏热潮在校园中风靡。所谓“烟卡”,就是把硬包香烟盒的商标裁剪下来,折叠成方形小卡片,谁能把对方的“烟卡”拍得翻面,谁就能将其收入囊中。实际上,小小的“烟卡”却隐藏着不少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央视财经

上高速公路、找烟酒店……

“烟卡游戏”暗藏哪些风险?

从卷烟盒上剪下烟标,折叠制作成卡牌拍着玩——当下,“烟卡游戏”成了孩子群体中的热门游戏。据央视财经报道,记者走访重庆、河南郑州、广西南宁多地的学校,学生都承认学校老师禁止在校园内玩“烟卡”,他们便躲在厕所里玩,或者回家偷偷玩。

今年6月,在江西宁定高速公路于都仙下乡境内,4名儿童为了捡烟盒做“烟卡”,闯进正常通行的高速公路,吓得指挥中心的值班民警一身冷汗,赶紧派警力前往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央视财经

在贵州安顺、遵义、贵阳,民警都接到了孩子在高速公路车道和隧道超车道上玩耍的报警电话,将孩子转移至安全地带询问过后得知,都是为了捡烟盒。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西安市莲湖区的一家便利店里,记者看到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不停地央求老板,索要烟盒、“烟卡”,口中提到的香烟就是和天下、中华。当地烟酒店的老板也向记者表示,经常有路过的孩子在大街上捡烟盒,或者就直接来店里询问有没有不要的空烟盒。

“烟卡”还有哪些危害?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一些未成年人将注意力和精力过多地投入收集和交换烟卡上,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烟卡让未成年人过早接触烟草,增加好奇心,埋下尝试吸烟的种子;可能使未成年人价值观偏离,追求稀有“烟卡”,滋生不良风气;烟卡交易也增加了未成年人接触犯罪的风险,可能导致偷窃、抢夺以及校园暴力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谁在售卖“烟卡”?

在网络平台上,“烟卡”多以“呸呸卡”“轰轰卡”等名称呈现,且部分店铺标注“工厂直发”“正品卡有胶痕”来显示自家产品是真“烟卡”。新京报在某电商平台以“烟卡”为关键词搜索,商品页面上有许多商家公开售卖烟卡,并未对购买年龄进行限制。一些评价里的关键词赫然写着“小孩子很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某电商平台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某电商平台截图

此前,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多家电商平台,搜索“烟卡”二字,会跳出“烟卡收集册”“烟盒卡片”“烟卡盒”“烟牌卡”等关键词,点进去便出现大量销售烟卡的商家,有的商家显示“全网热销10万+”。在一家电商平台搜索“烟卡”会跳出“绿网计划(禁烟宣传)”的页面,但搜索“烟卡收纳盒送100张烟卡”“烟卡正版”“烟卡稀有”等关键词仍能跳转至销售“烟卡”的商家页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商家介绍“烟卡”来源于烟酒店批发回收的盒子。 网页截图

这些商家均销售各类品牌香烟叠好的“烟卡”,并宣称“100%正版”“带烟味”等,有的商家以“小朋友再也不用扒垃圾桶”“干净卫生,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去捡烟盒”“父母都给孩子买”等作为宣传语,不少商家会以“稀有卡”“外国绝版”“中华(香烟品牌)”等作为卖点。

新京报记者随机询问两家电商平台的卖家,均表示所售“烟卡”干净卫生,由正版的香烟盒叠成。一位网店客服介绍,这些烟卡有的为没有装烟之前的不良品盒子下线制作而来,有的是由废品站回收的烟盒制成,“回收要经过几轮消毒,确保卫生干净”。另一家宣称“有烟味、带胶痕”的网店店员称,“烟卡”来源系烟酒批发店回收的盒子,“有消毒过”。

记者在一家分享生活方式的网络平台搜索“烟卡”时,发现有叠卡教程和段位分级介绍的分享内容,包括黄金、白银、银铜等段位的叠法,“鬼卡”的新折法等。

向未成年人售卖“烟卡”违法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 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根据《广告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禁止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

法律专业人士表示,烟卡的制作和销售均涉嫌违法。烟草制品属于国家专营、专卖的物品,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可能触犯刑法,构成非法经营罪。商家私自印制烟草注册商标并制作成烟卡出售,不仅侵害了注册商标权利人的专用权,还可能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烟卡”游戏何时休?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硏究员杨杰认为,应对青少年沉迷“烟卡”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谴责和担忧的层面。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烟卡”生产和销售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意识。

今年5月份,国家烟草局印发《关于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专项治理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地烟草专卖局要积极联合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开展电子烟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多措并举向中小学生讲解吸食电子烟危害,普及“上头电子烟”等新型毒品防范知识,防止学生沉迷烟卡游戏,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诱惑能力。对校园周边便利店、超市、文体用品店等向未成年人售卖烟盒、烟卡等物品的行为进行劝阻。

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烟卡”?除了烟草企业和商家的推介外,“烟卡”还有一定吸引力,烟盒的文字、图形、颜色等看起来很精美,如果是朴素的烟盒,未成年人就没有了这么大的好奇心和驱动力去玩了。”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主任、控烟法律专委会主任委员王振宇介绍,在烟盒包装上加警示图已经被世卫组织和很多国家确定为一种有效的控烟手段,但我国经过多年呼吁和倡导始终没有实现,“如果在烟盒上加上病变的肺、穿孔的喉咙和烂掉的牙齿等警示图标,相信未成年人就不会对烟盒好奇。”他希望通过呼吁立法,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反对烟草的文化氛围。

目前,多地教育部门已行动起来,要求学校及时制止学生玩“烟卡”游戏。

今年4月,海南三亚教育局发布提醒,要求学校做好防止学生沉迷“烟卡”游戏的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清“拍烟卡”游戏成瘾的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三亚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

5月,甘肃天水教育局发布《关于禁止学生玩“烟卡”游戏的倡议书》,要求禁止“烟卡”游戏进校园。

9月广州教育局发布倡议,倡议广大家长及时关注孩子日常兴趣爱好,不主动向孩子提供“烟卡”,不让孩子带“烟卡”进校园。

有专家认为,从“萝卜刀”、“养臭水”到“烟卡”,都折射出孩子们对简单游戏活动的渴望。对此,学校和家庭都要重视课外活动设计,引导孩子们积极参加,并能乐于其中。对小学生玩“烟卡”,“堵不如疏”,学校要理解并满足学生对游戏、社交的诉求,因势利导,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分散学生对“烟卡”的关注,以更健康的游戏替代“烟卡”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