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享年35岁。
早在前一天,也就是2月22日,杨靖宇队伍还遇见了上山砍柴的赵延喜等人,他想让他们给部队带点食物,并承诺给钱。
他们已经断食许久,平时就靠树皮草根勉强填肚子。
但赵延喜却说“日本人说只要投降就是不杀头的,我看你们还是投降吧”。
当时,杨靖宇全身都是冻疮,在东北冰天雪地极其恶劣的天气里,他的棉鞋也已经烂成一团,脚趾头溃烂。
但他依然微弱却坚定的声音说“老乡,我们都投降了,还有国吗?”
可他没想到,就是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人,下山以后,便马不停蹄向日军透露了部队的位置。
而在1929年12月,杨靖宇身边尚有400余人的战士,到1940年2月15,杨靖宇被敌人发现的时候,身边已经只有六个人了。
敌人的围剿就是要他们弹尽粮绝,最后失去反抗能力,为了保存更多战士,杨靖宇选择将部队拆散,各自突围。
后来为了掩护伤员转移,他仅仅带着朱文范,聂东华两名战士。
只是这两人在外出采购食物时,不幸被敌人发现了,这下也让日军断言杨靖宇一定就在附近。
于是派出了大量部队地毯上搜索,再加上赵延喜的线索,很快就发现了他。
据日方资料记载,当时日军和伪满军发现他以后,依然没有放弃劝降,但杨靖宇将军最后还坚守了二十多分钟,右臂中弹,手枪落地,他就换用左手,直到最后倒下,他身上先后中了5颗子弹。
后来,日军为了确认这位令他们闻风丧胆的战士是否真的死亡,还专门拍下了这张照片。
毫无人性的日军甚至还解剖了他的尸体,却发现胃里除了还没被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以外,其他什么都没有。
当时伪通化省警务厅长的岸谷隆一郎被深深震撼,并向部下感叹“虽为敌人,目睹其壮烈依然为之震撼,大大的英雄”
如此不屈的意志和惨烈的牺牲,也让这个日本人后来一直因为这件事良心受到拷问,夜夜难以安心入眠。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岸谷隆一郎在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之后,选择剖腹自杀。
而他留下的遗书有这样一句话“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一,身边的叛徒,一点点的侵蚀背叛
1905年,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一下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雪上加霜的打击。
8岁的时候,在叔叔的资助下,他得以进入了村里的私塾,因为天资不错,脑瓜子十分灵活,稍微一点通,就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
后来他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确山县第一小学,1923年,18岁的他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也是在学校期间,他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后来由组织派遣,他回到了确山开始从事农民运动,他还曾化名张贯一进入抚顺煤矿,并在里面重新建立了 已经被破坏的千疮百孔的党组织。
卢沟桥事变以后,为了揭露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他极力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对抗侵略者。
但在身不由己的残酷斗争中,也出了不少意志不够坚定的叛徒,正是因为这些叛徒一点点的出卖,最后将他推入了绝境。
第一个就是陈斌,原本是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最后却率领115人叛国投敌,还在日本人那里混了个队长当。
当时他首先做的几个大动作就是摧毁了70多个东北抗联的补给生命站,直接将整个队伍推向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这小子阴得很,既想要在日军那边表现表现,又一下子捏住了最关键的咽喉,体现他的“地位”,而后他倒确实苟活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直到解放后的“镇反”时期才被枪毙。
第二个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他是活生生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
十五岁的他就跟着杨靖宇了,可以说是被杨拉扯着长大的,还教会了他一身保护自己的本领,却没想到,最后这头白眼狼竟然如此不识好歹,背叛了曾经的恩人。
他是在1940年2月1日,携带着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的,为了钱,为了活命,他背叛了自己的灵魂,余生也该在忏悔中抬不起头来。
而杨靖宇在山上遇见的赵延喜,因为出卖他的行踪,混了个伪排长的头衔,也直接让精疲力竭的杨靖宇独自面对敌军。
最后一个就是跟随陈斌叛变的张奚若,他本是大队里有名的机枪神枪手,后来为了“立功”,杨靖宇胸口一颗颗射进去的子弹,正是出自他的黑手。
这几个抗联叛徒,为了一己私欲致使祖国和人民于苦难,本应该被千刀万剐不足为过。
然而讽刺的是,除了陈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其他几人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逃脱了制裁。
其中,张奚若甚至只在文革期间蹲了两年牢,他后来还拒不承认参加过抗联,更是狡辩说“我从来没有打死过老杨”。
想来为了蒙蔽一时犯下的错让他始终难以直视内心,不过想着自欺欺人,却终究会一辈子活在良心的谴责下罢了。
二,十八年才找回来的遗颅,魂归故里,英雄久等了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敌人对他的折磨并没有停止,那时可恶的日军为了面子工程,会将这些拥有领导者地位的特殊身份人的头颅砍下来,以此妄图震慑更多革命战士。
那时敌人将杨靖宇的头颅装在一个长25厘米、宽25厘米、高35厘米、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里,还用汽车运送到街头、学校示众。
甚至还大肆演讲,妄图让更多人轻信他们满嘴跑火车的谎言。
顶着巨大的悲痛,人们目睹了曾经那位击退无数敌人的英雄被羞辱,更加激发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誓要将这群侵略者赶出去的决心。
此后,杨靖宇将军的头颅被送到了伪满洲国,当时南地区军警宪特“讨伐”司令官野副昌德说“自从杨靖宇牺牲后,我就接连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一闭上眼睛就有一只大手在我的脸上划来划去,一边划拉一边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
可想而知曾经的杨靖宇有多么让他们闻风丧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岸谷隆一郎为了讨好上司,要求濛江县警务科长王世洪一定要千方百计找到杨靖宇的遗体,全尸安葬。
可他们在原古见司令部的后院只是挖出了杨靖宇将军的尸身,无可奈何之下,竟然想用了块木头,刻上眼睛鼻子,就当做了遗颅。
那时墓碑上岸谷隆一郎还亲自刻上了“杨靖宇墓”几个字,用心险恶的他既讨好了“上司”,又自以为安抚了民心。
而他们以为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回归平静,治好他们的“病”,其实不过异想天开罢了,因为这些暴行,早已被历史一点一滴深刻的铭记,无法遗忘。
直到这时,杨靖宇还是身首异处,灵魂难以归家。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为杨靖宇将军重新修墓马上被提上了日程,只是每个人心中依然有块大石头难以放下,那就是被日军带走的消失的头颅还没有找回来。
那时时局动乱,好不容易赶走外患,内忧又开始作乱,这件大事只能再次被耽搁。
到了1948年,国民党统治摇摇欲坠,兵败已成定局,寻找杨靖宇将军遗颅之事,成了共产党员最关心的事。
当时,共产党派去长春的一个地下党员李野光从一个日本酒贩子那里得到了这样一条线索,说是有两颗抗日联军指挥官的头颅存放在原关东军的医务部。
但几年过去,那个地方早就不存在了,几个月后,李野光通过各种线索整理,终于从一个老同学那里听说,长春医学院的医疗器械和药物很多都是从日本关东军医务部那里拉出来的。
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在长春医学院被损毁的器材堆里发现了两位先烈的遗颅。一个是杨靖宇将军,另一个是三江好”(陈翰章)的。
至此,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才得以魂归故里。
而为了让这位民族英雄回家,杨靖宇将军的遗首先是被东北烈士纪念馆保存。
为了永远纪念民族英雄,吉林省政府将杨靖宇将军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之后又在抗日联军主要活动地通化建立靖宇烈士陵园。
直到1958年2月23日,也就是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的第18年,他的遗首和遗体才对接起来,并在完整无缺的遗体上盖上国旗,合棺下葬。
三,后人的清白家风,是杨靖宇将军精神信仰的延续
杨靖宇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更是真正意义上“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民族英雄。
他作为一名战士离开家那年,一双儿女还年幼,妻子郭莲时常坐在院门口,望着村口的那条小路发呆,当时丈夫就是从那里走的,她多想看着他再从那条路上回来,却是直到抗争胜利,都没有等到。
后来郭莲积郁成疾,在弥留之际,才将孩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爸爸很快就要回来了,可惜我见不到他了,你们见了他要对他说:这些年来我们全家都在想着他啊。”
那时她还不知道,化名为杨靖宇的丈夫,早已牺牲在了白日黑水间。
杨靖宇将军唯一的儿子马从云,37那年罹患肝癌去世,但他的后代子孙,却从来没有因为他的身份妄图享受任何优待。
儿媳方绣云只是一个普通人,却在坚韧不拔中拉扯大了孩子们。
他们家里珍藏着三张照片,一张是少年杨靖宇在开封读书时的照片,一张是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残忍地将他的头颅割下放在汽车上进行示威的照片,最后一张则是日军正在庆祝所谓的“胜利”,将军的头颅被放在叠在一起的两张桌子上面,桌子后面站着两个日本兵,前方是列着队的日本兵。
残忍不敢直视的过往,却代表了杨靖宇将军的一生。
后代无法遗忘,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铭记,而马从云留下了五个子女,分别取名继光、继先、继传、继志、继民。
在他们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血脉传承和那份精神信仰的延续。
马继先曾说过“爷爷的功绩是我们的骄傲,却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有在岗位上好好工作,多为人民服务,才对得起爷爷。”
他们始终铭记爷爷是位英雄,所以他们更要以身作则,不给爷爷丢脸。也绝对不允许以抗日英雄后代为借口向组织提要求,捞好处。
他们家将一块橡树皮当作了传家宝,因为那是从杨靖宇牺牲的地方带回来的。
在他们印象里,母亲方绣云只因为三件事找过政府,一次是两个儿子当兵,被人故意诋毁说他们腿有毛病,她就带着儿子到证兵人面前证明。
另一次是有两个月抚恤金被人占用,家中实在生活困难,便去找了一次政府。
最后一次是两个女儿下乡,却只有一床被子,她去找了街道办事处,对方让她去社区领一床,但她考虑到自己没有棉票,如果领被子会占用别人的,便通过街道得到了布和棉花,自己给女儿缝了一床。
他们是英雄的后代,似乎一开始身上就带有了标签,而对于这个从未见过的爷爷充满了敬佩,不仅因为作为中国人,更是那份血脉枢纽里深深的羁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杨靖宇将军用他的一生为我们书写了中华儿女的血性,而他后人的清白家风,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延续?
只要他的精神还在,那么他永远活在了我们心中。
也是因为他们,让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铭记每一位英雄!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
撰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