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武昌上空绽放的星火,很快席卷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一场重大变革正式到来。
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察觉到时机成熟,立即返回国内,主持国内革命大局。
回国之后,起义的17省省代表以每省一票的方式开始选举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最终孙中山以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当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同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清朝就此灭亡,而中国的历史进程也进入了中华民国的纪元。
虽然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但孙中山却一直在为中国的未来努力着,而他也凭借卓越的功勋被誉为“国父”。
孙中山在革命期间,亲自撰写了《建国方略》,还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在孙中山看来,革命成功之后首都的位置不能选在北京也不能选在南京,他理想中的地方有三个。
他甚至预言,中国若迁都这三个地方,有望称雄亚洲,那么究竟是哪三座城市?
谋本武昌
在革命的道路上,孙中山一直在战斗,等看到希望,他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多次与章太炎谈及迁都之事。
在孙中山看来,当时的中国只有三处适合定都,而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优势。
他最先提到的地方是武昌,即:
谋本部则武昌。
武昌位于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就地理位置而言,此地可以说是当时整个中国的正中心。
立足武昌向四周展开,向东可以制约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向西可以辖制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向南可以控制广东、湖南、云南等地,向北亦可以掌控河南、山西、陕西,甚至还可以将控制力延伸到东北、内蒙等地。
不过武昌建都还有一个非常被动的缺点,那就是地势低洼,没有天险可以据守,一旦战事不利,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孙中山才认为,此地建都只适合谋取本部的发展,如果想要将控制力向大西北延伸,武昌就不太适合,陕西西安则是首选。
谋藩西安
陕西西安,古称长安,是国内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古城,细细算来,此地先后有十三朝在此建都。
西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一度被誉为东方世界之都。
孙中山认为此地建都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震慑西北部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以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自然得以加强对西北部的控制。
可是孙中山认为此地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不利于对长江以南地区的控制。
长江天险,这是地理上的绝佳优势,如果在长江以南出现了不臣服于北方统治的政权,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才能平息。
当然,对于历史上很多强势的政权,他们自然不用太过担忧这个问题,毕竟天险虽然难过,但中国在地势上呈现的是北高南低,所以南下往往比北伐更容易成功。
不过在列强争相涌入我国肆虐之时,孙中山想要的并不是谋本,也不是谋藩,而是谋大洲,当站在亚洲的最高端,列强自然会知难而退。
谋州伊犁
孙中山最后提出的定都地点是新疆的伊犁,是从来没有被定都过的伊犁,也是左宗棠拼了老命收复回来的中国西北边陲地区。
或许很多人觉得孙中山提出迁都到这里,着实很不可思议,怎么挑选这么一个远离中东部经济中心的地方?
其实这是孙中山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而不是信口开河,他是这般说的:
若定都关中,制御蒙古新疆虽足,然若欲为亚洲共主,又嫌狭窄,当迁都伊犁。
孙中山认为,在关中定都是求稳的选择,要称雄亚洲,就得立足于伊犁,此地地势较高,几乎可以俯瞰整个亚洲。
如果定都于此,政治和经济中心自然会随之转移,那么便能阻挡沙俄、英国对我国新疆地区的入侵,进而维护国家统一,称雄亚洲。
孙中山所选的这三个地方,尽皆都是他经过深思后所提出来的设想,不过随着时局的动荡,他逐步不再看好武昌和西安了,不过对伊犁依然很是钟情。
孙中山对国民党元老张继曾多次说道:
统一十八省之后,可都南京;统一满、蒙、回、藏之后,可都兰州;但要扶持亚洲各弱小民族独立,则非都新疆伊犁不可。
只是最终伊犁没能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孙中山的设想也成为了泡影,毕竟中华民族向来讲究以和为贵,从来都没有想过称霸亚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