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多仙山,峨眉邈(miǎo)难匹。”这是唐代诗人李白面对峨眉山时发出的赞叹。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云端上的峨眉山,除了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繁多的绀(gàn)宫庙宇,还是一座地质名山。
峨眉山金顶至万佛顶缓坡平台(摄影 / 王治)
云端的桌状山
桌状山,顾名思义就是“顶平身陡,状如桌子”的山,也叫“桌山”“方山”或“平顶山”,是一种由断块构造形成的山。山顶多为接近水平的坚硬岩层,四周多为陡崖。
峨眉山及其周边的瓦屋山、大瓦山是呈品字形排列的3座桌状山,它们的山顶平缓,山体突兀,四周都有近千米的绝壁或陡坡。峨眉山的山顶是一个微微向西倾斜的平台,在金顶(位于峨眉山主峰上)、万佛顶(峨眉山最高峰)一带,连续的山顶缓坡平台面积达4.8平方千米。
从地质角度看峨眉山
“悬浮”在云端的峨眉山是由2.5亿年前沉积的石灰岩及其上部的玄武岩构成的。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导致整个区域地形落差悬殊,断裂、裂隙发育。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像尖刀,沿着断裂、裂隙又准又狠地“切”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切口,把隆起的高原切割成棋盘状的巨型岩块和密集的峡谷群,进而形成了桌状山。
峨眉山所在区域主要受北西和北东方向两组断裂围限,形成了不同级次的断块,而且这两组断裂的断面近于直立。位于峨眉山金顶处壮观的舍身崖,正是沿这个断层抬升,并在其前缘形成的断层崖。
巨厚的玄武岩是形成桌状山的关键,它像是给山体戴上安全帽,使之下的陡崖免遭风雨侵蚀,从而让桌状山的形态得以保持。
峨眉山地质、地貌景观奇特秀丽,是地质学家研究地壳演进的“摇篮”。如果你有机会走进峨眉山,一定不要忘记体会它神奇的地质构造,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硅质岩和石灰岩都是海洋沉积的岩石,水深处为沉积硅质岩,水浅处为沉积石灰岩,这反映出海洋深度的变化(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知识链接
世界著名的桌状山——罗赖马山
巴西、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三国交界处的罗赖马山是世界最著名的桌状山之一。
罗赖马山上部的山体是由距今20亿年至17亿年间浅海和三角洲环境中沉积的石英砂岩构成,后经历多期地壳作用抬升成为高原。由于这个区域一直处于稳定的抬升状态,所以罗赖马山的地层保存完好,又经历强烈的侵蚀作用后形成现在的桌状山。
1912年,《福尔摩斯》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以此山为背景,创作了科幻小说《失去的世界》,让这座山名声大噪。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撰文 | 李忠东 杨立
责任编辑 | 高琳 张丽涵
运营编辑 | 张丽涵
质量审核 | 业蕾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峨眉山 地质构造的神来之笔》❖
现订购2024年
定价360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