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生儿童艺术空间很新,空间里陈列着不少孩子们的作品,有一个关于花生的展览,孩子们做的定格动画,还有孩子们关于100年后未来城市规划的作品。
·未来城市、定格动画
100年后,我们的城市会是什么样?我们还会住在地球上吗?未来城市是一个巨大课题,甚至有些科幻色彩。我们无法准确定义未来城市,但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以人为本,让人们的生活更舒适、便捷、安全、愉快和幸福。
在未来城市工作坊里,孩子们设想的未来有蜘蛛王国、超级能量工厂、垂直农业都市,还有只给风和鲨鱼居住的城市……
建筑师带领的儿童设计工作坊,能教给孩子们什么?答案在一个个项目里具象化。
花花生儿童艺术空间
成立于今年6月,由3位女性建筑师主理,除了审美的启蒙提升和双语对话,她们以艺术为媒介锻炼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她们将自然、历史、人文、科学等学科联系起来,鼓励项目制学习,儿童全程主导,让孩子学到的不止艺术。
儿童+建筑师
=城市补丁计划
谁可以做设计?名校毕业的设计硕士?正在从事这个行业的青年设计师?又或者是天真的孩子们?3种身份的人共同落地了“城市补丁计划1.0”。
最近,在院子文化创意园内,由8个孩子主导的“城市补丁计划1.0”作品正在展出,他们为玉林社区的小朋友提供了可以自由玩耍的“游乐场”,也为老人们设计了一个可以歇脚打牌和摆龙门阵的场所。
项目从田野调查开始,孩子们最小的8岁,最大的16岁,他们穿行在玉林街头,“说话组”负责和街边打牌的老人摆龙门阵,和玩耍的小朋友们聊天。“不说话组”负责认真观察街头细节,测量、做记录。回到工作室后,大家开始头脑风暴。他们认为,玉林最关键的问题是:儿童友好社区却缺少儿童娱乐设施。
在青年设计师的帮助下,大家一起尝试制作了草图和模型,提出《大树下的迷宫》《圆环环》《6个积木》3个方案,经过来回推敲和修改,最终确定了装置方案。第四周,孩子们挽起袖子,开始实体搭建,摆放装置、刷漆、画画、调整各种细节。
从前期调研、推敲方案,到数据测量,绘制草图,再到装置的材质、颜色等,孩子们完成了一次建筑设计项目的模拟。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呢?
“首先,他们了解了社区、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其次,他们掌握了形状、测量、估算、尺度等等;第三,他们了解结构与材料、可持续的城市;最后,他们完成了具有美感和创造力的设计。”
这是花花生的答案。
我们好像
太低估孩子们了
花花生的主理人是3位女性建筑师龙龙、马马、潘潘,她们在英国和美国排名前50的院校毕业回国以后有过不同的工作经历,之后相聚在成都,直到其中一位主理人做了妈妈,她们才意识到,一种更创新的艺术教育模式和更专业的老师对少儿艺术的启蒙有多重要。
“我们想要教给孩子的是建筑设计师思维,而不是要教他们如何去修房子。”那么,什么是建筑设计师思维?
龙龙说:“从我们玉林的项目能就初见端倪,这是我们第一个项目,也是我们觉得方向很对的一个项目。首先孩子们要有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他们要尝试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最开始孩子们想设计一个遮雨棚,接下来就要思考雨棚多大,用什么材料可以防水,除了是雨棚之外,它还能承担什么样的功能?还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可能?然后大家开始讨论、假设、画图、制作模型等等。这样的思考路径和行动方法,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主理人龙龙和她位于洛杉矶的建筑设计作品
孩子们不会操作软件,不会使用专业的切割工具等,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后反复去想办法、去实践的过程。“过程中,孩子们给我们很多惊喜,调研的时候他们会去问老人为什么喜欢玉林,制定方案的时候他们会考虑到残疾人的生活需求,讨论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争吵。一直以来,我们好像太低估孩子们了。”马马表示,近距离接触了孩子们,才知道他们如此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正在上课的马马和她的唤醒装置
从自己的学习经历来看,她们觉得,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里边除了有建筑本身,还有关于自然、历史、人文、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你需要去接触更多之后,才会找到自己想要的。”
·主理人潘潘和她的景观设计作品
花花生的工作室设在南边,在几位主理人看来,这个片区不同于玉林,整个尺度非常大,不是一个步行友好或儿童友好的区域,如果要改善这种现状,可以加入一些公共装置设计,让人们愿意停下来,增加探索欲望。
·建造你的城市
花生,来自土壤,朴素、实用又充满可能性,打开它的壳,说不定会有惊喜。
·工作室关于花生的展览
建筑师+儿童,还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继续观察或是参与看看吧。
·森林课堂
● ● ●
编辑丨书书
图源丨花花生儿童艺术空间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