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齐年间,永安郡、定襄县、蒲子县废,平寇县划归雁门郡,阳曲县划归太原郡。肆州治九原城,领雁门郡及广武、秀容、石城、驴夷、平寇五县。忻府区境域有平寇、秀容两县建置,平寇县治在今忻府区忻州古城东,秀容县治在今忻府区奇村镇。北周大象年间,肆州移治雁门郡广武县,即今代县上馆镇,平寇县移置定襄县境内。忻府区境域有秀容县建置,位于今忻府区奇村镇。

隋朝初年逐渐恢复新兴郡建置,属肆州。肆州领雁门、新兴两郡,其中,雁门郡领广武、石城、驴夷、阳曲四县,新兴郡领秀容、平寇、铜川三县。随着隋文帝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新兴郡被取消,原属肆州的阳曲县改隶并州,肆州领广武、石城、驴夷、阳曲、秀容、平寇、铜川等县,后改名代州,秀容县属代州。开皇十八年(598年)建置忻州,领秀容、铜川两县。隋炀帝即位整顿州郡县,忻州被裁,铜川县被废,驴夷县更名五台县,秀容县归属代州。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下令改天下之州为郡,代州更名雁门郡,领雁门、崞县、五台、灵丘、繁峙、秀容六县,后增置楼烦郡,郡治在今静乐县境,领静乐、临泉、秀容三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初,隋叛将刘武周夺取雁门郡、楼烦郡,置代州总管府,恢复忻州建置,代州总管府管代州、忻州两地。武德四年(621年),唐王朝平定代州,分秀容县置定襄县,忻州领秀容、定襄两县,隶属并州上总管府,后忻州归代州总管府管理,代州总管府改为代州都督府。贞观年间,增置怀化县,治今忻府区奇村镇唐林村,不久怀化县升为正县,迁治怀化城,位于今原平市新原乡唐林岗村,归隶代州。天宝年间,雁门郡都督府督雁门、定襄、马邑、云中、安边五郡,后罢雁门郡都督府,雁门郡、定襄郡归河东节度使管辖。乾元年间,复改定襄郡为忻州,隶河东节度使,治秀容。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不断更迭,政治形势极不稳定,今忻府区境域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等政权统治疆域。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忻州治秀容,领秀容、定襄两县,属河东路。熙宁年间废定襄县,并入秀容县,后又恢复定襄县。金朝天会年间置河东北路,治太原府,忻州降为刺史,为太原府支郡,治秀容,领秀容、定襄两县,后又降为下等刺史州。元代初期,忻州改名九原府,不久复为忻州,领秀容、定襄,隶河东山西道太原路。明朝洪武初年,秀容县并入忻州,隶太原府,万历年间忻州改隶宁武道。清初属太原府,雍正年间升为直隶州,辖定襄、静乐两县。

民国初年改州为县,始称忻县,属雁门道,废道后直属山西省。忻口战役后,忻县抗日政府以北同蒲铁路为界,分路东与路西两个县,亦称东忻县与西忻县,东忻县属第一行政区,西忻县属第二行政区。1946年,东、西忻县合并,属晋绥边区六专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置忻县专区,后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961年,复设忻县专区。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忻县地区行政公署改称忻州地区行政公署,忻县改为忻州市,辖区未变。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忻府区。(作者:李培林)

来源:忻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