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985工程和211工程都统称为双一流建设计划,计划的调整凸显出学科的重要性,并告诫全国各地高校建设过程当中,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要有学科精度。

国家于2017年提出双一流建设计划,当时提到双一流高校会有增有减。目前来看没有看到被淘汰的高校,但新增高校却一直存在,前面两轮已经增选数十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因此,即使前面两轮已经落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今全国各省市的高校依然乐此不疲,而且得到各省市教育部门的重点支持,正在积极备战第三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评选。

通过第一轮评选和第二轮评选的对比来看看,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评选变得越来越严格,各项指标变得越来越完善,而且细分项目越来越多,各地高校想要成功突围,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一流评选指标分析

双一流评选指标分析

教育部并没有官方文件直接说明双一流建设高校评选标准,但是通过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公布的具体评审信息来看,我们还是能分析出大概的情况。

第二轮双一流评选的基本标准,参选的高校应该具备三个最基础条件,即拥有国家级大科研平台、获得国家级重大奖项、承担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等。

具备这三个最重量级的条件,才有资格进入到候选名单里面。此外,学校的学科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参加评选的学科应该要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前10%左右)。

国家级科研平台主要是指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奖项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通常都需要达到二等奖及其以上。

重大科研项目应该是指独立完成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比如国家级课题、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等。基于以上这些因素综合及格,才有资格入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一流”冲刺名单确定

“双一流”冲刺名单确定

从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评选结束后,全国各地省市都已经陆续启动第三轮双一流评选工作,规划和相关支持项目,并陆续公布本省市的冲刺高校情况。

比如辽宁省教育厅公布辽宁省高等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本省10余所高校上榜。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公布的名单并不意味着能进入到最终的冲刺名单。

因为各省公布的名单数量太大,很多高校都没有符合上面所提到的评选标准,只是作为长远目标进行建设。因此,在各省公布的名单基础上,再结合评选标准筛选,得到符合条件的高校,才真是真正的种子号选手。

根据2022年至2024年各省公布的情况,并结合双一流此前的评选标准,目前来说,全国各地有38所高校已经符合标准,可以说是已经确定会冲击双一流大学,具体名单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38所高校都是各省的“精英”,都是能通过国家制定的各项标准,可以说是冲击第三轮双一流高校的最有力选手,将来入选的概率非常大。

比如北京市的首都医科大学,学校综合实力非常强。学校拥有互联网医疗救治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项。

首都医科大学承担有大量国家卫健委和教育部的重点科研项目。学校在历次学科评估当中,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等学科都位居全国前十,所以各方面条件都满足,是北京高校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黑龙江、辽宁等省份的高校都很突出,而且数量方面占据优势。反观西部地区的后备力量并不是很足,符合条件的高校明显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

教育部此前的会议里面已经明确提到,双一流建设高校将会进行适当扩容。这说明第三轮评选也会有多所高校能入围,大概率也就会在这38所高校里面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提到将会支持师范类高校创建双一流,所以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拥有A类学科的高校都值得关注。

整体来说,建设双一流高校都要聚焦于学科建设和科研建设,让自身学科能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并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更符合国家建设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