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在《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上,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国雄介绍了规划的最新进展。《规划》于2024年11月9日获得国务院批复,是全国第十个、首个地级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该规划体现了南宁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多规合一”,创新探索新型规划体系编制管理的成果。该《规划》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与安全,是南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
《规划》基于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南宁市委、市政府依据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组织编制了《规划》。南宁市的城市性质被定位为广西首府、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是面向东盟开放门户,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区。
《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强化底线约束,筑牢安全发展空间基础,划定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到2035年,南宁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07.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02.2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020.52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905.57平方公里以内。
统筹发展与安全,形成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市域国土空间体系,稳固农业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升中心城区能级。
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引领北部湾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共建城镇发展轴,强化向海、东融和向边三大方向协同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一体两翼”产业空间格局,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到2035年,全市工业用地面积稳定在200平方公里左右,占比不低于20%,为维护国家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和稳定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建设东盟门户枢纽,《规划》要求,高标准建设平陆运河,强化和北部湾港功能联动,完善多向联通的对外对内通道,强化面向东盟的交通物流功能,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增加绿地和开敞空间供给,到2035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中心城区路网结构,统筹水利、能源、环境、安全等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推进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系统利用,彰显壮乡首府特色魅力,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划定全市域历史文化保护线,构建“一带四环”的魅力空间格局,加强对邕江沿岸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提升空间治理水平,完善国土空间政策法规体系,强化实施传导机制,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潘国雄表示,我市还将在各类媒体上对《规划》进行全面、深入、专业的解读,并将成果及时向社会公布。(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石睿鹏 摄影 陈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