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高烨 记者 张允铎)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于书页间寻觅教育的真谛。近日,西安市浐灞第十九小学语文高教组开展了关于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的读书分享交流会。本次活动旨在为热爱阅读、热衷于探索语文教学艺术的老师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读书分享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深入浅出的教学指导书,更是一场心灵上的洗礼。本书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邃的教育哲理,引导我们走进语文教学的精髓,探索教育的真谛。
作者简介
作者于永正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主要著作有《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学》《于永正教育文集》等。
内容简介
于老师在书中提出“五重”教学法——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他倡导的“微笑教学”与“幽默”,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在他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书中的另一大亮点是于老师对作文教学的独到见解。他强调“三维一体”理念,即观察、想象与表达的结合,让孩子们在写作时既有得天独厚的素材库,又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更有条理清晰的表达能力。这一点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好作文真的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生活、想象与文字的有机结合。
作品赏析
(一) 于老师非常重视阅读、朗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这一章节中,于老师讲到,很多老师拿到一篇课文之后,没有读两遍的就开始想着哪里可以出彩,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发展等等,这些都是花架子。真正的教学亮点首先应该是朗读,老师的朗读和学生的朗读。当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了,就证明课文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
其中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时有两个好方法:一是注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二是自己尝试添加提示语。
(二)注重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这也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渴望被重视,被鼓励,被赞美。大人亦是如此,孩子又何尝不是,孩子认真听讲的状态,孩子漂亮工整的字迹,孩子课堂上的一次积极主动,孩子帮助别人的一次善举……这些都是值得被赞美的,我们的每一次赞美,都将鼓舞着孩子,给他力量,让他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和物。
(三)方法独到:简教课文、活教语文。
“语文,不应该讲课文,而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看到这儿,我觉得这正是我所缺乏的,我终于知道了我该教给学生什么:汉语拼音、标点符号、3000个常用汉字、查字典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阅读文章时圈点批注的方法、记叙和描写的方法、简单的文章结构方法以及为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而展开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为了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需不断地提高自我海量阅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于老师对待备课的态度。
备课的态度就是对待语文教学的态度!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相比于老师,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我必将朝着他的方向去努力。
读后感想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创造一切条件,为孩子创造广泛阅读的机会。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言谈举止,以至心灵状态。读书同时读自己,明理导航、学以致用是我们读书的最重要的目的。
同时我自己也应时刻记得静心修好自己的身,守好自己的道,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追求永恒的本真。还要勤阅读,勤写随笔,只有浑身书香、满腹翰墨的我们,才能够将孩子们带入那个充满知识、充满乐趣、充满诗书芬芳的语文世界。
交流讨论
阅读《我怎样教语文》,我发现于老师不仅仅是在教授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塑造他们的人格魅力。他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展示了如何用语文这一工具,打通孩子们的心灵之窗,让他们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于老师在书中反复强调:“教师要用心去爱学生,用心去教学生。” 这简短的话语,却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站在他面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和爱护。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于永正老师的教育哲理和实践方法,无疑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期待能将于老师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的课堂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成长的喜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