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发布了《1936年,胡宗南私下与人谈论徐向前,随后,就收到徐向前写的密信》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向高级干部提出要利用一切可能,开展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这是一项迫不得已的举措。
盖因当时的局势对我们而言,并非三大主力红军会合在一起了,力量更强大了,更加不可战胜了。
真实的情况是:国民党的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以及各路军阀齐聚陕北,胡宗南、王均、马鸿逵、毛炳文、关麟征等各路大军,共计260个团,将三大主力红军死死围住,虎视眈眈,只等老蒋一声令下,便发起总攻。
而老覃在两周前发布的《毛主席锐意东征,惨遭到诬蔑,又被彭德怀横插了一杠子,气恼不已》一文中也说了,陕北地瘠民贫,物产不丰,人口有限,现在三大主力红军共七八万人被压缩在陕北,吃穿用度全成了问题,可谓是内外交困,风雨飘摇。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前,也就是1936年9月上旬,毛主席曾给朱德和张国焘发过一封说明电报,详细地介绍了陕北情况的电报,其中提到:
“论地情则山多,沟深林稀,水缺土质松,人户少,交通运输不便,不宜大部队行动。人口总数只有四十余万,苏区内当红军的已超过三万,物产一般贫乏,农产除小米外,小麦及杂粮均缺,不能供给大军久驻。”
此外,老覃在两年前还发布过《张学良为何倒向弱小的红军?毛主席制定的西北计划让他难以抗拒》,讲到了张学良秘密与红军结盟之事,那么,苏区外围的一些富庶地区,却是东北军的驻地,红军又不能到这些地区筹粮筹款,情形极其窘迫。
老覃在另一篇题为《西路军渡河后,苏联的援助为何没有了?毛主席他们的处境有多难?》的文章中说了,在这样的绝境中,毛主席为了解困,充分利用了“苏联也同意支援1000吨军事武器给红军”这一承诺,制订出了一个西北大联合的构想,与张学良谈合作,得到了张学良的响应。哪知斯大林却在老蒋和红军之间做出了选择,与老蒋达成秘密协议,即那“1000吨军事武器”已成为了水月镜花。
可以说,红军又一次来到了生死边缘。
相对于1934年撤离江西苏区的情形来说,彼时,三大主力红军分居三处作战,每一处虽然也险象环生,但也每一处都搅得天地变色,让国民党军疲于奔命。
但这一次,三大主力红军被压缩在一处,外有强敌环伺,内则温饱无着落,处境更为艰难,危险系数更加巨大。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求和。
所以,毛主席才会向高级干部提出要利用一切可能,开展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1936年11月7日,毛主席为了保存红军,发电报给潘汉年,让他跟国军高层递话,声称只要国军承认红军的存在,那红军就愿意接受国军的领导。
可以说,口气是非常卑微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老蒋,自信心爆棚,认为将红军彻底消灭在陕北就犹如探囊物一样简单。
他完全没有料到,张学良和杨虎城会在一个多月后发起西安事变。
毛主席当然也没有料到。
事实上,除了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两个当事人之外,谁都没有料得到会出现有如此重大事件,包括斯大林。
那么,在求和不得,在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又惨遭失败的情况下,毛主席该如何化解目前的危机呢?
1936年11月8日,毛主席秘密发布了一个仅有十人知晓的《作战新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再次长征!
第一次长征已经是震烁古今的伟大军事行动了。
这第二次长征的计划更加庞大,更加周详,也更加惊世骇俗。
其具体步骤共分八步:
第一步,占领镇原、合水、宁县一带;
第二步,占领同官、中部、洛川、富县地区;
第三步,占领韩城、宜川、延长地区;
第四步,进入山西,占领同蒲铁路地区,扩大红军;
第五步,出冀鲁豫之交;
第六步,南渡黄河,进入皖鲁;
第七步,到鄂豫皖;
第八步,到鄂豫陕,最后转至西北。
这个计划是在毛主席的牵头下,和张闻天、周恩来、博古、张浩一起制定的,之后传递给了朱德、任弼时、张国焘、贺龙、彭德怀五人,征求他们的意见。
此前为了实施宁夏战役计划,一、二两方面军组成了南路军,四方面军在河东的部队组成北路军,四方面军在河西的部队组成了西路军。
毛主席在这个计划中交给西路军的任务是:
“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注:指苏联)”。
也就是说,作战新计划的大方向是放弃陕北根据地,红军主力往山西、陕南和鄂豫皖转移,如果仍立不住脚,就到苏联边境打游击。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一个月之后,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