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冲上3500还有哪些拦路虎?前两天行情涨的时候,身边的朋友没一个能找到利空的。结果今天行情一震荡,他们把各种利空都找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请冷静一下

身边的朋友找到的利空,主要有下面4点。

1.外资即将迎来圣诞节,其策略会趋于保守,这会导致资金流出可能加剧;

2.私募基金今年已经获得了大幅超额收益,在年底没有特别刺激时,做多动力不强;

3.上市公司一般在年底有做账的硬性要求,尤其是那些面临年报压力的企业,资金可能被要求留在账上以便于做漂亮的季报。

根据2022年12月的数据显示,超过60%的A股公司出现了季度资金流动紧张的现象。

4.最近几次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到期,每次大概都为10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次仅续作了9000亿元,这意味着:上面或许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家家都有如意算盘

但事实上,股市会涨绝不是多头没看到这些利空,而是资金面上的推力是巨大,由不得你不前进。

昨天,别看股市不错,债市更是爆了,这两年来,国债etf之类的债券收益率太夸张了,5年期的基本上都5个点+了,这种过高的收益率明年可能得进一步修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

1.债基会有很大的回调风险;

2.权益类市场(股市)或许会得到更多的增量资金。

所以说,股市里没傻子,前几天还在铺天盖地的说指数阴谋,将小市值炒高变成大市值,挤进样板指数,然后让ETF基金接盘。实际买ETF的也不傻,毕竟债券的涨幅是有限的,巨额的炒债资金,日后一定还会再进股市,接ETF的盘。

家家自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但A股历史证明了,如意算盘打的再好,机构不配合也是枉然。

三,击鼓传花的尽头

股市里的击鼓传花,作为专业机构心里非常清楚,所以他们到一定阶段必然放弃,谁手头的股票进入了机构放弃的阶段,那才是最大的风险。

更要命的是,机构的动作和散户、投机资金的交易又是混在一起的,非常难区分,所以上攻之后的机构突然,往往杀伤力最大。

虽然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很多股票再股价尚未表现出上涨或者下跌时,用系统去观察「机构交易特征」,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已经体现出了交易的态度。对此,我下面放两张图,大家一对比就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图:创新高的那波上涨中,橙色「机构库存」数据已经消失,说明机构在上涨中已经放弃了。

右图:同样创新高的上涨,橙色「机构库存」数据持续不断,说明机构一直在积极参与。

股价没有大涨大跌之前,谁都不知道后面股价会发生什么变化,甚至两个股票走势差不多,但结果却天差地别。归根到底,还是机构的态度不同,结果就有的成悲剧,有的成喜剧。

四,聊聊跨年行情

注意风险,也是为了更好的做好跨年行情,而不是跨年行情没有了。

历史上,逢九逢十,和逢三逢四年份,股市容易出现转折点,一方面遇到危机或衰退,豪赌科技和泡沫,都会主动刺激经济,力图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比1999-2000,2009-2010,2019-2020,1993,2013,2023。 夹在中间的逢一逢二年份,都是向下探底,不好搞投资。比如2001-2002,2011-2012,这一次2021-2022。 逢五逢六都是牛市,危机后复苏。历史上95-96,05-06,15-16,全球都走牛。 逢七逢八登顶,经济和股市都见顶,泡沫很快破裂。87-88,97-98,07-08,17-18,都这样,下一次是27-28年。 ECM大周期也是如此记载的。这一轮我比较早注意到股市转折点,就是看到了去年的AI大泡沫,刚好是逢三。至少我们从港股上,看到领先A股1年,走出人民币资产慢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