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 年,日军满怀信心地进击印度,想要在南亚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但实际上,这场充满野心的远征,不仅没给日军带来期望的胜利,还变成了一场灾祸。
在印度的丛林里,他们的野心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挫败。
没到五个月,这精锐部队伤亡很大,只得匆忙撤走,落下一场没法遮掩的败局。
这场失败的缘由既非英军的有力回击,也非印度的坚决抵御,而是一系列让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的意外和错误决策。
那到底是啥原因,致使日本在印度战场吃了大败仗?
【初战得意】
1944 年,整个世界都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所弥漫。
那时,日本不光在中国战场上竭力作战,还在东南亚展开一系列攻击,想要扩大“东亚共荣圈”。
应德国之求,日本打算在亚洲开启新战局,以此牵制同盟国军队,减轻欧洲战场的压力。
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南亚次大陆的印度。
对于日军指挥官牟田口廉而言,拿下印度,既可以抢夺资源,又能够让日本在亚洲的战略地位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
于是,他召集了十万精兵,满怀信心地向印度进发了。
对这支历经无数残酷战事锤炼的日军来说,印度只是另一个“待拿下的目标”。
牟田口廉竟乐观地认为:一个月时间,他就可以打败英军防线,在印度站稳脚跟。
军队的出发点定在缅甸边境的一个小镇,而这小镇有通向印度的天然阻碍——因帕尔。
印度东北部的因帕尔,是重要军事要地,而且物资储备丰富。
牟田口廉率领着日军大部队穿过繁茂的热带丛林,朝着因帕尔前进。
他觉得,要是能把这个城市攻占下来,日军的后勤补给就能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在这儿获取充足资源,进而向印度腹地继续推进。
最初的那几回冲突,也证明了牟田口廉的自信心。
日军一进入印度,就和驻守当地的英军激烈打起来了。
日军凭借在中国战场积攒的经验,施行了他们常使的“猛攻”策略——先以凶猛的炮火猛轰开路,接着让步兵快速冲锋。
面对这般迅猛的攻击,英军一下子竟难以抵挡,多次被迫后退,结果日军很快就拿下了几处前哨。
这些初期的胜利使日军士气猛增,士兵们全都充满斗志,好像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他们没察觉到,自己马上要面对的,不只是英军的坚决防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