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政治社会分化、全球两场地缘冲突持续的背景下,特朗普赢得第二任期。世界仍需面对其政策行为的巨大不确定性。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埃利奥特一行。

王毅表示,中国的外交政策包括对美政策保持着稳定性、连续性,这是大国的定力和信誉所在。不管美国国内发生什么变化,中方始终根据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王毅指出,下一步中美关系走向取决于美方的选择,也有待双方的努力,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令中美专家学者担忧的是,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企稳态势在特朗普回归后能否保持?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在这一关键时刻,中美各层级、多领域的互动保持着一段时间以来的频密态势。

11月中旬,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明昊赴美国科罗拉多州和纽约交流。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享了美方专家关注的中国问题,以及他们对中美关系前景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5日,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与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率团赴美国亚洲协会交流。赵明昊随团前往。图源:亚洲协会主席兼CEO Kyung-wha Kang 社交媒体平台

中美专家、前官员密集互访交流

澎湃新闻注意到,近期中美双方的专家学者、前政府官员、商界人士进行了密集的互访交流。

在一轨半层面,11月17日,2024中美政党对话在深圳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出席对话并发表主旨讲话。中联部副部长陆慷主持对话会。来自中方部委、高校、智库以及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战略界、企业界人士等50余人进行了深入建设性的交流。

现场照片显示,美国亚洲协会董事会联席主席约翰·桑顿,美国前驻华大使、联邦参议员博卡斯,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华自强等参加了对话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7日,2024中美政党对话在深圳举行。图源:中联部网站

将视野拓展至二轨层面,中美双方的交流互动则更加密集。11月15日,据亚洲协会主席兼CEO Kyung-wha Kang的社交媒体动态显示,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与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率团赴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与美方专家探讨中美关系动态。

与此同时,“长江-密西西比河流域对话会”和“落基山务虚会”第三次对话分别在美国田纳西州和科罗拉多州举办。中美专家学者以及前政府官员围绕两国关系及各领域的危机管控等课题进行研讨。

澎湃新闻了解到,就在当地时间12月2日下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与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Susan Shirk)教授围绕美国大选后的中美关系走向进行交流。吴心伯表示,谢淑丽认为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中美关系仍有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有中国专家赴美访问,多位美方专家、前政府官员也来到中国进行交流。

11月中下旬,2024年“中美经济二轨对话(第二十九次会议)”、“中美民众对话2024”、“2024香港中美论坛”等交流对话会相继在华举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史蒂夫·欧伦斯,美国百人会主席、美国前商务部部长、前驻华大使骆家辉,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主席、第十二任美国贸易代表白茜芙等美方人士出席上述部分活动。

除了智库学者、前政府官员的对话外,年轻一代的交流也受到关注。11月11日至12日,第十四届中美青年外交官对话在浙江举行,中美16名青年外交官围绕未来四年中美关系进行交流。

年轻一代的开放心态和潜在影响力或将成为未来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驱动力。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成教授认为,冷战思维在年轻人群体中并不常见,他们有更多意愿与中国年轻人互动。11月22日,他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民众对话2024”上指出,“教育与开放对话是打破偏见、增进理解的有效途径”。

同一场活动上,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斌则强调了高校管理者和学者交流的重要性。澎湃新闻注意到,11月中旬,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校领导均率团赴美访问,与美国高校管理者就拓展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进行了探讨。

从智库、学术、文化到民间各领域的交流来看,两国人民对于对话合作的愿望并未减弱。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国理解,还能提供更多理性声音。

美国专家对特朗普2.0的担忧

自11月7日宣布苏珊·威尔斯出任白宫办公厅主任,到23日提名布鲁克·罗林斯担任农业部长,特朗普在不到三周时间完成内阁组建,其中有不少对华强硬的鹰派人士。

赵明昊介绍,美方专家关注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国内近期发布的一系列经济刺激举措;二是中国计划如何应对特朗普2.0的对华战略。

他表示,“我所接触的美方专家普遍认为,特朗普上台后仍会延续对中国的所谓大国竞争战略。他们比较担心的是,特朗普第二轮的关税冲击,以及新政府中的鹰派人物是否会对中美关系的企稳态势造成冲击,再或者中美间的对话渠道是否会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在南海问题上,由于特朗普在国务院、国防部提名一些强硬的鹰派人物,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在相关政策上平稳过渡?这是美方专家的担忧之一。”赵明昊举例说道。

另一方面,在赵明昊看来,特朗普就任后实施的对内对外政策或许也会让美国自身面临一些动荡冲击,“虽然特朗普团队宣称上台后要对中国实施‘战略脱钩’,但是放至现实层面,这很难做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

他提出建议,“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中国)需要更加全面地看到美国国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在应对来自特朗普2.0压力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把更多精力聚焦于自身发展以及推进高水平开放。”

除了经贸领域,人文交流也是特朗普2.0的最大不确定性之一。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中美人文交流深受双边关系影响。在拜登任期,中美人文交流的形势有所缓和,但仍处于低迷状态。

赵明昊告诉澎湃新闻,此次赴美交流讨论的主题之一即为人文交流的安全化挑战。“总体来看,美方的专家对中美人文交流前景并不乐观。”他表示,目前人文交流越来越受到安全议题的影响,除了外交部、国务院、教育部层面,美国还将其关联至国土安全部、海关和移民执法机构。

11月26日,美国康奈尔大学发布一份声明称,特朗普就职后美国移民政策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并建议国际学生、教职员工做好准备。声明指出,预计新一轮旅行禁令可能在特朗普就职后不久生效,除了其第一任期内禁令涉及的国家外,中国和印度等新国家可能也被加入目标名单。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长期前景。赵明昊表示,“如果美方认为中美关系前景不好,或者美国企业在华的商业利益会缩小,再或者是美国学生认为到中国留学后无助于事业发展,自然会影响中美人文交流的长期动力。这是多方因素互相关联的。”

因此在赵明昊看来,中美人文交流需要更具韧性的互动,“这种‘韧性’来自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由此着眼才能为人文交流注入真正的动力。不能完全单一地靠政府,必须要有比如经济商业的持久动力去推动,对方才愿意来。”

“双方政府能否建立一些新的对话沟通渠道,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他说道。

11月27日,美国国务院网站将赴华旅行提醒由三级降为二级。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认为此举有利于两国人员正常往来,“我们历来反对人为制造‘寒蝉效应’,希望美方继续为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创造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