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老话:“儿孙满堂才叫福,香火不断才叫家。”
可眼下,农村传宗接代的老规矩却遭遇了新的危机。
奇怪的是,那些儿女学历高、事业有成的家庭,反倒成了最容易“断香火”的群体。
这事儿听着有点扎心吧?“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谁都懂,可为什么读得越多,家里的传承却越难维系呢?
一、年轻人走了,老家空了
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去哪了?答案很简单:进城了。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大量农村的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开了家乡,涌向了城市。
城市里的生活机会多,收入高,但也意味着他们离家越来越远。
有一项针对500名城市工作的“农二代”的调查显示,82%的人都希望能多陪陪父母,可现实是,他们每年回家的时间平均不到10天。
路远、假期少、工作忙,想回去却没时间,这些现实问题,让农村的家庭变得越来越“空”。
再看农村的现状,老人和孩子成了“留守”的主力军。
村子里年轻人少了,结婚的更少,孩子自然也少了。
一个村子里常常见到的是老人拄着拐杖晒太阳,孩子在院子里玩泥巴,年轻人的身影却越来越稀有。
这样的家庭结构,香火还能延续多久?
二、高学历与婚育观念的冲突
再说说那些读了书、跳出了农门的年轻人。
他们的婚育观念和父母那一代完全不一样。
过去,农村讲究早结婚、多生娃,“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可现在,年轻人更看重个人的自由和生活品质。
浙江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有78.6%的农村大学生希望晚婚晚育,62.4%的只想生一个孩子。
这和他们父母那一辈的“多子多福”观念简直是南辕北辙。
而且,这些高学历的年轻人,在婚恋市场上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
数据显示,农村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未婚男女比例高达38%,其中女性占了六成多。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学历越高,眼光越高,很多“农家女”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对象,最后只能“单着”。
相比之下,农村的“香火”问题也就更难解决了。
三、城市生活的压力让生育成为奢望
再来说说那些已经留在城市的年轻人。
他们的生活看似光鲜,但压力却一点儿也不小。
高房价、不稳定的工作、婚育成本的飙升,这些现实问题让很多人连养活自己都觉得吃力,更别提结婚生娃了。
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的高学历年轻人,他们既想在城市立足,又想着照顾家里的老人,可两头都顾不过来。
有研究显示,农村的养老和托育资源非常匮乏。
有的地方全县只有两家养老机构,入住率还不到30%;幼儿园呢?乡镇一级几乎没有标准化的教育资源。
对于那些独生子女既要在城市拼事业,又要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这样的生活,真的太难了。
四、农村发展滞后,家乡吸引力不足
最后一个问题是,农村留不住人。
对于那些高学历的年轻人农村的生活和城市相比,差距太大了。
就业机会少,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生活条件也不如城市便利。
很多年轻人早早就认定了,回农村是“没前途”的事儿。
研究显示,那些能为高学历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育儿支持的农村地区,生育率比其他地方高出25%。
这说明,只要农村能创造更好的条件,还是有可能留住人才的。
【结语】
说到底,农村“香火”越来越弱的原因,其实不只是那一个问题。
年轻人进城是大趋势,婚育观念的变化也是时代的必然。
但反过来看,这是不是也说明,农村的发展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了?
老人盼着孩子回家,可孩子回去了,又能干啥呢?家乡的吸引力,要是一直这样低下,谁还愿意回来?
现在的问题是,农村的未来靠什么支撑?
那些高学历的年轻人是家乡的希望,可如果不改变现状,他们也只能远远地“望乡”。
让农村成为一个能让人安心扎根的地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