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琳,今年35岁,和老公赵强结婚十年,儿子刚上小学。我们家条件普通,老公是个销售,我在公司做文员,两个人收入加起来勉强够房贷和日常开销。公婆住在老家的老房子里,平时只有赵强的小弟赵鹏陪着他们。

赵鹏是个典型的“啃老族”,从小娇惯得很,没怎么吃过苦。上大学时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后来勉强找了份工作,但干了几个月就辞职回家,天天窝在家里打游戏。婆婆心疼他,一直说:“小鹏还年轻,慢慢就懂事了。”公公去世后,婆婆更是把他当宝贝,凡事都替他兜着。

我们这边日子过得紧巴巴,婆婆那边也指不上赵鹏。两年前,她突然打电话说:“琳琳,妈年纪大了,这两年身体也不如从前,手头有点紧。你们每月给妈点生活费吧?”

我听了心里有些不痛快,但还是答应了。从那之后,每月我都会从工资里挤出2000块,准时转到婆婆的账户里。虽然这笔钱对我们来说不是小数目,但想着她一个人带着赵鹏,难免辛苦,我也没多计较。

可时间久了,我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每次回老家,赵鹏还是那副悠闲模样,不是窝在沙发上玩手机,就是大白天还在房间补觉。一家人吃饭,他从不主动去厨房帮忙,连碗筷都懒得收拾。我心里忍不住想:我们每月寄2000块给婆婆,她是不是全贴给赵鹏花了?我老公也不是她亲生的么?为什么赵鹏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过得这么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我跟赵强提过几次,他总是说:“算了吧,咱妈也不容易,家里就靠小鹏陪着她,咱们多担待点。”说是这么说,可我心里怎么也平衡不了。

赵鹏嘴上说陪着婆婆,实际上也就是蹭吃蹭喝,什么忙都不帮。我每次想想就觉得委屈:凭什么我们拼命赚钱给她寄生活费,他却舒舒服服地啃老?

一次回老家,我趁婆婆午睡,想着帮她整理一下房间。毕竟家里平时就她和赵鹏在,老房子年久失修,屋里总显得乱糟糟的。我打开婆婆的衣柜,把一些过季的衣服拿出来准备晒晒,结果不小心碰倒了一个压在柜角的旧文件袋。

文件袋掉在地上,里面的东西散开了。我本来没打算多看,可一张有些泛黄的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是一份遗嘱,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老家这套房子将留给小儿子赵鹏。

我的手一下子僵住了,脑子嗡嗡作响。

房子要留给赵鹏?他天天吃家里、住家里,一分钱不出,婆婆不仅不责备,还想着把房子给他?而我们呢?我们这几年省吃俭用,每个月都给她打2000块的生活费,连年假也要抽出时间来看望她。最后,这房子却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站在原地,感觉心里像被狠狠掏空了一块。委屈、愤怒、失望,全都涌了上来。赵鹏啃老,婆婆宠他,我忍了这么久,可没想到,她连最后的公平都不愿意给我们。

冷静了一会儿,我把遗嘱放回了文件袋,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可从那之后,我的心里再也藏不住这份不平衡。

回到市区后,我开始和赵强谈这件事。我没提遗嘱的事,只是委婉地问:“赵鹏这么大了,总该为家里分担点吧?你看我们每个月都给妈生活费,他有没有表示过要出点什么?”

赵强被我问得有些心虚,干笑着说:“他一个人陪着妈,这也算出力了,钱的事咱们条件好,担着就行了。”

“我们条件好?”我再也忍不住了,冷冷地说,“你是不是觉得,我们辛苦攒的钱全用在别人身上很正常?赵鹏一分不出,不但没压力,还能舒舒服服继承家里的房子。你觉得公平吗?”

赵强被我问得愣住了:“什么房子?你是不是听谁说了什么?”

我摇了摇头,没回答,但心里已经下了决心:这件事,我绝不会再忍下去了。

后来,我咬了咬牙,把发现遗嘱的事告诉了他,“那份遗嘱写得清清楚楚,说房子要留给赵鹏。我们给妈生活费供着家,最后却是给别人做嫁衣。你能接受吗?”

赵强听完,脸色刷地变了:“遗嘱?你确定?”

“我确定,字写得明明白白。”我冷冷地回道,“赵强,我不是计较房子的人,但妈这么做,完全没把我们放在心上。我能忍吗?”

他沉默了很久,低声说:“我明天就回老家问清楚。”

第二天,赵强回了老家,和婆婆正面谈了这件事。他回来时,脸色很难看,直接告诉我:“妈说了,赵鹏没工作,将来靠房子养老。而我们有能力,日子过得好,房子用不上。”

听到这话,我彻底心寒了:“我们就该省吃俭用贴补你妈,赵鹏就该理所当然享受现成的?赵强,你要是不站在我这边,这个家我不想过了。”

赵强沉默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琳琳,我明白了。从下个月开始,我们不再给妈生活费了。以后回老家过年,赵鹏要是不干活,我也不会再惯着他。”

我点了点头,这次,我的底线是清楚的。

后来,我们每年回老家的次数渐渐少了,婆婆没再提生活费的事,赵鹏还是那个样子,但我心里不再有负担。不是我不孝顺,而是“孝”不能只有一个人去做;公平这件事,应该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这件事让我明白,有时候“亲情”是需要边界的,否则付出再多,也只会被当成理所当然。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别被不公平的天平压垮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