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农田中鲜见人影,取而代之的是播种机、采棉机等现代机械,兵团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5%,居全国领先水平
打破制度壁垒、简化办事程序、放宽准入限制……2024年来,第十二师在全疆率先实施“城建档案分段接收”机制,节约企业办理时间,提高工程档案接收效率
近年来,兵团加快推进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有效路径,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出生于1947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投身农业机械科研工作已有57年。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了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研制出膜下滴灌铺管铺膜精量播种机,填补国内同类农机具的空白,助力新疆兵团棉花生产实现质的飞跃。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兵团现代化建设的希望所在。”陈学庚说。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兵团农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全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工业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工业结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新型工业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兵团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构建既覆盖兵团又辐射地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为新时代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农业强、工业优、文化兴,兵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鲜活实践。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外景(2024年5月15日摄) 胡虎虎摄 / 本刊
强产业:带动区域发展
曾几何时,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少得可怜,北纬42度以北的地区甚至被国外专家视为“植棉禁区”。
而如今,棉花已成为兵团农业的支柱产业,棉花产量占全国近1/3。以棉花为核心,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不断凸显。
在位于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内的智慧农业试验基地,虫情测报灯、苗情摄像头、土壤墒情监测站、气象站、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有序分布。环境监测站实时更新气象、光照、水分等信息,这些数据在中控室内一览无余。
“从种到收,实时监测,使用手机就可以看到棉花在各个时间段的生长情况。”共青团农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高级农艺师刘文江说,智能化让田间管理更便捷高效,预计亩均产量在500公斤左右,远超兵团农垦战士首次试种棉花成功时的60多公斤。
在我国,要问“农业机械哪家强”?兵团必定能占据一席之地。
曾经的兵团人挥舞坎土曼,硬是在沙漠边缘、风头水尾开垦出大片良田。如今,农田中鲜见人影,取而代之的是播种机、采棉机等现代机械,兵团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5%,居全国领先水平。
“公司研发的新型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2%,打破国外采棉机长期垄断我国市场的局面,远销30多个国家。”新疆天鹅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宁说。
此外,兵团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自主研发的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全国1.3亿亩土地。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兵团工业的引擎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发挥。作为新疆现代工业的奠基者,兵团创办了当地第一批大中型现代工业企业,纺出了新疆第一缕纱,织出了新疆第一匹布,制出了新疆第一块方糖。
进入新时代,兵团经济发展也迈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借助改革东风,兵团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兵团工业增加值达1402.24亿元,对兵团生产总值的贡献接近40%。
肩负着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重任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应运而生,如今已聚集近4000家企业。依托新疆丰富的资源优势,天山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形成140万吨电解铝产能,形成了从铝土矿、氧化铝到电解铝、高纯铝、电池铝箔研发制造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
“天山铝业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300多亿元,成为兵团重点骨干企业,吸纳就业近6000人。”天山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庆云表示,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协同优势,有助于形成“链主”磁吸效应,聚集相关企业。
近年来,兵团主动融入新疆九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主导产业、21条重点产业链,打造新型工业生产体系。“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兵团培育了一批优质‘名片产业’,将持续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研究专家、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张爱萍说。
谋改革:释放发展动能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兵团第十二师区块地处乌昌腹地,周边有不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打破制度壁垒、简化办事程序、放宽准入限制……2024年来,第十二师在全疆率先实施“城建档案分段接收”机制,节约企业办理时间,提高工程档案接收效率。
第十二师还积极推广项目拿地即开工、双线并行、触发式审批模式,建立健全项目施工许可“容缺办理”等机制,以往需耗时3个月的手续,现在一天就能办完。截至2024年9月底,第十二师已招商引资212个项目,形成投资实物量84.86亿元。
近年来,兵团聚焦职责使命,坚定不移推进深化制度创新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产业聚集新高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疆是全国第二大牧区,拥有优越的天然牧场。然而受困于较为单薄的产业链条,新疆未能孵化出响当当的乳业品牌,新疆牛奶“养在深闺人未识”。
为规模化做强优势产业,新疆天润乳业积极打造资源整合平台,聚焦低温酸奶、锁定年轻消费者、持续产品差异化创新,参与乳业市场激烈竞争。昔日默默无闻的小微企业,逐渐蜕变成为国内乳业市场一匹黑马。2023年,天润乳业实现营业收入27.14亿元,较上年增长12.62%,其中疆外市场占46.02%。
兵团坚持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一体部署、协同推进,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前沿技术研发和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同时助力国家降碳行动和能源转型。
9月,中新建电力集团3吉瓦光伏项目送电一次成功,并网投运进入倒计时,每年可为石河子市提供约7.5亿千瓦时绿电,相当于减少约22万吨标准煤的排放量。
“项目将光伏发电和沙漠治理、生态农业结合,形成一个完整可循环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供电产业副总经理杨宝起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集奶牛养殖、旅游观光、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天润丝路云端牧场(2024年5月16日摄) 胡虎虎摄/本刊
扬精神:赋能文化润疆
在位于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众多游客在一件破旧的军大衣前驻足良久。
“曾经,兵团人为了节约资金用于新疆第一批工业建设,把磨烂的军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这件军大衣共补了296块补丁。”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馆长甘霖说。
近年来,兵团加快推进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有效路径,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兵团把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边境哨所等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让英烈模范成为“教师”,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同时,兵团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计划,一批优秀艺术作品在全国巡演。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退休职工魏德友戍边60年故事改编的大型音乐剧《活界碑》,广受好评。“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兵团,了解兵团人的坚守与奉献。”兵团歌舞剧团团长蒋玫说。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兵团注重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兵团文化融入师市团镇建设中,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进公共文化机构、基层文化阵地、校园、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场所。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兵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九团中学,课堂上,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各族学生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述历史典故;社团课上,孩子们弹古筝、跳麦西热甫、写书法,亲身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我们以细流滴灌的方式,在构建校园文化和设计特色课程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十九团中学副校长王华介绍说。
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兵团坚定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在文艺创作与文化供给、文物保护利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不断守正创新,用辛劳和勇毅续写新时代的兵团荣光。
(记者:李自良 何军 蔡国栋 孙哲 苟立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