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赋能 创新驱动!2024新质生产力、医工融合创新大会
11月29至30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国际眼科研究所承办的“2024新质生产力、医工融合创新大会”在校园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担任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担任大会副主席,国际眼科科学院终身院士林顺潮担任大会秘书长。
大会邀请到广东省港澳办副主任张志华、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武、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钟海(线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副校长阮健骢、协理副校长李学金等大学主管人员出席活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加拿大健康科学院等10余位院士,以及医工融合领域近20位权威专家学者受邀参会,共同探讨未来科学发展新趋势。大会吸引了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超200位观众线下参加,线上直播吸引了近2000人次观看。
开幕致辞
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大会主席
今年恰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徐扬生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大学一路走来,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大湾区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医学院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将继续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的人才和科研优势,推进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和转化医学发展,促进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同时,他祝贺港中大(深圳)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的顺利落成,积极打造国际顶尖的眼科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徐校长期望与会嘉宾通过此次大会提供的交流空间,深入探讨医工融合的创新发展,共同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
大会主席
白春礼院士在致辞中强调,科技创新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构建产业链合作创新平台、加强国际合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他赞扬道,港中大(深圳)是一所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为国内外科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今天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的创新成立,也为联通中外的眼科创新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平台。白院士表示,本次大会旨在提供一个汇聚智慧与力量的平台,希望大家通过分享与交流,为新质生产力和医工融合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激发更多创新的火花,推动政产学研间的合作,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李学金主持开幕式
捐赠签约仪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建校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得到社会爱心人士、慈善家的帮助,他们捐资助学、捐资助教、捐资助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眼科研究所的设立得到香港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与无私捐赠,善举包括设立研究所、提供奖学金、设立研究所教育基金、冠名讲习教授等。大会现场举行捐赠签约仪式,李学金协理副校长代表大学与捐赠人签约,徐扬生校长为捐赠人颁发感谢状。
林美金女士慷慨支持冠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广东瑞华行慷慨支持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瑞华行奖学金;满地可(汕头)食品有限公司慷慨支持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满地可(汕头)食品有限公司奖学金;鹏程慈善基金慷慨支持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鹏程慈善基金研究生教育基金;信兴集团慷慨支持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眼科讲座教授席。
林美金女士慷慨支持冠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
广东瑞华行(林刚先生代表)慷慨支持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瑞华行奖学金
满地可(汕头)食品有限公司(张文慧女士代表)慷慨支持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满地可(汕头)食品有限公司奖学金
鹏程慈善基金(李慧英女士代表)慷慨支持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鹏程慈善基金研究生教育基金
见证嘉宾(从左至右):
阮健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图一左二)
李仁科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图一左一)
杨正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林顺潮国际眼科科学院终身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眼科研究所所长
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谢立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院长
范先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朱世平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
港中大(深圳)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揭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汇聚全球顶尖顾问团队,旨在打造一个联通国内外的高水平眼科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大会现场举行揭牌仪式。
揭牌嘉宾(从左至右):
林顺潮国际眼科科学院终身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眼科研究所所长
林美金 犇亚集团执行董事
张志华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扬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康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武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郑仲煊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PIERI)设立在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林顺潮院士担任研究所创始所长。研究所汇聚顶尖的顾问团队,院士专家顾问有:谢立信院士、范先群院士以及陈霖院士;国际顾问专家有:德国Jost B. Jonas教授、美国Neil Bressler教授、荷兰Martine Jager教授、美国David Chang教授、英国Sobha Sivaprasad教授、悉尼Frank Martin教授;中国香港专家有:谭智勇教授、梁启信教授、彭智培教授;中国内地专家有:迟玮院长、张秀兰教授、王海波教授。张敬法教授担任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所构建眼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联通中外的眼科创新医学研究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主旨演讲
主持人:郑仲煊院士、林顺潮院士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李仁科,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国际眼科科学院终身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眼科研究所所长林顺潮分别就“人工智能促进化学研究范式的变革”“铅曝露与帕金森疾病的发生”“干细胞再生恢复老年人组织再生能力”“智能医学教育:我们准备好了吗?”“奇妙的眼睛和眼底病新药研发”发表主旨演讲。
01
白春礼院士:人工智能促进化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国家和地区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或外籍院士
02
康乐院士:铅曝露与帕金森疾病的发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等七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外籍院士
03
李仁科院士:干细胞再生恢复老年人组织再生能力
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心脏再生首席科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外科教授
04
郑仲煊院士:智能医学教育,我们准备好了吗?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校长讲座教授
05
林顺潮院士:奇妙的眼睛和眼底病新药研发
国际眼科科学院(AOI)终身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眼科研究所所长、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医工融合作为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站在历史的节点上,与会嘉宾围绕创新药物开发及医疗诊治、人工智能在医工融合上的创新、眼科创新诊断与治疗、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研发与应用和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五个主题,共同探讨如何瞄准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通过多学科交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攻关的方式,促进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孵育医工交叉创新群体,实现自主创新。
范先群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李晨钟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生物科学研究院 AIMBE 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校长学勤讲座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硕博项目主任
谢立信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终身教授、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院长
杨正林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王振常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吴世忠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及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谭蔚泓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创所所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
徐志豪院士加拿大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麻醉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校长讲座教授、执行副院长(临床创新与转化研究)
圆满落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作总结发言,他再次感谢所有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盛会上带来精彩报告,分享医工领域的前沿研究与未来发展,同时感谢工作人员对本次大会的辛勤付出。他表示,本次大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和交流成果的平台,更是医工融合、造福患者的新起点。郑院长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医教研产”一体化的科研成果,共同推动医疗产业的创新发展。最后,郑院长欢迎大家随时来大学和医学院互动交流,日后一同开展更密切的合作,期待再次相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