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站作为广州东部交通门户的“名片”,外观已经成型,但人流量却极低。
一处楼盘销售大厅展示的新塘TOD交通路线图。新塘交通条件非常便利,这也是其取得发展成绩的一大优势。
在广汕高铁新塘站旁边,是停工已久并处围蔽中的新塘TOD地标“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
第十站 增城之现象调研
增城区新塘镇,地处广州东部中心核心区域,是广州工商重镇,西邻广州“工业一哥”黄埔区,向南与“制造业大市”东莞市隔江相望,综合经济实力多年来位居全国百强镇前列。
在增城13个镇(街)中,新塘镇人口最多,是全区唯一超过30万人的镇(街),约占增城总人口26.56%。近年来,随着新塘楼市的调整,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新新塘人”。
今年初,在增城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新塘镇提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88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2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塘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188.6921亿元、同比下降6.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82.1396亿元、同比下降33.6%。
回顾去年的经济数据,新塘镇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259.9665亿元、同比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45.9061亿元,同比下降18.4%。
就数据而言,新塘经济发展正面临下滑的困境。这一增城重要“门面”怎么了?支撑其经济发展的动力何在?为了回答这些疑问,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深入新塘产业一线,进行深入的探访和研究。
● 今年1-9月,新塘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188.6921亿元、同比下降6.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82.1396亿元、同比下降33.6%。
● 人力成本上升、环保政策收紧、电子商务兴起、国内外品牌竞争激烈,新塘牛仔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 对广州购房刚需群体而言,性价比高、交通便捷的新塘已成为在广州置业的热门区域之一,但新塘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是头号“劝退因素”。
支柱新塘牛仔
产业风光不再 纺织城多处空置 有企业喊话当地政府“想想办法”
“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新塘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牛仔服装产业,目前拥有牛仔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4000多家,2023年集群产值超100亿元,曾是全国产业链最完善、年产量最大、产品系列最齐全的集群基地,被誉为“中国牛仔之都”。鼎盛时期,全球每三条牛仔裤就有一条出自新塘。
日前,课题组走进位于广深大道的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牛仔服装专业批发市场。深入多栋服装大楼,发现二楼及以上区域普遍存在较多空置铺面,四周张贴着档口出租的广告,旧日的店面招牌与废弃的包装纸袋随意丢弃。引人注意的是,多栋楼宇的招商中心也处于闲置状态。“招商中心是等不到人的,这里生意很难做,大家都在搬,谁还会来这里租门面。”一位档口老板告诉课题组。
接着,课题组前往新塘大墩村,这里曾是最早聚集起一批牛仔裤生产企业的村落之一。沿街可见三四名工人围坐在一起,手持剪刀处理线头。半掩的门内,在白炽灯昏黄的光晕下,工人戴着老花镜,脚踏年代感十足的缝纫机,默默地重复着制衣工序,身旁散堆着随意捆扎的牛仔布料。不时有一辆辆蓝皮卡车在狭窄的小巷中穿梭,停驻在各个小型工坊前,进行着“无声”的货物交接。置身于此,目之所及皆是单调重复的劳作,整个村落仿佛被一层深邃的墨蓝色浸染,外墙的瓷砖、内屋的墙面、工人的双手,都留下了墨蓝色的痕迹。
在走访散布大墩村的家庭式作坊与小型代加工厂时,不少老板坦言,目前的利润微薄,且逐年下滑,他们靠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勉强维持生计,但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断上涨的成本,他们的生存空间被逐渐挤压。
其中,一位自1994年从四川远赴新塘,投身于牛仔服装行业的家庭作坊经营主透露:“现在订单不多,招进来的都是临时工。利润上不去,一条裤子就赚两三毛钱,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在撑着。”
随后,课题组来到新塘发达岭工业区附近,这里是新塘牛仔小作坊的密集区域之一。穿梭在狭窄的巷弄间,随处可见挂着“招工”信息的小黑板,上面写着诸如“打早一名”“装后代一名”“碌脚一名”“封咀一名”“埋夹一名”等工位名称,大部分的店家一间门头就挂着三四块招工牌。
“大约是2000年左右,那是牛仔纺织的黄金时期,利润丰厚,很多老板因此发家。这几年,我们的生意变得非常艰难。”一位在发达岭从事牛仔纺织行业二十余年的档口老板感慨道。他告诉课题组,发达岭现在的小作坊大多是以前大厂子缩减规模后留下来的。他自己就在新塘从打工仔做到小老板,厂子以前有五六十人,现在只有三四个人,虽然规模不大,但胜在灵活,网上也有店铺,全国各地的单都接。
他还指出,新塘牛仔在巅峰时期主打外销,质量不达标和国际经济环境是近年来订单减少的主要原因。每年都有许多小型作坊和工厂无法承受压力而倒闭,剩下的则在艰难谋生。
课题组进一步走访了解到,人力成本上升、电商冲击以及缺乏知名品牌,是当前新塘牛仔行业面临的几大挑战。为了降低成本,许多小型作坊和工厂不得不压缩员工薪酬,但这又导致了员工不稳定和生产质量下降。电商的崛起对新塘牛仔几十年来固化的发展模式也造成了严重冲击。而缺乏知名品牌,则让这些作坊和工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有一些企业意识到了创新的必要性,开始尝试打造自己的品牌,不过难度非常大,这么多年来,新塘就没几家成功的。”在一位20多年前就从江西来到新塘从事牛仔服装行业的档主眼中,当地政府虽然也号召搞品牌,但实际的帮扶乏善可陈。
当课题组转向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时,虽然看到在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改造下,生产环节的智能制造水平高,但企业主仍表示,利润逐年缩小,更别想要在这片红海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牛仔品牌,“市场饱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品牌建设的长期性,都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对于发展品牌不抱太大希望,反正政府部门也不作要求,给不出什么帮助。”一位企业主坦言。
“从2018年到现在,新塘牛仔一直没能恢复之前的巅峰状态。产值远远不如以前,跟过去相比,大概降了一半多。”新塘当地一家大型洗水厂老板告诉课题组,在牛仔产业中,洗水一直是核心环节。自2018年开始,随着环保政策不断收紧,许多洗水厂不得不迁至广西、东莞等地,“我们希望政府能多听听行业的声音,就像环保整治是必须的,但不是只有关停这一种办法。”
该名洗水厂老板也同样提到,即便企业得以保留下来,如今净利润也极低,“一条来自知名休闲品牌的牛仔裤,市场售价70至80元,在洗水加工这一环,也才拿到七八块的费用,利润相当有限,根本无法支撑企业长远发展。”
从数据来看,今年1-9月,增城区纺织和服装业产值下滑至64.23亿元,同比下降5.5%。对此,一家新塘牛仔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老板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产能确实有所减少,大概只有去年的八成。南美市场,订单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墨西哥等地区的订单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滑显著。“这主要是因为订单流向了其他更具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如孟加拉、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他分析道。
“今年初的几个月感觉还不错,但整体来看,今年比去年要差很多。”一家大型洗水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由于今年春季持续低温,很多客户推迟了春夏季货物的销售,导致整个春季的销售严重受阻,市场非常不景气,“此外,从今年7月份开始到现在,外贸突然下滑,成为2020年以来最差的几个月。”
作为增城区的“金字招牌”,新塘牛仔历来以产业链完善、产量大、价格低等特点著称,廉价劳动力、交通便利是产业发展的优势。而近年来,由于受国际市场动荡不安、消费市场低迷、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新塘牛仔发展红利逐步消退,转而显露出粗放式发展引致的系列堵点问题,持续蒙尘。尤其面对环保政策收紧、电子商务兴起、国内外品牌竞争激烈的挑战,新塘牛仔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对于诸多当地老板的说法,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王珈在接受课题组采访时也表示,近年来的经济态势确实对新塘牛仔产业带来了显著影响。此外,新塘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兄弟省市的激烈竞争。例如,广西、山东等地的牛仔产业正在崛起,这对新塘构成了不小冲击。
王珈指出,跨境电商正逐步成为交易主流。这一变化对新塘原有的大工业化生产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如何适应柔性化、小单快返的生产模式,成为摆在新塘牛仔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名片新塘站
人流稀疏 附近地标形同烂尾 “规划图”难变“实景图”
新塘站是广州东部交通门户的一张“新名片”,担当着增城当前的“重要门面”。自去年9月新塘站投入运营以来,其周边片区的城市面貌得到改善。但遗憾的是,此次调研发现,与增城区、新塘镇信心十足的“规划图”相比,当前新塘站周边区域尚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来推动其发展,这一门面的“实景图”显得十分冷清。
2023年9月26日,随着G9726次列车从广州东站缓缓驶出,广汕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其间,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新塘站首次开行,标志着增城区从此迈入“高铁时代”。新塘站是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东进”轴上的重要节点,规划引入4条国铁、3条城际、5条地铁线路,是广州东部重要门户。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铁路调图后,新塘站每日到发列车从161趟增至245趟,日均到发旅客达2.5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初的增城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表示,增城将以东部中心开发建设为主抓手,拓空间、建平台,加快新塘枢纽核心区建设。他强调:“新塘站这一片区,是当前增城很重要的‘门面’,必须把这一片区建设起来,把城市形象树立起来,要重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动交通连接和产业导入。”
同时,新塘镇也在会上提出了对新塘站周边区域发展的展望:“新的一年,将把枢纽交通圈转化为项目、资源、人才聚集圈,连片发展‘智’造产业、培育‘楼宇经济’。”
另外,新塘镇在全镇发展规划中也提到: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加快“腾、提、聚、育”举措落实,在东部中心核心区打造以总部商务、金融办公为主要业态的商贸核心区。
日前,当课题组来到新塘站,看到高铁站内的指示牌上,车次信息跳动频繁,但候车大厅里人流稀疏。站外,一排整齐的黄色出租车静候乘客,几位司机围聚在一旁闲聊。“我九点多就过来排队了,都两个多小时了还没拉到客,在这里挺常见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向课题组透露。
就在新塘站旁边,停工已久并处围蔽中的新塘TOD地标“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显得格外萧瑟,底层一处停满电动车的角落还摆放着一张蒙尘的招商广告牌,上面写着“区域飞跃发展,构建广州东部CBD”。但环顾四周,“空旷寂寥”的氛围却难以忽视。“‘新塘TOD’已经打不响了,这里一直没人气,你看‘凯达尔’这么两大栋烂尾楼摆着,直白了说新塘营商环境有问题啊,哪个老板还会愿意来投资?”新塘站附近一家公寓负责人告诉课题组。
接着以新塘站为中心,课题组深入走访周边区域,发现“招商”“招租”的广告四处可见。一位在新塘站附近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我们去年就搬过来了,这里一直不是很好租,附近没什么商业,冷冷清清。他还提到:“这里被规划为客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中枢,但事实不符,建设难度很大的。”该负责人还认为,当地政府也并未有搞开发的动作,“看看‘凯达尔’就知道了。”
基本盘公服设施
配套滞后拖累楼市表现 被指规划管理模式陈旧僵化
对于广州购房刚需群体而言,性价比高、交通便捷的新塘已成为在广州置业的热门区域之一。随着新塘楼市的调整,众多新居民的涌入使新塘的人口结构正经历着显著的转型。与此同时,公共配套设施的相对滞后也成为不少购房者的热议话题。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1-9月,增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5%,其中房地产开发领域同比下降33%。作为广州市一手商品房供应量和销售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增城区目前主要在建在售楼盘96个。其中,新塘镇辖区内在售的房地产项目共有48个,在建项目11个。
日前,课题组走访了新塘在售的三个代表楼盘,分别是距离沙村站约600米、配套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塘实验小学的华润置地·公园上城;距离白江站约两公里、配建幼儿园与华师附小的金茂万科都会四季;距离新沙站约400米、拥有公立幼儿园和华师附属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星图TOD。
在与金茂万科都会四季的销售人员交流中,课题组了解到,该楼盘的主要买家群体为广州市区的上班族,约占全体买家八成,尤其是在中心城区工作的年轻人,他们认为在预算有限的条件下,新塘是当前广州性价比较高的居住选择。
“新塘楼盘不为‘新塘人’。”一位长期关注新塘楼市的资深自媒体人这样评价道。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新塘本地人大多没有购房的需求或能力,而在这里工作的人往往收入有限,暂时也买不起。新塘的购房需求主要来自广州中心城区的外溢人口,他们愿意并能够在新塘消费,“从某种程度来说,新塘是广州刚需的‘天堂’,只是,这里的配套还远远撑不起来。”
某房产中介也透露,新塘的购房人群中,广州中心城区上班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靠近广州地铁13号线是这类群体在新塘购房的首要考虑因素。同时,也有许多看房者表示,新塘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是头号“劝退因素”。
在珠江新城工作,并在新塘白江附近购房的郑先生向课题组表示:“尽管新塘的房价相对较低,交通便利,但新塘公共配套非常缺乏,比如大型商场、公立医院、文化馆、图书馆、公园等,你还会发现,新塘楼盘的卖点正是集中在各自有何配套上,比如配建的学校、公园等。”此外,郑先生还特别指出新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如道路和管道的反复修建,“新塘经常是同一条路反复修,却总也修不好,不仅浪费了资源和资金,还导致长期交通拥堵。”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期刊《城市发展研究》曾于2014年刊发一篇论文:《“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问题及其对策———以广州新塘镇为例》。论文深刻指出,新塘镇一直以经济为重,对公服设施的建设重视不足,导致许多公益性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包括教育、医疗、文体设施等方面。该论文还提到,新塘镇公服设施现状问题存在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政府行政管理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些行政管理观念尚未摈弃,如直接干预、人治管理等,规划管理模式陈旧僵化、运行效率较低。自该篇论文发表至今已相隔十年,其间所述及的新塘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已有显著改善,管理体系同样在持续优化之中。但通过本次深入调研,课题组仍发现诸如教育资源紧张、公园匮乏等关键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此外,相关部门的管理措施还需适时而动,确保民众呼声有所回应,民众期盼得以落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