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高架和中环路十字交叉东北角,一栋栋红砖立面的“工业遗迹”和一幢幢科技感扑面的“垂直社区”正在城市转型契机下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恢宏亮眼的静安国际科创社区,如今又落下关键一子——12月2日,空间载体落地于此的静安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正式揭牌。
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炜,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党委书记赵屾,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会长王建华,静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俊共同见证了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全面框架合作协议。
何以为“港”?
又怎样发挥效用?
央地共建,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高地
所谓“港”,是人力资源的蓄水池、人才流动的停靠港。
此次揭牌的创新港由静安区、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航天人才”)与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北高新”)共同打造,央地协同,构建集技术研发服务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际顶尖人力服务平台,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上海人力资源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庞大、市场健全、业态完备、科技赋能、全国领先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产业体系。其中,静安区目前集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70家,今年1—10月,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以上营收达到456亿,同比增长12.6%,已成为静安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形势下,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特色化、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创新步伐,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源配置枢纽,为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贡献静安力量至关重要。”傅俊表示。
与静安区、市北高新“牵手”的中科航天人才,是我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输出的主力军,也是聚焦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中科航天人才最重要的京外机构所在地,其上海分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公司华东区域总部、全国重要结算中心。在静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航天人才总部资源赋能下,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纳税总额达1.3亿元,是静安区经济贡献百强企业。
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央地协同园区,对于中科航天人才来说并不陌生。2023年,中科航天人才受厦门市委、市政府委托,共建全国第一家航天人力资源产业园,当年产值破百亿,贡献税收超过6亿。
“此次央地共建,中科航天人才将发挥在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输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静安和市北高新园区在大数据、区块链产业方面优势,打造科创人才高地,共同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人才体系。”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绍建介绍说。
“五区一中心一基地一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增长
“港口”,既有海纳百川,也有通达合作;创新港,也是激活产业联动、撬动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枢纽处。
融入“国际静安”发展大局,服务静安经济发展,创新港规划时便提出要力争一年内实现产值突破50亿元、三年内突破100亿元、五年内产值突破200亿元。
以何举措达成?
先种梧桐树,后引凤凰来。
记者从市北高新方面获悉,创新港未来可提供海内外优秀人才科创培育孵化空间,具体包括“五区一中心一基地一市场”,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人才科创孵化培训区、创新产品展示区、多功能综合保障区、科创人才服务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科创人才大市场。
可滑动查看图片
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基础,创新港将聚集国际头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大型龙头综合企业、培育孵化国内科技型和数智化人力资源公司,培育孵化国内科技型、数智化人力资源公司,推进人才大数据开放应用、人才区块链建设等示范项目,打造政策和服务支撑载体,服务科创人才、服务人才科创、服务留学归国人员,围绕科技领军人才打造全方位与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链,在国内上百家人力资源产业园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数智化人力资源产业集群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基地。
同时,创新港将孵化一批国家级人力资源创新示范项目,形成国家级数据、资源、成果集合平台,包括教育、人社人才信息数据产业平台,国家国防科工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国家级灵活用工规范管理平台,人才安全评价平台,国际人力资源创新技术示范平台等。
“后续,创新港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配置作用,增强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渗透和融合,开辟静安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牵引带动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数据智能、生命健康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市北高新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蒋文婕
图片:市北高新集团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