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将皇后送入冷宫,静候处理!”
说话的是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当他收到太监报告皇后怀孕的消息时,便立即发布了这样的命令。
太监跪在地上颤抖不已,溥仪这几个字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因为他的皇后——郭布罗·婉容让他背负了绿帽子的耻辱。
作为一位皇帝,不仅无法守住自己的皇位,连名声也遭受了极大的侮辱,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剧吗?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列强纷纷对中国进行侵占。此时,溥仪登上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的“皇位”。尽管清朝已被推翻,但仍有一些人怀抱着复辟的幻想。
在1908年,溥仪被迫登基成为皇帝,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幼稚无知的孩子。然而,尽管局势岌岌可危,仍有一些人试图维持着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
在溥仪执政的时期,他依然过着皇帝应有的生活方式。直到他16岁时结婚,原本打算娶自己深爱的文绣,但由于文绣的家庭背景较为普通,不符合皇后的人选标准,因此遭到了各种反对。他只得放弃心愿,选择了身份更加显赫的婉容作为皇后。
婉容的家庭背景十分显赫,她出生于满洲的贵族之家,父亲郭布罗·荣源曾担任内务府大臣,而她的家族则属于满洲贵族的“上三旗”之一,即正白旗。
当时,西方思想进入了国家的边界,荣源正是受到这些思想的启发,才意识到“男女平等”这一概念的存在,他迅速地接受了这个理念,并付诸实践。
郭布罗·荣源
为了让自己的心爱女儿婉容能够更好地学习,他请了一位老师教授她书法和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为她请了一位英语教师。婉容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成长,思想自然变得与众不同。
与接受传统教育的女性不同,婉容对嫁给溥仪充满憧憬。她向往的并非宫廷的奢华生活,而是希望与溥仪建立起正常的婚姻关系。
她渴望与溥仪展开一段恋情,但新婚之夜的情况却出乎她的意料。
常言道:新婚之夜,功名成就之时。然而溥仪却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离开了婉容,独自前往养心殿小憩。
婉容心中满是疑惑,她不由得思考:难道自己不是与溥仪心心相印,所以在婚礼之夜才会被他如此抛弃吗?
她暗中找人探听溥仪是否去了文绣那边,没想到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溥仪确实没有去文绣那里,这让婉容更加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溥仪在青春期时有着难以言表的困惑。他对男女关系充满了好奇,而身边的宫女们也尽力让他体验到快乐。
这位年轻小伙体验到了身体的快感,但也因此耗尽了自己,最终没有留下任何的遗产。
因此,溥仪的身体状况使他无法与皇后行周公之礼,只能选择隐瞒这一事实。由于无法直言自己的不足,他只能在其他方面对婉容和文绣进行补偿。
自从结婚以来,溥仪逐渐被这个特别的女孩所吸引。婉容的独特见解和喜好深深打动了他,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很好的朋友和玩伴。尤其是婉容时常给溥仪带来一些小惊喜和趣味,这让溥仪愈发觉得她与众不同。
与文绣的沉稳贤淑不同,婉容则显得更加俏皮可爱。她从小便开始学习英语,甚至还为溥仪写过英文情书。每当溥仪收到署名为“伊丽莎白”的信件时,都会感到无比兴奋。就这样,两人渐渐倾诉心声,感情也日益加深。
1924年,军阀冯玉祥攻入北京,结束了溥仪的皇帝身份,他被迫离开紫禁城,后妃婉容和文绣也随他一起迁离。
他们最后选择居住在天津的租界区,婉容与文绣之间的争斗也愈发激烈。
婉容对文绣的挑衅愈发激烈,在紫禁城时期,她用伊丽莎白这个英文名字给文绣写信,以此彰显溥仪对她的宠爱。到了日租界静园,尽管失去了以往的奢华生活,但她在购物时仍然要与文绣一较高下。
在1931年,溥仪被日本人带到东北,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沦为日本的傀儡。他内心深处埋藏着满清贵族遗老的复辟梦想,幻想通过日本的支持来实现这一目标。
文绣逐渐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自从婚后便遭受皇帝的冷落,不仅被逐出紫禁城,她目睹溥仪被奸人所欺,投靠日本,反复劝告他,却换来他的不屑和冷漠,甚至对她动辄施以拳脚。
文绣在看清自己的处境后,决定与溥仪离婚。作为一个接受过西方新思想的人,她不愿忍受屈辱,渴望自由。离开了原有身份的文绣,开始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她在报纸上公开声明与溥仪的婚姻结束,之后找到了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她也遇到了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并与他携手共度余生。
与文绣选择离婚不同,婉容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陪伴在溥仪身边。尽管她目睹溥仪与日本人的关系日益密切,她却始终保持沉默,不表达任何看法。
作为傀儡皇帝的生活并不快乐,包括婉容,名义上被称为“皇后”,但实际上她的一切行动都受到制约,缺乏自由。
而她的丈夫溥仪,始终沉浸在日本人编造的复辟幻想中,丝毫不关心她的感受。
文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婉容发现自己的丈夫再也没有回到家中,他们的关系因此变得愈加紧张。
在绝望之际,婉容决定沉浸于鸦片之中。
溥仪目睹自己的皇后因鸦片而神志恍惚,甚至有些失常,感到无能为力,愈加认为婉容已经无法挽救。于是,他只能派遣自己最信任的侍卫祁继忠,命他昼夜守护在婉容身旁,以防再生事端。
溥仪没料到这一守,竟然带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