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记者 贾佳
编者按:
梁仲华的篆刻作品,展现了篆刻艺术的传统精髓,更融入了个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创新。在布局上他讲究匀称之美,各个字体被巧妙地布局在印章之中,笔画纵横间隙匀称,整体布局平实稳重,传递出一种严谨自然、流畅自如的风貌。此外,在一些作品中他敢于打破传统束缚,将印文的排列设计得自由不拘束,位置错综,笔画互相穿插,展现出一种放纵之美,不仅体现了印文书法的可变性,更融合了梁仲华的情感变化,清逸有力、疏朗大方,颇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在篆法与刀法上,梁仲华的作品同样表现出色。他善于运用篆书的古朴、浑厚特色,注重刀法的运用,浅刻深雕适时变换,游刃有余,展现了他深厚的篆刻功力和篆刻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
艺术家简介:
梁中华,字仲华,号倚风堂主,1971年出生于运河古城山东临清。幼时受祖母剪纸影响,痴爱传统艺术,尤喜书画篆刻艺术,师从著名画家李方玉先生。
篆刻初学梁千秋、邓石如、吴让之等皖派明清各家,后涉学玺印、汉印、石鼓文、青铜铭文等,并喜诏版、泉币、镜铭之文字趣味。同时研习“黟山派”黄牧甫篆刻,取鸟虫篆流转之风,不拘一体,力追古朴雅致之风。书法初习二王等帖学,后在李方玉先生指导下,受八大山人、伊秉绶、金冬心等名家影响,喜篆隶用笔。受到多位名家的赞誉。
2021年受邀参加《学习强国》栏目拍摄书画节目。2022年《香港卫视》专刊介绍其书画篆刻。同年7月,参加恩师李方玉先生举办《李方玉师生书画展》及2024年3月主办的《第二届李方玉师生书画展》,受到美术界一致好评,著名画家李方玉先生更是赞其所画墨竹兰草笔力雄健、气韵生动,颇得其笔法之妙。现为金州印社艺术顾问,作品多见报刊,并出版有《梁仲华篆刻集》、《仲华新韵诗词》等。
仲华艺语:
诗书画印始终贯穿着同样的美——节奏和韵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学画学印的人要有诗书的滋养,作品才有生命力。
《书谱》中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这是同样的道理。这也是学书者穷极一生的追求。
所谓“道法自然”,即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对物象进行的再改造,而非简单的对自然界的描摹,要循之于心而传其神发于表也。
就笔法而言,古今论述玄虚,无所质问,我曾困惑于此多年。自见李方玉老师挥毫,顿然了悟。李老师书法纵横奇崛,灵动飘逸,篆隶楷行草杂糅于一处,造诣极高,很是耐人咀嚼。
艺术的魅力就是它的美。艺术应以追求美为目的,其他的都是“手段”,无论是姊妹艺术的吸收,还是师物学古等等。
我觉得,为艺之人学点哲学知识,对艺术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李方玉老师常常教导我,搞艺术的要学会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不就是辨证地解决对立统一关系的问题吗?“似与不似”才是真正的艺术境界。
古人云:“篆刻虽小道,非读书养气者未能奏刀砉然。”它不仅需要深厚的书法功底,而且还要腾身于诗、书和画之间,不仅讲究书法、章法、刀法的熟练应用,更要有自己的味道与沉淀。
学篆刻须入得秦汉,方得篆刻之神韵。亦需出得秦汉,则能开创新境。
更多作品欣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