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和“无碍理想”的伙伴们想做的事还有很多。
每年的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
对于残障群体,我们应当给予什么?关爱、帮助、照顾……一直以来,“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成为健全人群最习惯去思考的方向,也是众多“助残”活动的出发点,但身处障碍中的他们也许并不愿止于“被帮助”的角色。
在上海,有这样一家无障碍小酒馆,汇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中有残障人士,也有非残障人士。他们在此建立连接,互相陪伴,探索一种无障碍的、多元融合的生活方式。
创办“无碍理想”酒馆的想法,生发于夏玉杰内心的一颗“种子”。因一场医疗事故导致手部残障后,夏玉杰内心一直有一份迷茫,关于自己在社会当中的身份和定位。他希望以“无碍理想”为支点,以无障碍和多元共融为理念,探索出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无碍理想”,不定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活动。国际聋人周系列活动、盲文工作坊、进食障碍展览……酒馆成为一个开放共享的空间,不同身份的群体与个人在此相遇。
“我希望有更多从残障人士视角出发,由障碍群体发起的活动,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真正做到残健共融。”傅铭是新华社区的一位“资深居民”,经常出没于“无碍理想”酒馆,大家喜欢叫他“小米”。
被小米拉进“无碍理想大家庭”的还有视障者毛毛。他每周从浦东乘坐1个多小时地铁来到酒馆和朋友们见面。“很喜欢这里的氛围”,毛毛表示,“在这里不仅可以遇到残障伙伴,还可以和各种不同身份的人交流,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体验。”
事实上,比1小时地铁更遥远的路程,是毛毛来到上海的距离。两年前,他从山西长治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只因“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无碍理想”和新华社区,毛毛感受到残障群体也能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策划活动、参与编写社区刊物、录制播客……在这些活动中,最令毛毛感动的在于“共创的感觉”:“当我询问伙伴,他们也会问我的意见,让我觉得是我们一起在做这件事。”
今年,联合国公布的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是“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相聚于“无碍理想”的这群年轻人们正在尝试的方向,与这个主题不谋而合。相比于将残障人士视作“帮扶对象”,或许当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的“参与者”和议题的“主导者”,残健共融将会迎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模式。
近年来,关于无障碍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2023年3月1日,《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2023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随着无障碍环境的优化,残障人士的出行困难逐步得到改善。
而出门之后,他们又该如何触摸这座城市?坐着轮椅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去电影节听一场无障碍电影,或是和朋友聚在一起尝试更多新鲜事物……小米和“无碍理想”的伙伴们想做的事还有很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