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根华东,叮咚买菜“静悄悄”地实现了超预期盈利。

2024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实现GMV72.7亿元,同比增长28.3%;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27.2%。利润层面,Non-GAAP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超9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超62倍。

上海及江浙市场的增长,是促成叮咚买菜本季度盈利的重要原因。第三季度,叮咚买菜上海、江浙GMV分别同比增长超24.5%、40%;上海的仓均日单量近1700单,江浙的仓均日单量也超过1000单。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叮咚奥莱在上海开出第二家店,同时进入上海之外的第二座城市——无锡。

对于华东市场的发展,CEO梁昌霖表示,江浙沪地区人口众多,居住密度大,消费力强,叮咚买菜在江浙沪区域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有信心未来在这一区域保持快速增长。

深入剖析叮咚买菜的商业模式,梁昌霖曾用“第一性原理”解释说,生鲜行业的第一性原理在于,通过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实现端到端的效率提升,从中获取利润,并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从而实现规模的增长。

但无论如何,在经历了大面积关城、总部裁员、给基层员工“卡绩效”等一系列动作后,叮咚买菜终于实现了长期稳定盈利,似乎也打破了“前置仓模式不成立”的论调。

但破局之中,也存在着人间悲剧。

9月23日,在叮咚买菜一门店做仓管的阿涛(化名),被发现在其租住的房内去世。通过生前乘坐公交的记录、工资发放时间以及阿涛手机相册里的截图,阿涛的家属们得知中秋节他连续上了三个夜班。从9月1号到9月17号,阿涛只休息了一天。

9月18日,叮咚买菜该门店的店长曾给阿涛发微信,要求他再来上一天班,而阿涛的回复是:眼睛里全是血,右眼看不见。

阿涛去世近20天后,10月12日,叮咚买菜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回应,公司已成立专项小组,与员工所属的三方公司一起,积极推进与家属方的沟通关怀和善后工作。

作者曾在2022年下半年深度调研过叮咚买菜的仓管职位。据作者了解,仓管在前置仓内高于打包、水产、配送等岗位,但低于店长,相当于“副店长”的职位,但又要处理前置仓内的一切杂项工作。

在作者调研的江苏常州某叮咚买菜前置仓内,仓管一天的工作日从早上八点开始,店长一般会安排清点仓内库存,这是当天的基础工作;订单多的时候,仓管要协助打包、分拣订单,甚至还要会杀鱼,至少要认全水族箱内所有鱼的品种,以防捞错。

如果骑手的电动车坏在半路,仓管还得骑上仓内的备用电动车,接上骑手的订单,再把每一笔订单送到用户手中。

而“替补”上夜班,也是仓管经常遇到的事,还有仓管因为同事轮休的原因,连续上一个夜班一个白班,工作时间超过20个小时。

在这间400平米左右的前置仓内,作者只调研了约八个小时,微信步数就已经超过20000步。

在前置仓内,基层员工并不清楚叮咚买菜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太了解叮咚买菜对生鲜供应链的“第一性原理”;在一个高度追求极致效率的商业模式之下,基层员工就像器上的螺丝钉,只要引擎正常,就不能完全停止运转。

2021年,作者还曾深度调研过朴朴超市,这里和其他平台的前置仓没有太大区别:在站点内,“完成订单”永远高于一切。

以下场景及调研发生于2021年2月:

“是你刚刚先推我的!”一位朴朴兼职分拣员在前置仓里工作了四个小时后,步履缓慢,精神极度敏感,他的眼神只集中在分拣扫码机和手提筐上,一丝风吹草动,仿佛都能点燃火药桶。

和他“互怼”的是一位打包主管,“明明是你先推我的!”这位主管虽然嗓门不高,但声音浑厚,丝毫不让于旁人。

如果没有当值主管调和,这场争吵不知会持续多久。

在朴朴前置仓内,这只是一天24小时轮轴转工作的小插曲。当每小时近千件订单涌入,分拣员用平均三到五分钟完成拣货,打包员再用一到两分钟打包好一单,配送员最后再送给顾客,一单最少由三人合力完成。

完成这一单,朴朴给出的最快时间,是28分钟。

一间1000-1500平米的朴朴前置仓,能覆盖周边3-5公里的小区、商圈。这背后,至少需要超过40名店员,拣货、打包、配送、补货……如齿轮般飞速运转24小时所实现的。

在朴朴前置仓内,“完成订单”高于一切

朴朴超市,这家起于福州的前置仓公司,在当地扎根近五年,以“每单配送用时28分钟”的速度打出标杆,但要支撑这一配送速度,大规模的人力储备几乎是必然。

因此,每一间朴朴前置仓都急需用人,例如福州鼓楼区的一间前置仓外,几乎每一辆配送电瓶车的储物箱后,都附带着招聘彩页。

朴朴的前置仓,就是应聘者“最好”的面试地点。鼓楼区这家前置仓里,一间不足十平米、堆满办公用品和一台监视机服务器的店长办公室里,正在展开一轮轮面试。

“工作内容很基础”,这是店长经常会说的。

每当订单到来,分拣员的扫码机就会显示商品信息,他们对照信息,穿梭在货架间拣货,完成后再将商品递给打包员。打包员再确认商品数量、种类是否准确,然后扫描商品小票上的二维码,打包装货。

在狭小逼仄的前置仓里,每当订单“袭来”,货筐堆满打包区,打包员只剩两米见方的落脚点,无论基层员工还是主管,近40名店员像精密仪器上的齿轮一样,迅速分拣、打包,完成商品配送前的最后工作。

甚至,“大数据”还在监督着他们。

“打包超时1单、待拣货9单、30分钟送达率79%……”打包员头顶上方的电视屏上,跳动的数字记录着店员的工作进度。

整块屏幕的最左侧,还显示着“本小时拣货排行”的数据,迅速将手中订单清零的拣货员会排名靠前,而剩余3-4单没有拣货的员工,排名就会处在末尾,并用红色标识出来,提醒员工“加快进度”。

这块30寸的屏幕,仿佛将朴朴店员”困在系统“里。

打包员的工作虽然基础,但也有技巧。比如,打包员将货品装袋必须打两次“活结”,如果是海鲜(生鲜)和沐浴露(日化)一起包装,必须要用食品袋将二者“隔离”开,另外大米和桶装水也要单独包装,以免压碎其它商品……

近千平米的朴朴前置仓内,也有上千种sku。

小到果蔬生鲜、避孕套,大到电磁炉、飞天茅台……在朴朴发家的福州市场,其商品品类、分拣打包效率、配送时间都高度流程化。但对员工而言,他们工作时就像螺丝钉一样。

高速远转,一刻不能停歇。

在打包员眼中,他们看到的不是sku丰富,而是不断积压、需要打包的订单。在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都是打包工作量激增的时刻。

“我还见过有人买80包饼干、70包榨菜的”,一位员工回忆起打包工作中遇到的“大订单”,而今天,他还打包了一单足足7桶1.5L的桶装水、一单两箱16瓶装的银鹭花生牛奶。

单量如潮水般涌入、高度重复的打包工作、每小时18元的时薪……对很多店员而言,连轴转地工作6个小时,只有上厕所和喝水时间可以休息,就已是体力极限。

不止于此,当值主管和客服都扮演着“监督员”的角色。

“这一单还有两分钟超时,快打包”,客服来到打包区“发号施令”。

配送员会和打包员、分拣员调侃起来:“你的速度就是我的快乐”。

“你那笔订单退单,不要拣了、不要拣了”,当值主管拿着麦克风下指令,声音从大喇叭传出,穿透了整个前置仓。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天临近下午六点,中午班次的员工打卡下班回家,但晚班员工才换上工服准备上班。虽然朴朴的运营时间是每天早6点到晚11点,但员工的工作时间却是24小时。

“我们早上五点就有员工来上班,因为有提前预约的订单需要打包;凌晨1点到6点还有夜班,晚间会有货车来送货,所以需要店员来拣货和补货。”

全天24小时,这是前置仓店员的工作时间。

全职店员的晋升梯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资深,初级和中级之间的考核时间是三个月,之后两次升职的考核时间均是半年。

这意味着,新员工要在一间前置仓内,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并用超过一年的时间,奔波劳作,才有机会升至管理层。

在鼓楼区这间前置仓内,赫然可见“敢打必胜、唯我37”的红色横幅,而37就是这间朴朴前置仓的代号。

但匆匆而过的员工,几乎没有人抬头看这条横幅,他们眼睛里盯着的,是扫码机上的商品消息、是打包时的活结、是今天干满了多少工时。

对他们而言,这只是在朴朴前置仓稀松平常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