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 | 苗晔

图片 | 管永新

翻译 | 乌云斯琴

俯瞰北方大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伟大成就如同一条绿色的巨龙,蜿蜒在山川之间,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从规划的蓝图到现实中的壮丽景观,我们不仅见证了变化,更是从中洞察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沙漠建设者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的大漠,广阔而神秘,沙海连绵不绝。浑善达克沙地作为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的南端,它的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5766万亩。2000年起,锡林郭勒盟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程项目,持续推进防沙治沙综合治理。从克什克腾旗穿越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多伦县等地,可以看到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的成果,我们见证了一段非凡的历程,就像一株幼小的树苗,在风雨的洗礼下,逐渐长成了一片覆盖万里的绿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浑善达克沙地围封禁牧治理成果

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桑根达来镇额日登达来嘎查的一处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项目区,黄柳、杨柴、苜蓿等几十种灌木植物已经深深扎根在沙地上。这里以前沙化严重,当地采用工程固沙、围栏封育、人工种草等技术进行治理,现在,已经形成有30多种植物共同生长的植物群落。人们把柳条加工成饲草料,舍饲、半舍饲养殖。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腹地,从2000年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以来,平均植被盖度由原来的不足30%达到了现在的60%,产草量从治理前的30公斤到现在的50公斤,治理效果十分明显。上都镇黄旗嘎查牧民额日和木承包3600多亩草场,对家里70多头牛采取8个月舍饲圈养、4个月草场放养的方式,实现草畜平衡,有效保护了草场。正蓝旗还通过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等工作,引导牧民以草定畜、科学放牧,保护和修复沙地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浑善达克沙地植树造林活动

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通过20余年持续大规模生态建设,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3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9%。根据国家第六次荒漠化监测统计数据,全盟沙化土地面积8645.83万亩,多伦县413.74万亩,占比4.8%。作为“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之一,围绕治沙和巩固提升两大目标,多伦县将全员出动、全力以赴,打好防沙治沙攻坚战。实现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持续提升目标,确保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

太仆寺旗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属于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治理任务中“五区两带多点”中的一带——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生态防护体系巩固提升带。建设内容包括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灌木林平茬复壮、封禁管护,对乔木林人工修枝、除草松土以及剩余物清理等。如今,沙也治好了,收益也有了。从最初的按行种植到网格式种植再辅以飞播草种,沙漠治理者不断探索改变种植方式,提高治理区的生物多样性,治理效果也更加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漠深处的治沙人

说起改善环境,首当其冲的就是植绿。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植绿行动在浑善达克沙地遍地开花,政府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三北等治理工程带头植绿,民众也自发在沙窝子里种树。

浑善达克沙地经过持续的治理,绘就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这正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结果,让浑善达克沙地为之一“变”。网围栏内的草场已经恢复了生机,沙丘上的植被茂密,红柳、榆树、沙蒿等乔灌木生长茂盛,形成了一道道人工沙障,像绿色的网络一样,牢牢地锁住了沙土。从太仆寺旗到多伦县,再到正蓝旗,山峦变得郁郁葱葱,水体变得清澈见底,广阔的田野生机勃勃。绿色的力量已经成功地锁住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的提升,鲜草产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成果不仅仅是数字的胜利,更是对那些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沙漠建设者的最好证明,内蒙古的防沙治沙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度、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已实现了治理速度与荒漠化扩展速度基本持平的历史性跨越。

绿意,终将在祖国北疆深度绵延、尽情流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津沙源工程——正镶白旗浑善达克沙地治理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统筹 牧仁

审核 乌日嘎

新媒体编辑 张欣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画报》官方微信

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