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免签政策,可谓是一箭双雕,即提高了自己的旅游业,又将西方媒体的脏水给泼回去。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外将目的地定在中国后,国人也慢慢发现,穷游、没素质、不讲文明的老外怎么比比皆是。
甚至还有些人的所作所为,让网友们直呼忍不了!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观点仅代表个人
«——【·不文明的老外·】——»
近期,有关外国游客在高铁上脱鞋露脚的相关内容,在中文互联网上慢慢多了起来。
在这些消息中,金发碧眼的老外悠然自得地,将脚搭在前排座椅上,赤裸的脚丫子晃来晃去,引得周围乘客频频侧目。
这一幕让许多网友感到不适和愤怒,纷纷在评论区中表达自己的不满。
然而,这并非个例。
在北京地铁上,一名外国游客霸占了整排座位,将行李箱摆放在座位上,自己则悠闲地躺着玩手机。
类似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霸占,也反映出一些外国游客,对中国公共礼仪的漠视。
更令人心痛的是,一些珍贵的文物古迹,也未能幸免于这些游客的“魔爪”。
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多处展品上出现了外文涂鸦。
这些游客,为了留下类似“到此一游”的印记,不惜破坏千年文物。
类似的事情,多年前我们也曾听说过,只是那时的主角是我们的人。
而随着各种假期旅游高峰的到来,一些景区和城市中心还出现了大量露宿街头的外国背包客。
他们为了节省住宿费用,选择在公园长椅或地铁站过夜。
这不仅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也引发了人们卫生和安全方面的担忧。
一些恶劣的外国游客,甚至被发现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或者乱扔垃圾,影响了城市环境。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一直在上涨。
据统计,2024年1月至7月期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已经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总和。
而随着游客一起“混”进来的,还有大量的背包客和穷游者,这给城市的公共秩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究其原因,是免签政策必然会有的一些副作用。
«——【·144免签·】——»
2023年11月17日起,我国多个旅游城市,逐渐推进“144免签”这一政策的实施。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这项政策不断扩大适用范围,目前已惠及多个国家的公民。
据统计,超过一半的入境外国人,都是通过免签政策来华旅游的,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该政策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免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展示真实国家形象的绝佳机会。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常常带有偏见和负面色彩,这些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通过诸多亲身来华体验的游客,能让更多人得以了解真实的中国,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刻板印象。
不少来旅游的外国游客,在各个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惊叹于中国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赞叹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甚至对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赞不绝口。
这样的真实体验和分享,无疑比任何官方宣传都更有说服力,让西方媒体所谓的“事实”被打碎,有助于改变国际舆论对中国的看法。
免签政策带来的不仅是文化交流,更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随着外国游客数量的增加,中国的旅游业收入显著提升。
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也随之受益,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入境游客为中国带来的外汇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不少吃“旅游饭”的人,可是挣上大钱了。
然而,免签政策的实施,并不是只有好处。
短期内大量外国游客的涌入,对当地的接待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保持开放态度的同时,有效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文化、生活习惯等的问题,也会因为外来人数的增长,变得严重起来。
«——【·东西方的差异·】——»
中西方在生活习性和文化传统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导致行为冲突的根源。
在中国,公共场所通常被视为需要共同维护的空间,个人行为应当考虑他人感受。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公共空间更多被视为个人自由的延伸。
这种观念差异,会导致一些外国游客在中国的公共场所表现得过于随意,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个人卫生习惯的不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西方国家,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可能不如中国完善,导致一些游客在中国也保持了原有的习惯。
至于旅游的习惯,这个是难以改变的。
有一些老外在原国家都是习惯“穷游”,旅游期间睡长椅、路边是很正常的,这是历史长久以来养成习惯,只能是尽量提醒他们去便宜一点的地方去住,要彻底改变是很难的。
而对文物古迹的敬畏感差异,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人普遍对历史文物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一些外国游客缺乏这种文化认知。
这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西方价值观念的根本差异。
个人自由与集体荣辱观的冲突,东西方生活习惯的碰撞,都可能导致行为上的不协调。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西方媒体对中国游客的负面报道,也存在类似的文化偏见。
西方媒体大肆报道中国游客在国外景点的不文明行为,但对本国游客类似行为却往往选择性忽视。
正是这种双重标准现象,让我们格外敏感。
到了现在,当外国游客展现出同样的不文明行为时,就会下意识和过去的事件进行对比,不满的情绪自然就随之而出。
«——【·应对对策·】——»
考虑到我们政策的重要性,这些外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倒不是多么难以接受。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容忍,毕竟我们现在可不比十几二十年前。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既要维护中国的文明形象,又要展现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
加强管理和制定应对措施,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部门应完善针对外国游客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在中国境内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一方面提醒外国友人,要注意讲文明;一方面,尽全力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当然,在制定时要一视同仁,避免差别化对待引起的更多问题。
而和景区相关的各行各业,通过增添外文提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不文明行为。
加强国际旅游礼仪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在各大机场和边境口岸,设立专门的信息台,用一些小册子来为入境游客,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南和文化差异提示。
事实上,来中国旅游的老外,更多的是有意识去遵守我们的礼仪的。
他们也会提醒那些来中国旅游的人,要注意讲文明,别破坏外国人在中国的形象。
这样的事情,多年前我们也曾干过,只是现在轮到我们作为“受害者”了,多少是有点适应不过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让这些老外了解我们的礼仪。
如果届时再犯再错,那就一视同仁,该抓的抓,该罚的罚就好了。
参考资料
欧洲多国人士欢迎中国扩大免签最新政策 [新华社]
免签政策实施“满周年”,白云机场口岸服务免签来华人员近40万人次 [广州日报]
让入境游客“进得来”“游得好” [光明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