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共情是真正地倾听、感受和理解他人所经历的一切。
这种感同身受的能力,最为难得。
事物总有两面,适度共情可以让我们彼此的距离更近;过分的共情,却可能伤人伤己,让自己陷入内耗。
有效的共情在于:共情别人的同时,也不内耗自己。
过度共情,是一种内耗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共情,往往能带给我们阳光温暖,让我们的世界多一点包容、理解和认同。
但是,有时候,共情能力太强并非一件好事。
有人说:“这世上最容易不开心的人,就是那些想得太多的人。”
身边的人稍有反常,心里就会掀起一场波澜。每天心事重重,暗自揣测别人的心思。
其实,简单的事,想深了,就复杂了;想多了,就繁琐了。
人之所以会被影响到,不是因为别人有情绪,而是自己没有界限。总想着如何照顾别人的感受,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过度共情,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内耗?
《人与永恒》有这样一段话: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两人之间,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过度共情,就是越过了界限;越了界,就会造成某种麻烦:自己陷入了内耗,对方产生了依赖。
要知道:共情是种天赋,前提是要保护好自己。
共情是一种难得的能力,但不要用这种能力来委屈自己。
共情,要敏感也要钝感
共情就像一束光,照亮黑暗,给予你我温暖,如果光过于强烈,则会灼伤双眼。
学会让自己的共情“钝”一点,逐渐找到共情的限度——既可以温暖别人,也不内耗自己的限度。
想要避免过度共情,需要掌握 4 种能力:
1
共情对方的考虑,而不是感受对方的感受
当我们感知到对方情绪时,与其感受他的感受,不如提醒自己去思考:
如果我有了这种情绪,我想要怎么样的帮助?
用理智打断情绪泛滥,察觉自己的情绪,并判断对方的需要。
只有翻越了感知,学会辨别和控制情绪,共情力才能成为一种天赋,而非惩罚。
2
学会“拎得清”,建立边界
每一份没有边界的付出,都是对自己的束缚。
当我们感受到对方情绪时,问问自己:
哪些是对方的情绪,哪些是我的情绪?哪些情绪需要对方负责?哪些需要自己负责?
通过这样的剥离,我们逐渐建立自己共情上的边界感,提醒自己在适度范围内进行共情。
一定要记住,你不必时刻都善解人意。
3
学会“屏蔽”,清理过载的信息
即便学会了决绝,明确了边界,依然会有很多事闯入我们的时间。
这时,要学会屏蔽掉那些你无法承受的信息。
每天都留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通过冥想等方式,去清理那些过载的信息。
4
学会“爱自己”,自我关照
充满爱的人,对自己也是深情的。
把时间花在读书、学习上,而不是陷入情绪内耗;
把精力花在提升自己上,而不是困在别人的臆想里。
养一颗笃定的心脏,收回对外界的过度在意。
从今往后,只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本期编辑 | 赵光菊
新媒体美编 | 宋扬
©人民论坛新媒体出品
资料来源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书报文摘;图片来自网络
点点在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