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张明洪,出生在1954年的正月十五,今年虚岁71岁。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我们那个村很小,大约有一百多户人家。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大哥下面有一个姐姐,她在三岁的时候急病死了,娘一直没有再见到闺女的面,所以给我娶了个带“红”字的名字,但是娘还是喊我“孩”常常说“孩啊!你要是个女孩子就好了”。
爹娘以种地为生,常年吃了上顿愁下顿 ,生了男孩最怕儿子打光棍。
在那个年代,我们那里基本上吃到肉了,但只能偶尔吃一顿肉,娘从来不吃,娘说我奶奶也不吃肉 ,常年吃斋念佛。
我三个哥哥的名字都是奶奶取的,小名(化名)都带个“善”字,到上学的时候再改成“明”字辈。
大哥叫善德,二哥叫善缘,三哥叫善念。
娘说,奶奶临走的时候,攥着她的手说,她这辈是行了一辈子好,去了天堂一定给娘托个梦,让娘看到她在天堂的一切安好。
娘也就天天盼着那个梦,也随着奶奶做好事。
心善之人不在贫富 ,娘常常说:“穷了给一口,胜过饱了给一抖。“
她总说,吃糠咽菜的年代,常年见不到一点油花,过年的时候,割点肥肉,还要用肉票,整天在那里排队等着,割点肥肉来家炼成大油,放在一个小罐子里面,炒菜的时候,用筷子挑出那一点点来,放在锅里,香味扑鼻而来。
她总是对生活充满感恩。
我爹干活来家,有时候,娘给他泡上个煎饼,用筷子挑上一点点雪白的大油,几个油花漂浮在在水上面,那就是过年了!
娘做的的菜是常年用几个花椒叶炝锅,然后再倒水放菜,放盐,吃那个花椒叶味。
大部分时间是吃蒸菜来填饱肚子,这样的生活,她的奶水肯定会很少。
但是我娘就是一心为别人着想,我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合作社,娘生了我,爹用玉米给娘换了三个鸡蛋 ,给三哥吃了一个,娘说她生了那么些孩子,也就是吃了那两个鸡蛋。
到了那年三月初一,邻居王婶又找来了一个女孩,以前王婶也找过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在三个月的时候得病死了,她总认为是没有奶水吃造成的。
这次王婶直接把孩子抱到我们家,让我娘给孩子喂奶 ,我娘是二话不说,抱过孩子来,掀起褂子先让人家的孩子吃饱。
王婶抱过孩子感动流泪,王婶说,其实王叔是先去问他大嫂,他大嫂和她住一个院子,他大嫂三儿子是二月生的,也正好有奶水,他大嫂一口回绝了。
她还说:“你找这个孩子还不知道能活几天?绝对不能抢了我儿子的饭。”
王叔就流着泪走了!
王婶说,王叔的意思是侄儿不分,本来想养他大哥家一个儿子,哪一个都行,心想平时也给侄子们买好吃的,对大哥和嫂也不差。
可是当王叔把想法和大哥说了,大哥倒是一百个愿意,没想到大嫂说:“大小哪一个都不行。”
后来,她还又说了王婶一些坏话,意思是王婶没生过孩子,不会疼爱孩子。
王婶一家这才抱养王婶妹妹家三胎的这个女儿,王婶给她取名叫王盼盼,意思还盼着自己能再生。
王叔原来是在个体的一个煤矿上下井,他亲眼看到出了事故,当场就砸死了他的两个同事,受到了惊吓,后来再也没敢去,也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王婶说他们一直去看中医调理着,医生也说,可能还有机会,但是不敢肯定,只有顺其自然,先养着一个慢慢来。
我们两家住的近,王婶家这些事情,我娘自然都知道。她心善,总是抽我睡觉的时候,就跑到王婶家给她孩子喂母乳。
每次,要是被王婶的大嫂看到,她还骂我娘管闲事。
可不管她怎么骂,我娘还是偷偷去。
几天后,王叔还给我娘送来了二斤花生油,买了饼干,面条。
娘说不能白吃了人家东西,宁愿让我吃不饱,再喂点饼干,也要先让盼盼吃饱,再说王婶上次那个孩子没养活,本来心里就害怕着。
王婶还又送我娘一些小米面子让我喝,王婶就是明说了,让我娘多喂我,省出奶水来让盼盼吃。
我娘和王婶处的不分你我了!像亲姐妹一样。
我家有啥活,王叔也主动去帮忙,晚上王叔带上几个菜,来和我爹喝几盅,成了知心朋友。
王盼盼到过百岁的时候,就和我一样重了,我还大她两个月,我后来虽然没耽误长高,但是一直不强壮,我总认为小时候营养没有跟上。
我娘不同意我的这种想法,她说我和三哥一样 ,那意思是遗传的因素,不是因为没吃够母乳,还说你三哥小时候可没有人抢他的奶水。
我娘就是愿意帮助别人,那样总让她心里踏实。
我家虽然一贫如洗,但是我们兄弟四个找媳妇都没有大困难。
我大哥当兵专业回来去了公社广播站工作,大哥在单位上住着,一个星期回家一趟。
当年,我大嫂她娘常常去公社外面那口井挑水 ,大哥只要看见,就帮着从井口往上拔水,有时候还帮着挑回家。
那时候,我大嫂在一个裁缝店帮着人家做衣服挣钱,我大嫂她娘相中了我大哥,托人让大哥和大嫂见面,我大嫂长的很紧俏,他俩一见钟情。
他们就在我们那两间南屋结婚,后来在公社旁边租赁房子住着。
我二哥二嫂在一块当小工,谈了恋爱,二嫂的家离县城也就十公里路程 ,她们那里什么都方便,二嫂姊妹三个,她是家里的老大,二嫂父母都是善良人,他们家房子宽敞,让我二哥住他们家。
但是二嫂父母说不要我二哥做养老女婿,可以在我们家结婚后住他们家,有了孩子还是随二哥姓。
我爹娘当时就说,只要我二嫂和二哥好好过日子,以后孩子随谁姓都不重要,都是自己的孩子。
那时候,有这样思想的人真是不多啊,真是两好合一好啊。
就这样我二哥也在南屋结婚了,一百天以后去了二嫂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