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日本人挑选出来的傀儡当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像溥仪那么顺从。因此,在1934年及1936年,溥仪先后两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成了令全世界嘲讽的“风云人物”。
01
“马桶上的皇上”对日本人言听计从
溥仪担任汉奸“执政”之后,也曾一度励精图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但不久,新任关东军司令官菱刈(音yì读“义”)隆与溥仪进行了一次秘密的谈话。从中,溥仪嗅到了一些令他恐惧的味道。
日本陆军大将菱刈隆,被称为“军中之魁”,在日本关东军当中算是“异类”。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曾经先后两次出任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在这次会晤当中,菱刈隆提到三个字——“君之德”,建议溥仪务必养“君之德”。菱刈隆解释,所谓君之德,就是什么都甭干,放手让底下干。他的意思很明白:溥仪要做个不听、不看、不说的“执政”。
菱刈隆下达了一道命令:禁止溥仪与文武百官接触。无论什么人想见溥仪,必须经过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批准。另外,溥仪一个星期只能见一次郑孝胥以及伪满洲国参议长。不用说溥仪的弟弟、妹妹,就连溥仪的亲爹,也被关东军严格约束。
溥仪刚上任,也想有一番作为。但没人听他的指挥,于是,他只好从身边事做起,把他的办公楼改名为“勤民楼”,这源自爱新觉罗的祖训“敬天法祖,勤政爱民”。
当时担任伪满总务厅厅长的是一个日本将官,叫驹井德三。此人的实际权力早已在溥仪之上,俨然成了“满洲国”的太上皇。刚开始,溥仪还想跟日本人较较劲,掰掰腕子。面对日本人送来的大批文件,他看后觉得需要改动的,就大笔一挥作了修改,有一些需要退回的则退回。结果,日本人对他提出了警告:溥仪只能“裁可”。什么叫“裁可”?就是只能说“可以”,否决则绝对不行。
后来,不止一个人看到溥仪总是坐在马桶上看文件画圈,遂把溥仪称作“马桶上的皇上”。溥仪曾经对侄子毓山唐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从来就没有在日本人送来的文件上写过‘不可’这俩字。”由此可见,溥仪已完全成了日本人的奴才。
作为傀儡“执政”,溥仪的实际权力极为有限,他只能管住自己的生活费。正像了解内情之人一一溥仪从紫禁城带来的老太监说的那样:依我看来,溥仪活像当年的隆裕皇太后,不过就是宫中的一“景儿”,一点儿用都没有。溥仪在关系“满洲国”战略方针的决策上虽然毫无权力,但在生活上,日本人却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
譬如每年日本关东军拨付溥仪八十万现大洋,由溥仪支配,不予干涉。像“御膳房”、茶房,还有一些西餐厅、中餐厅,哪怕小到勤务班等,凡属于溥仪的生活范围,日本人统统给予他支配权。
把生活上的琐事全丢给溥仪,这是日本人的狡猾之处。举个简单的例子,像伪满内廷的厕所用纸,也都得溥仪签字才能领取。日本人以此耗费溥仪的精力,而在政权人事任免上,他却无法插手。
02
伪满政府中的乌合之众
溥仪明白,从先祖开始,便是马上得天下——夺取清朝政权借助的即是蒙古骑兵。于是他想仿效先祖,掌握蒙古地区的兵权。但一切官吏任免权皆在日本人手里,溥仪根本没有话语权。
对于伪满帝宫的建筑,老太监孙耀庭曾解释过同德殿瓦当上的“同晖”二字的含义:“同德殿的名字,便是取自日、满同心同德的意思。日本关东军要表示岀‘满洲国’是中、日合璧,因而宫殿的造型、设计特殊。乍一看,宫殿好像是中国式的建筑,实际不是。屋顶脊上黄瓦的瓦头都刻有‘一德一心’的字样,瓦脊是纯日本式设计和工艺,而中国式的瓦头大半是龙咬的形式,瓦筒才是中国式的。日本人用这种式样表示日、满一德一心,是挖空心思的。”
自溥仪当上伪满“执政”,不少皇亲国戚不远千里前来长春投奔溥仪。不过,对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溥仪并不看好,将他们轰走了事。溥仪有一条原则,那就是不管什么人,只有对复辟有用才用。比如晚清著名的铁帽子王——庆亲王奕劻的后人前来投奔,溥仪一概驱之,一个不用。相反,如果谁能成为他复辟的中坚力量,无一不是礼而宾之,热情相待。
臧式毅是原奉天省主席,他起初坚决不答应跟日本人合作。结果,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亲自操刀,把臧式毅抓进了日本宪兵队,在狱中对他百般威胁、利诱,但没有起到任何效果。日本人想到了一招,采用怀柔政策,不拿他当作犯人对待,还让他家人给他送来好吃好喝的,力图感化他。
哪知,臧式毅的母亲是一位深明大义的老人,她在送饭的碗底夹了一块大烟膏,其意不言自明:儿子,万一扛不住了,希望你吞食鸦片,以身殉国。臧式毅自然明白母亲的本意,可是禁不住土肥原等人许以高官厚禄的诱惑,最终投降日本人,成了一名汉奸。当臧式毅返回家中时,母亲见儿子已经变成日本汉奸,愤而上吊自杀。如此一个不忠不孝之人,居然被溥仪委以重任。
另有一人姓王,人称王南皮。只因此人自称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南皮县同乡。王南皮早年曾在张之洞帐下当过手下,后来就开始吹牛,说自己是张之洞的心腹。此人眼见溥仪当上了伪满“执政”,便前来长春投奔溥仪。可是他根本不认识溥仪,遂辗转找到伪满“总理大臣”郑孝胥。接着,他又找到了老上级张之洞之子张燕卿。请客、送礼,最终,他居然拿到了商标局局长的肥缺。这项任命并非溥仪能确定的,而是郑孝胥勾结日本人买官卖官的结果。
03
关东军为溥仪立下规矩
溥仪当上“执政”之后,召开了第一次内阁会议。从这次内阁会议中两股力量的较量,溥仪深切感受到自己确如别人所说,不过是一个没用的摆设。
会议由“总理大臣”郑孝胥主持。事先,“各部部长”都带来了打算提拔的次长名单,想在这个会议上讨价还价一番。没有想到的是,会议刚开始,郑孝胥还没有念完主持词,驹井德三便打断了他的话,从口袋里拿岀了一份打印好的任命名单,上面是伪满洲国所属各部次长的名单,另外还包括一些重要岗位的任命书。
任命名单上无一例外全部是日本人。大家极为不满,但也不敢贸然开口,熙洽开腔了。熙洽是正宗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兄弟的直系后裔,不但饱读诗书,且远赴东洋专门学过军事,和日本许多高官素有往来。
在这次会议上,心高气傲的熙洽站起身,开口便说:“这个名单哪成!日本人总说,满洲国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如果有几个日本人担任顾问还可以,如果全安插上日本人,成何体统?!”
驹井德三勃然大怒,冲着熙洽便大声吼叫起来:“满洲国是独立的国家,这不假。但你必须明白,满洲国不是仅由满族组成的,它是由满、汉、蒙、日、韩五种民族构成。这五个民族都可以有自己的官吏。这是很自然的道理。这难道你还不明白吗?”
“满洲国,怎么成立的,你知道不知道?这是由日本人用生命换来的。”驹井德三气势汹汹,大声地冲着熙洽喊道:“你懂不懂,满洲国如果想富强的话,没有我们日本人的指导,根本不可能。我们日本政府派来优秀人才,为你们满洲建设王道乐土,你们不应该敌视,也不应该怀疑!”
一时间,会场变得鸦雀无声。在没有任何人再开腔的情形下,驹井德三拿出的任命提案,就这样通过了。
真实情况是,驹井德三所领导的总务厅一共二百多人,连一个中国人都没有。当时伪满内厅总共有七八百人,其中十分之一是日本人,却占据了所有重要岗位。
此后,日本人所有的会议提案,无一不是照样通过,没有任何人敢再提出异议。这样,驹井德三在内阁当中俨然成了日本关东军的化身。
换句话说,日本关东军统治了伪满汉奸“内阁”。通过第一次内阁会议,溥仪彻底明白了,日本人拿出的提案并不是让内阁会议讨论如何修改,而是必须一字不改地通过。这就是日本关东军为溥仪立下的规矩。
贾英华/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