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在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当天,北京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举办以“志愿新时代 服务暖京华”为主题的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大赛暨优秀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

本次大赛由北京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主办,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经过严格的申报和初审程序,最终在12月3日迎来了精彩的终评路演。在征集阶段,共有来自全市范围内的54个志愿服务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志愿服务队、社区志愿服务队以及个人志愿者积极参与,申报了众多优秀的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托养服务、康复训练、就业扶困、辅具适配、无障碍建设、权益保障及精神文化等多个领域。

经过初审的严格评选,最终有20个优秀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到终评路演。据了解,这些项目不仅服务效果显著,能够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实际问题,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而且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性,能够为助残志愿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终评路演采用了现场展示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各参赛团队通过PPT、视频、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项目的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专家评审团也根据项目的创新性、专业性、可持续性、规范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分和点评。

“北京星巴克助残服务”“快乐活动营”等10个项目被评为2024年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大赛十佳助残项目,“三里屯温馨家园‘瑾瑜读书会’志愿服务项目”“折翼芭比七十二变”等10个项目被评为2024年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大赛优秀助残项目。

北京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常态助残志愿服务,定期组织助残志愿培训,积极研发特色助残项目,依托北京市公益助残志愿服务工作站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示范性志愿服务队伍,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助残志愿服务行列中来,共同为首都残疾人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话助残项目负责人、大学生志愿者高靖城

每一残障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

在20个志愿服务项目中,有一个是由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组织和暖暖爱心公益联盟共同发起,名为“折翼芭比七十二变”。项目关注残障儿童缺乏高质量玩具的问题,组织志愿者收集并对闲置物品进行再制作,通过创新设计,将废旧物品转化为优质玩具,为残障儿童提供更多的娱乐和学习资源。

高靖城是华北电力大学的大二学生,也是该项目目前的负责人。路演后,他对新京报记者讲述了该项目的创新之处、他参与助残志愿服务的感想等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9日,华北电力大学,助残项目负责人、大学生志愿者高靖城(前排中)联合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四所北京高校相关社团同学联办了一次收集闲置玩具外场活动。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这个项目是怎么发起的?你是怎么参与到其中的?

高靖城:去年9月,我刚到北京读大学就加入了学校的自我管理委员会实践部,参与志愿活动。在一次志愿服务中,我认识了一名三岁的听障小朋友,和她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残障儿童家庭面临许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缺少高质量玩具。从师哥师姐那里,我了解到,2022年,实践部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学校周边社区还有两千多个家庭也遇到了闲置玩具过多、急需更新换代的问题。“折翼芭比七十二变”这一项目就应运而生了,2023年1月,项目就成立了,我入学不久就加入了其中,现在是实践部部长,负责这个项目。

新京报:“折翼芭比七十二变”,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高靖城:每一名残障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闲置玩具和物品也是“折翼芭比”,项目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闲置物品的收集和再制作活动,通过创新设计,将废旧物品转化为有教育理念的玩具,为残障儿童提供更多的娱乐和学习资源,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创新改良玩具的过程,我们将其称作“折翼芭比七十二变”。

新京报:这些玩具是怎么到残障儿童手中的?

高靖城:我们经过筛选将收集到的玩具成品进行分类处理。针对成品类玩具,即已经很精美的无需改良的玩具,我们会直接带到服务地点分发给社区内孩子们、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对于半成品类物品,比如拼图,我们会将其带到服务地点,让老师号召开展亲子活动,一起将半成品补为成品,促进亲子关系;还有一类是具有改良潜力的玩具或物品,我们会进行设计改装,使其带有高校元素和公益元素,变成更适合残障儿童的特教类型玩具,送给残障儿童。

新京报:改良玩具需要发挥创造力,你们是如何改良这些玩具的?

高靖城:主要是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这个学期我和同学参加了金工实习项目,有一些齿轮及3D打印剩余物品,我们就利用剩下的材料和我们学到的机电一体化知识,编写程序,安装在了一个收集到的残缺的兔子玩具身上,使这个小兔子能动起来,可以和自闭症儿童进行互动。

我们的项目也和京内其他高校的大学生社团合作,中国政法大学有学生使用学校内采集到的松针、银杏叶等,配合扭扭棒做成了一件风铃手工制品,为听障儿童编写了风铃的故事,拍摄有声绘本。

新京报:你们一共二次加工创作了多少玩具?

高靖城:我们已经二次加工创作了200多个玩具,免费送给了残障小朋友们。1000多个成品玩具售卖给了有需要的家庭,收益则用到了公益活动中。

新京报:目前项目发展得怎么样?

高靖城:我们和多所高校与多个社会团体展开合作,这为项目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另有200多名社区青少年儿童加入,组建了助残志愿服务小分队,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同时,项目也有了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创作的项目相关视频,有的浏览量破万。项目还吸引了2000多名社区居民参与,比如参与修补半成品玩具等。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者的满意度达97%,证明了项目的有效性和受欢迎程度。

新京报:关于项目的未来,你们有哪些设想?

高靖城:我们会继续深化服务内容与质量,为残障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也会努力扩大服务范围与影响力,让更多的残障人士受益,推动社会对助残工作的重视。

新京报:在助残志愿服务实践中,你有哪些体会?

高靖城:我认为助残工作需要持续关注残障群体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也要加强社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新京报:你为什么要参与到这些助残志愿服务中?

高靖城:我现在大二,部员主要是大一的学生,都是处在专业课较少的阶段,课余时间相对充足,这些时间要么用来丰富自己的其他技能,要么就在娱乐中浪费掉,选择花在公益上,可以帮助到其他人,大学生作为中国的青年力量,更应该让社会、让世界看到我们向上、向善的积极面。大学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已经有了240多小时的志愿时长,之后也会继续坚持。

北京高校大学生需要达到一定的志愿时长标准,才可毕业,这是很多同学参与志愿活动的主要原因。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有的同学就是在参与中发现了志愿服务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公益。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张牵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