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昆琳(中)的布艺工坊里,跟她做布艺的6个姐妹与她一起展示植物主题作品。郑娟(左一)已经跟她做了10年布艺,姜增英(左二)是王昆琳的大徒弟,已经跟她17年了。

如果不是门口4块金属招牌,王昆琳的布艺工坊会淹没在城郊这片民宅老房里难以寻找。然而一旦入门,一个神奇多彩的世界扑面而来,如爱丽丝梦游仙境,如误入桃花源。

105平方米的展厅里,除传统的锦鲤、布老虎之外,猫头鹰、长颈鹿、玫瑰、牡丹、南瓜、花生、棉花、向日葵、苹果、山楂、辣椒、大蒜……大家想到的、想不到的,世间万物,似乎都可变成布艺产品,或惟妙惟肖,或夸张呆萌。

王昆琳家住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街道陆王庄社区,她是沂蒙布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今年12月初,沂蒙布艺成功申请省级非遗。

王昆琳(左)把布艺作品抱到旁边的直播间里。她的布艺工坊借用了家里的民房老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昆琳(左)把布艺作品抱到旁边的直播间里。她的布艺工坊借用了家里的民房老宅。

7岁的她,把花棉被剪出大窟窿

1974年,菏泽农村,5月初夏,正是农村拆洗被褥的时节,一个7岁的小女孩,把家里棉被上的花布剪下来,缝制出一个大沙包,小伙伴们很喜欢,妈妈发现后握着扫帚疙瘩追着她打,“家里就这一床漂亮棉被,让你剪得到处都是窟窿……”

这个小女孩是王昆琳,开始她被妈妈打哭了,后来看妈妈是真的生气,她就不敢哭了,只知道拼命地逃跑。

其实,妈妈当时是又气又喜——7岁的王昆琳确实把家里唯一好看的花棉被剪出了一个个大窟窿,但她缝的沙包十分规整。王昆琳的母亲是远近闻名的缝纫巧手,经常帮四里八乡的乡亲们绣花、剪鞋样、做衣服。母亲和王昆琳的姐姐还开办裁剪缝纫培训学校。这个规整的沙包,让母亲看到幼年王昆琳的天赋和兴趣,开始慢慢教她各种针线活——怎么缝虎头鞋,怎么缝虎头帽,怎么打袼褙,怎么包边……后来,母亲还教会了她染布、织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昆琳展示《四面八方沂蒙绿》拼布壁饰,作品是她用1224块小布条拼接,手工压线,用时近一年创作完成。

高中毕业后王昆琳来到临沂,本想上当地服装职业学校未果,就在一家商场当售货员卖鞋,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结婚,王昆琳在临沂安家落户,有孩子后她回家照顾孩子,成为家庭妇女,其间王昆琳在附近汽车站开过小百货店,收入微薄。

后来,网络的普及让王昆琳开阔了眼界,针线布头又在她手中活跃起来,她按照传统沂蒙布艺的样式和手艺缝制虎头帽、虎头鞋,设计制作布艺手提包。2005年王昆琳开始在网上做手工老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临沂传递,她手工缝制的一面奥运会旗,成为现场群众和媒体关注的一大焦点,这让王昆琳受到鼓舞,她决心把这份爱好变成事业。2009年,王昆琳开了一家淘宝店,出售自己制作的手工布艺产品。

王昆琳整理展厅里的卡通生肖龙布艺作品,墙上挂着她2008年手工缝制的北京奥运会会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昆琳整理展厅里的卡通生肖龙布艺作品,墙上挂着她2008年手工缝制的北京奥运会会旗。
王昆琳手工缝制红色宝葫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昆琳手工缝制红色宝葫芦。

“什么是非遗,就是别人都不做的东西。如果大家都在做,就不用保护传承它了。”王昆琳说,开店后,她认真研习沂蒙布艺,在传统作品、技艺基础上创新,加入时尚元素,开拓市场。2013年,王昆琳的第一家实体店铺开张,此时她已经带动一批姐妹做布艺产品,从2014年开始,她还被多所中小学聘为布艺手工辅导老师。

王昆琳的母亲两年前去世,享年87岁。王昆琳有些遗憾,母亲没能亲眼看到她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不吉利的“夜猫子”,成为出口热销品

王昆琳(左)和姐妹一起直播带货,推销沂蒙布艺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昆琳(左)和姐妹一起直播带货,推销沂蒙布艺产品。

11月23日 ,周六,寒潮带来降温天气,王昆琳的布艺工坊里却十分忙碌热闹,直播带货、设计制作、包装发货,她和6个姐妹各有分工。从“双十一”“双十二”一直到春节,是王昆琳和姐妹们比较忙碌的时段。今年“双十一”当天,她们收获了上千个订单。

布艺工坊分为展厅、设计室、直播间、仓库,有缝纫机和工作台,可以制作设计小样。工坊是王昆琳用家里的民房老宅装修改造的,空间十分狭促。说是工坊,其实这里相当于临沂俏妈商贸有限公司(简称临沂俏妈)的总部,各种订单从此发往临沂各地,150多名家庭妇女加工生产,制成产品汇聚到这里,然后发往全国各地、出口到德国、意大利、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每年的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2014年开始,王昆琳受临沂市妇联邀请,多次跟团到义乌、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实地考察观摩,学习如何做电商、做品牌、做公司。当年,王昆琳注册了“沂蒙布韵”商标,2015年成立临沂俏妈商贸有限公司,对接南方企业,定制布料,做个性产品,被当地妇联评为“家庭灵活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近15年来,王昆琳一边学习电商业务,一边创新布艺产品,从最初的一个月几单,到现在一个月数千单甚至上万单。2018年阿里巴巴B2B网商大赛临沂站,一共479家参赛,从3月份开始,11月份结束,57场比赛,最终决赛出10名全行业“十大网商”。王昆琳成功入围,站上了最高领奖台,获得直接去杭州阿里巴巴总部培训学习的机会。

王昆琳设计的彩色猫头鹰布艺玩偶,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昆琳设计的彩色猫头鹰布艺玩偶,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咱们觉得夜猫子不吉利,可外国人喜欢,觉得可爱。”展厅里,王昆琳手拿一组猫头鹰布偶说,她在2008年就做过类似布偶,当时是看到一组卡通图片,感觉好玩,没成想这成为最受欢迎的出口产品——淘宝店开张后,王昆琳开始接触国际电商平台,2014年,第一单出口猫头鹰布偶发往美国。

在初做国际电商的过程中,由于知识贫乏,王昆琳也被骗过。2015年,王昆琳刚接触国际电商平台不久,很多业务不熟练。来了3个年轻人号称代理,王昆琳先后付给他们几万元钱,三人干了几天后玩失踪,被当地公安机关缉拿传唤后,三个人教了教王昆琳如何发货,然后又跑路了,王昆琳欲哭无泪。

当地邮政公司负责人听说后,冒雨赶到临沂俏妈公司与王昆琳签约,并从青岛请专家来为他们做国际电商平台培训。现在,除了猫头鹰等成品布偶,临沂俏妈还大量出口彩色布块等布艺半成品,在亚马逊、Wish、Lazada、ebay、全球购等多家国际电商平台上销售。

“看着娃做着饭,一年赚个两三万”

“沂蒙布艺可不单单是虎头鞋,虎头帽。”王昆琳说,传统的沂蒙布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但不限于头巾、荷包、手帕、枕头、棉被及多种玩具、服装。沂蒙布艺常用大红、粉红、大绿、明黄、亮紫等颜色,色彩艳丽,五彩斑斓,气质粗犷奔放。其手工技艺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有沂蒙妇女世世代代对传统手工技能的承袭,又是个人技能和智慧的再现。

截至目前,在传统作品的基础上,王昆琳先后创作设计出了2000余种非遗布艺文创产品——有的是客户提供资料图片,有的是客户口述产品要求,还有的是王昆琳根据所见所闻的创作。她说自己很多设计灵感来自于儿童简笔画、卡通画画册,类似的画册她收藏了几十本。

今年年初,王昆琳为迎农历龙年设计了8款布艺龙,其中的复古飞天龙,获得临沂市文旅局“遗有好物”比赛一等奖。

设计工作室里,王昆琳一边绘制创新布艺作品设计图,一边用电脑查看电商平台上的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工作室里,王昆琳一边绘制创新布艺作品设计图,一边用电脑查看电商平台上的订单。
工作台配有针线等工具,王昆琳可以随时缝制、修改布艺作品设计小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台配有针线等工具,王昆琳可以随时缝制、修改布艺作品设计小样。

王昆琳平时爱穿传统风格的裙装,语调温柔缓和,作为沂蒙布艺的传承人,她最喜欢两句话,一俗一雅。

第一句话,“用灵性的针,在布上作诗”。这是临沂大学一位女老师说给王昆琳的,2008年,她跟王昆琳学习布艺制作。王昆琳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当作布艺创作的精神准则——要以样式创新和艺术水平的提高来传承发扬沂蒙布艺。

“看着娃,做着饭,一年赚个两三万。”这是王昆琳喜欢的第二句话。王昆琳布艺工坊门前的四块金属招牌,分别写着:临沂俏妈商贸有限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布艺、沂蒙布艺手工公益教室、沂蒙大姐居家就业示范基地。

2015年临沂俏妈公司成立以来,王昆琳已组织100多场培训会,累计培训近万人。现在,临沂俏妈在临沂市三区九县都有加工点——每个区县有超过10个妇女接单加工产品就建一个集中加工点,加工点有的租小区车库,有的利用社区活动室,女工家里有缝纫机的,也可以把产品拿回家加工。

临沂俏妈的订单发给临沂市九县三区的150多名家庭妇女,让她们能在照顾好家中老人孩子的同时,每年增收两三万元。跟王昆琳干活超过十年的郑娟、姜增英等几个姐妹,现在不仅能搞布艺设计制作小样,还能做直播带货,她们每年的个人收入超过1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0日,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街道一处社区活动中心,王昆琳传授沂蒙布艺产品的缝制技巧。

11月26日,王昆琳被临沂市妇联聘为“沂蒙巾帼好品推荐官”,近年来,她先后获评临沂市“巾帼建功标兵”“巾帼创业能手”“十佳创业女性” “诚信文明商户”“市场网商之星”等荣誉称号。她的工坊也被评为临沂市“优秀非遗工坊”。

“最迫切的就是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把公司搬过去。”11月28日上午,记者跟王昆琳通电话,她说自己正在临沂市的一个区县考察车间厂址,下午还要给20多名年轻人上布艺课——临沂俏妈公司成立之初在当地一处外贸城。2020年公司迁到王昆琳家的老宅,现在公司业务不断发展,老宅已经装不下了。

附王昆琳部分布艺作品,一大波萌物来袭:

复古飞天龙,获得临沂市文旅局“遗有好物”比赛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古飞天龙,获得临沂市文旅局“遗有好物”比赛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众新闻记者 卢鹏 通讯员 许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