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十年来,每一次国家公祭都是一次对记忆的唤醒,一次对和平的呼唤。2024年,纪念馆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特别栏目《国家公祭·十年》,回望国家公祭十年来的变与不变,共同镌刻国家公祭十年的永恒记忆。
今日推出第一篇《瞬间即永恒》。
今天,我们沿着时光逆流而上
从历年的照片中各精选出一张
用十张照片回望十年来
那些撼动心弦的瞬间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同年,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2015年12月13日,从湖南远道而来的98岁抗战老兵周广田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清凉山丛葬地悼念同胞。周广田曾参加南京保卫战,在光华门一战中顽强阻击日军。寒风中,老人哭着说:“我们当兵的当年没有尽到职责啊,我们对不起南京人民”。
——图片来源:河海大学
2016年12月13日下午,日本友好人士哭着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金茂芝道歉。金茂芝老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只有和平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图片来源:凤凰江苏
12月12日晚,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的师生们自发用教室灯光组成“和平”、“南京”、“1213”字样,以此警醒自己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年,罗伯特·威尔逊的女儿玛格丽特等国际友人后代受邀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南京大屠杀期间,威尔逊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参观纪念馆时,当在展板上再次看到父亲,玛格丽特情难自禁,泪洒当场,陪同参观的工作人员轻轻抱住了她。后来,威尔逊的后人决定将威尔逊医生的医学笔记捐赠给纪念馆。
——王山峰 摄
“1937年的寒冬,您护我周全;82年后的今天,我予您温暖。”国家公祭日前夕,在“感恩·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活动中,时年92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为魏特琳女士的雕像系上围巾。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国家公祭日临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熊淑兰面对镜头讲起家族经历时痛苦地捂住脸,她说:“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希望子子孙孙都能和平下去,幸福下去。”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2021年12月13日,95岁的刘健芝和87岁的祁恩芝夫妇正在拍摄烛光祭活动。从1994年首次将镜头对准这段历史,27年里,他们从未离开。
——潘琳娜 摄
2022年12月13日清晨,月亮似一滴泪珠挂在纪念馆“母亲”雕像的眼角。
——新华日报记者 万程鹏 摄
2023年12月3日,一群孩子在纪念馆“哭墙”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姓名描新。愿和平的阳光永远如此刻,照耀在孩子们的身上,也照耀在每个人的心中。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编 辑:徐红霞
·排 版:李安琪
·审 校:李 凌 潘琳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