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的广袤田野上,金黄色的稻田成为构筑丰收壮美画卷的“主体”。这不仅是南昌农业丰收的生动写照,更是南昌市农业农村局近年来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所取得的显著成就。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南昌市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不仅较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为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描绘了一幅金色的希望蓝图。

近年来,南昌市紧扣“田块整治、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农田地力提升”六大核心要素,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决策不仅为南昌市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并非易事,需要巧妙的规划和精心的施工,更需要后期的持续维护和管理。

在安义县石鼻镇堎上村敕竹自然村,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里,曾经的山垄田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导致产量低下,农民苦不堪言。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这些山垄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熊林桥介绍,通过修建3米宽的机耕道,不仅解决了农机通行不便的问题,还提高了机械化耕作效率。同时,平整后的农田更有利于保水保肥,修建的灌渠排沟更是让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

走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只见一片片整齐划一的田块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收割机在机耕道上忙碌穿梭,空气中弥漫着稻谷新割后的清香。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纷纷感叹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今,村民再也不用为田块小、机械作业难而发愁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收入也随之增加。这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更提升了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南昌市农业农村局农田科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根据本地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障碍因素确定建设内容与重点。在南昌市的各个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建设方式和工程措施。这不仅需要巧裁缝般的精细设计,更需要细功夫般的精心施工和后期维护。

在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伍喻村,改造的高标准农田不仅完善了灌溉排水系统,田间道路的建设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备受重视。该村党支部书记伍亨合介绍,以前村里的农田地块小、分布零散,机械作业困难重重,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得到了整治,机械作业变得轻松自如。同时,通过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田地的肥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粮食产量也随之增加。如今,村里的种粮大户信心十足,正在积极承包更多农田。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还促进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在南昌市,政府携手农业企业共同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水分。江西鄱谷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通过与政府合作,共同改造了新建区联圩镇黄潭村、后洲村的田地,使得800余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得以顺利完成。这不仅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公司负责人熊鸿彦说。

高标准农田的高质量推进和长效利用离不开有效的管护机制。为确保高标准农田的长效利用,南昌市不仅为农田设立了每亩15元的年度管护资金,还在各村竖起了管护人员责任公示牌,上面清晰标注了各级田长、管护人员的名字和职责以及监督电话。这一举措既方便了群众监督,又确保了管护工作的公开透明和高效执行。

近年来,南昌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号召,将建设与管护并重,从源头上预防问题,不断完善管护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同时,力求实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的全域覆盖、常态运行与长效利用,为粮食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南昌市创新性地推出“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建后管护机制,确保每一块高标准农田都有明确的管护主体、专业人员、充足资金、严格标准和有效考核。

截至2023年,南昌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2.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05%,占永久基本农田的81.6%。南昌市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耕地质量等别平均提高0.5等,亩均粮食产能增加50公斤以上。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南昌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坚定步伐和显著成效,更为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绘就了一幅金色的画卷。(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