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辜晓进(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刊学术顾问)

编辑:谭阳阳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 读:

智能技术的助力使新闻叙事的创新有了更多可能,《纽约时报》在R&D实验室的助力下一直在发掘新闻叙事的创新潜力,《华尔街日报》正尝试为每则新闻做AI摘要,《华盛顿邮报》则推出搜索引擎“AI问邮报”,一些小型编辑部也从AI中受益匪浅。此外,《新闻周刊》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闻网站,“晴空”App已成为美国和英国的第一新闻客户端。付费阅读方面,长期免费阅读的《每日邮报》推出有限付费墙不到10个月已获得10万以上付费订户。坏消息是《华盛顿邮报》正经历取订潮和辞职潮。更多外媒资讯,请阅读以下内容。

R&D实验室颠覆《纽约时报》新闻叙事

随着新闻消费的进化与升级,《纽约时报》于2006年成立的R&D实验室(R&D Lab)一直处于重塑新闻叙事的前沿,其目标是增强叙事体验而非以牺牲新闻本质为代价。其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叙事的创新丰富了新闻而非损害它。诸如2009年推出将交通相机、谷歌地图与某些本地内容相结合的通勤App,2011年推出利用动画与声音识别技术制作的“魔镜”(magic mirror),2014年推出的可穿戴App等。

2016年推出的虚拟现实App更是一次成功的实践,该实验室制作了超过30部沉浸式VR纪录片,以显示VR叙事的巨大潜力,该App当年就被下载超过100万次。2017年该团队支援编辑部采用包括混合现实、联家装备和图像人物识别等技术,强化新闻叙事创新。2019年,该实验室开始探究更先进的技术,包括用计算机影像技术发现视觉内容中的隐藏叙事者,从2D图片中生成沉浸式3D环境,用空间计算技术生产增强现实(AR)新闻内容。2021年,该实验室制作了该报第一个AR游戏和AR系列动画。2022年,他们致力于改进5G媒体发布技术,发掘空间新闻的潜力。

《纽约时报》的混合现实(XR)新闻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约时报》的混合现实(XR)新闻画面
R&D实验室制作的功能丰富的“声音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D实验室制作的功能丰富的“声音桌”

(编译自11月21日www.digitalcontentnext.org <" target="_blank">http://www.digitalcontentnext.org%3E/)

美国媒体试行为每则新闻做AI摘要

《华尔街日报》正尝试在每则新闻前加上AI制作的加框摘要,摘要的标注为“要点”(Key Points),并注明是由AI生成,它们同时出现在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该报数字负责人坦尼斯·伊万斯(Taneth Evans)说,“我们正在做一系列的A/B试验,以摸清读者的需求,并不断提升采编人员运用AI的能力。”《今日美国》的母公司甘尼特集团也已为文章加上AI摘要。新闻集团拥有的商业搜索引擎Factiva也为搜索结果增加了AI摘要,采用的是谷歌的Gemini技术。新闻集团于2021年与谷歌签署了相关技术使用合同。Factiva负责人称,在搜索结果中引入AI摘要,有助于增强新用户的“忠诚度”。

(综合编译自11月14日www.theverge.com?11?13 日www.pressgazette.co.uk <" target="_blank">http://www.pressgazette.co.uk%3E/)

《华盛顿邮报》推出搜索引擎“AI问邮报”

11月7日,《华盛顿邮报》上线基于其丰富内容宝库的搜索引擎“AI问邮报”(Ask The Post AI)。搜索者可获得摘要式的直接回复。这一实验性工具可帮助读者从该报自2016年以来发表的内容中获得想要的答案。近年来,该报已推出多个用于新闻生产和使用的人工智能工具,诸如“气候问答”“Haystacker”(一款允许记者筛选大型数据集的工具)等。新工具的推出,恰值该报因大选报道而实现的三年来最大规模的受众抵达周。

(编译自11月7日《华盛顿邮报》官网)

新闻周刊》成为受众增长最快的新闻网站

在今年全球前50名英语新闻网站的排行榜中,《新闻周刊》的网站几乎每个月都成为最快增长者。今年9月,其访问量达1.09亿,同比增长108%,居排行榜第20名。该期刊负责用户发展的高级副总裁乔什·奥特雷(Josh Awtry)告诉Press Gazette说,“我们加大了在新闻和采编团队上的投资,我们的政治新闻团队在过去7个月内增长了两倍。我们不仅实现受众增长,收入也随之增长。”

该刊借鉴谷歌的搜索、“发现”和“新闻”平台等最大化相关性的经验,实施自己的流量增长策略。今年8月的一项分析报告称,谷歌“发现”贡献了55.6%的谷歌流量,同比增14%。

(编译自11月7日www.pressgazette.co.uk <" target="_blank">http://www.pressgazette.co.uk%3E/)

ChatGPT问世两年回顾

两年前,旧金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OpenAI发布了一款人工智能聊天软件ChatGPT,其成功震惊了世界也让他们自己颇为吃惊。人工智能(AI)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但突然间成为无需编码就能以自然语言实现互动的工具,以致发布第一天就有100万人下载使用,两个月的用户已达1亿,截至2024年10月,每周都有2亿用户在使用ChatGPT。OpenAI公司也成为像微软一样的主流大平台,市值超过1570亿美元。

GPT诞生不久,类似Claude等其他大型语言模型也纷纷涌现。OpenAI则与若干大型新闻机构签署合约。AI如今成为媒体一个热门概念,进而成为包括世界新闻出版业协会等在内的媒体组织的主题论坛。大语言模型也进入媒体内容的生产程序,甚至小型编辑部也从AI中受益匪浅,似乎AI已经是万能的。但也须注意,聊天机器人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模型,它们不会有足够的理性,也不会提供完全值得信任的答案。

(编译自11月20日世界新闻出版业协会官网)

客户端与推特之争,“晴空”占上风

早在美国大选之前,马斯克的社交媒体平台X就在美国流失了五分之一的活跃用户,英国用户流失达三分之一。“晴空”(Bluesky)App成为收益者。在过去的一周里,“晴空”获得近200万新用户。截至11月13日,其用户已超过1500万,成为美国和英国的第一新闻客户端。11月14日,其用户增至近1600万。而且这些用户以新闻工作者和其他对新闻有兴趣的用户为主。

“晴空”似乎更懂得新闻和体育内容的重要性,而这些正是当初推特崛起的原因。该客户端已有发展为订阅模式的计划,打算未来成为高质量视频和人物故事上传的平台。

(编译自11月14日www.niemanlab.org <" target="_blank">http://www.niemanlab.org%3E/)

标签式AI行为无助媒体转型

当前,新闻生产过程中标签式的AI应用或真人进入AI程序已经是唾手可得之事。关于AI的术语,充斥于各类圆桌会议、媒体会议乃至任何业内读物。但我们如果只为自己使用AI做个标签,表示已经进入AI领域,那就进入死胡同了。首先看看一些例证。最新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受众对完全由AI制作的新闻内容感到不舒服,而对只是借助AI工具而主要由人工完成的内容更为满意。因此,受众希望内容生产程序中有真人介入。

再来关注一下透明性标签。透明性标签指媒体在发布的内容中注明哪些环节有AI介入。以德国地方小报《快报》为例,该报对主要由AI生成的内容署名为KI,是德语的AI,同时附有一条免责声明:“此条新闻在AI支持下生成并经编辑团队审核,您可点击查阅我们的AI使用规则。”这种透明化表述仍有不明之处,如读者并不知道具体哪个环节是由AI完成的,例如作为新闻的源头,AI参与采访吗?

(编译自11月21日路透研究院官网)

Newsquest成功转型为数字市场内容经纪人

创办于1995年的Newspuest是英国第二大地方新闻集团,是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在英国的分支机构,总部在伦敦,目前有不到2000名全职员工,运营165家报纸(其中25家日报)和分布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地的40多个新闻网站,覆盖英国75%的地方成人。该集团长期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目前网站的独立访客约每月5500万,生成超过2.5亿的页面浏览量,广告收入的一半来自数字端,营收稳定,盈利增长。

该集团首席执行官亨利·福雷·沃克(Henry Faure Walker)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努力将自己从传统的新闻出版者转型为数字市场的内容经纪人,这个转型是成功的。我们很早就迈出大胆一步,提出‘走入市场’并标签自己为地方数字经济人(local digital agency)。”

(编译自11月21日世界新闻媒体业协会官网)

邮报在线10个月内获得10万付费订户

长期实行免费阅读政策的英国《每日邮报》网站邮报在线,自推出有限度付费墙以来不到10个月的时间,已获得10万以上付费订户。该网站及其客户端于今年1月底开始对标有“Mail+”的部分内容实行收费。邮报在线每天生产1500篇文章,从1月底起每天对其中15篇优质内容要求付费,目前已增至每天30篇。初始订阅者可享受一年内每月1.99英镑的优惠价格,然后就要按每月6.99英镑付费。

邮报在线的Mail+起初只在英国实施,上个月延展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计划2025年覆盖美国。邮报在线总编辑泰德·瓦里提(Ted Verity)说:“Mail+的成功证明读者乐于为高质量新闻付费,而邮报长期以来正是以生产优质新闻著称。”

(编译自11月11日www.pressgazette.co.uk <" target="_blank">http://www.pressgazette.co.uk%3E/.)

取消背书哈里斯后,《华盛顿邮报》流失20万订户

《华盛顿邮报》正经历一场取订潮,同时还面临专栏作者辞职潮,一切皆因该报根据其老板贝佐斯的决定而不再为副总统哈里斯竞选总统背书。截至10月28日中午,已有20万订户取消订阅。这一数量相当于该报总共250万订户的8%。当日下午,取订潮仍在继续。该报发行人兼首席执行官威尔·路易斯(Will Lewis)解释说,之所以决定今年及今后的大选中不再为党派候选人背书,是想回归本报初心,即成为一张“独立报纸”。但前总编辑马丁·巴伦(Marty Baron)则对此表示质疑:“如果这一决定是三年前、两年前甚至一年前做出的,这就没问题,因为它顺理成章。但这次是在距离大选日短短数周时做此决定,而编辑部对此并无思想准备。”贝佐斯在该报的晚间节目里也坦承,这个计划不够周全,缺乏深思熟虑。

(编译自10月29日www.npr.org <" target="_blank">http://www.npr.org%3E/)

社交媒体平台上活跃的“新闻影响人”,7成为男性

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关于社交媒体平台上“新闻影响人”(news influencers)的最新研究报告。11月18日发布的该报告,来自对全国范围的美国成人代表的调查和对脸书、Instatram、TikTok、YouTube等大型社交媒体上500个“新闻影响人”进行样本观察,并分析了他们今夏发布的10万个帖子。报告指,这些“新闻影响人”平均每人都有至少10万粉丝,它们定期发布有关新闻的帖子,都由个人(而不是机构)运营。其中较突出的有乔·罗根(Joe Rogan)的Instagram账号,粉丝量高达1940万。

大约五分之一的美国人称他们经常从“新闻影响人”的账号获得新闻。年轻的美国人,则更易受他们影响:近40%的30岁以下美国成人称定期从“新闻影响人”那里获取新闻。65%的经常从“新闻影响人”获得新闻的人认为其内容有助于理解当下的新闻事件和民生议题。70%的认为从“新闻影响人”获得的新闻有别于从其他来源获得的新闻。

85%的这些“新闻影响人”至少在X(原推特)拥有账户,然而他们当中77%的并无新闻从业经历。非新闻出身的“新闻影响人”大都出现在YouTube和TikTok等视频平台。而新闻出身的影响人64%的并不表现出政治倾向,相反无新闻经历的影响人大都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

(编译自11月18日www.niemanlab.org <" target="_blank">http://www.niemanlab.org%3E/)

法国多家顶级报纸起诉X

11月12日,包括《世界报》《巴黎人报》《费加罗报》《赫芬顿邮报》(法国版)在内的一批法国全国主流报纸向马斯克领导的社交媒体平台X(原“推特”)发起诉讼,指责其长期使用它们的内容而未付费,称其侵犯了它们的“邻接权”(neighboring rights)——一项涉及社交媒体内容使用的欧洲法规,已被法国直接采纳。此前,这些报纸连同法新社已经针对X发起一项紧急禁止诉求。5月24日,巴黎地方法庭与这些媒体达成协议,给X两个月的时间提供相关商业数据,已确定媒体如何向它收取费用。然而X迄今并未提交结果。

(编译自11月12日法国《世界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