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之际,京港地铁联合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共同开展 “爱出行·爱同行”员工服务培训,聚焦老年乘客、视障、听障及肢障乘客的日常出行需求,深挖他们地铁出行中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细节、提升全龄友好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地铁工作人员对老年、残疾乘客的服务水平,京港地铁邀请了来自专业机构的服务专家和北京手语研究会的培训专家,为近百名京港地铁工作人员代表进行专项培训,从基础手语、沟通技巧、服务姿势等方面开展教学,提升服务细节及标准。
为让员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本次培训还结合老年、盲人和轮椅乘客实际情况,特别设计了沉浸式体验环节,扮演老人、盲人,体会他们的出行难点。
近年来,京港地铁持续推动地铁站内无障碍设备设施、标志标识改造及优化,为乘客创造更友好、更贴心的出行环境。
在标志标识方面,今年,京港地铁创新在临近交通枢纽及公园景点的5座车站中,试点张贴宽通道闸机扇面标识,并升级了百余个闸机立面提示标语,引导携带婴儿车、老年及轮椅乘客优先使用宽通道闸机。京港地铁通过持续在66座车站的210余个出入口增设大尺寸编号标识,在所辖各线列车张贴“爱心专座”标识,在37座车站增设“优先使用”大型地面标识,方便轮椅及老年乘客出行等,进一步打造全龄友好的出行环境。
在无障碍设备设施方面,近年来,京港地铁持续开展全面而细致的改造和优化,如对所辖车站的盲道、盲文进行优化,便于视障乘客使用;在车站设置有“家庭式”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等,为有不同需求的乘客提供了更为安全、便利的出行体验;在部分车站采用双面开门直梯,从乘客进出站路径出发,设置开关门的方向,方便轮椅乘客乘梯;在西直门站增设行李坡道,让携带大件行李乘客出行更便捷。
京港地铁副总经理姜宜荣表示,今年是京港地铁首线开通15周年,多年来,我们秉承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的理念,积极从乘客需求出发,通过持续开展地铁无障碍设备设施改造、标志标识优化、专项服务培训等,不断提升各类有需要群体乘客的出行体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