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抖音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就是很多人特别喜欢看“材质”来评价悬架的好坏。
比如都是宝马,很多人一看3系的前下摆臂是铝合金,而X3的前下摆臂是钢,就觉得3系的悬架比X3好。
类似这样的观点,不仅在消费者之间非常流行,甚至很多自媒体和汽修厂员工也这么说,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铝一定比钢好?
很多人之所以会认同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铝合金曾是高端豪华车型的专属,比如早期的奥迪A8就是用了真·全铝车身。
但铝合金就一定比钢好吗?显然不是。因为奥迪在推出新款A8时,又取消了全铝车身,增加了钢的占比。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了呢?其实就是铝合金太“脆”了,它的刚性尚可,但强度不行。
强度和刚性
一听到“刚性”和“强度”,在座的各位可能就要蒙圈了,你直接说铝和钢哪个更结实不就行了,整这俩词谁听得懂?
因为材料结不结实,还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但大家想搞清楚“刚性”和“强度”是什么意思,倒也并不难:
比如我们想把一根直的钢管掰弯,这个掰弯需要的力,就是刚性;而我们想把一根直的钢管掰断,那掰断需要的力,就是强度。
那么刚性和强度,对咱们消费者来说,究竟有啥意义呢?
铝合金不够安全
首先大家最关注的安全。按说铝合金的强度和刚性都不错,但和主流的钢对比,还是差点意思,这就会让它在遭遇冲击、甚至碰撞时吃亏。
比如汽车常用的铝合金的强度普遍在500-600兆帕左右;但这个强度,普通的高强度钢就能轻松达到。
而比高强度钢更结实的,是超高强度钢和热成型钢,它俩的强度可以达到铝合金的2-3倍,是AB柱、纵梁等结构件的主要材料。
换句话说,同样都是悬架摆臂,钢的强度更高,在经受各种重载、冲击、甚至碰撞的情况下更不容易断裂。而只要结构不断裂,就能持续吸能,保证安全。
而换作铝合金材质的悬架摆臂,更低的强度导致它更容易被撞断,而一旦断裂,不仅结构完整性没法保证了,更不能继续参与吸能了。
铝合金“寿命”有限
很多消费者都希望自己的车能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甚至做到“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而铝合金在对比钢时,在这一点上就比较吃亏。
原因就在于,铝合金更容易产生金属疲劳。
一听到“金属疲劳”这个词,在座的各位可能又要蒙圈了,我看你公众号也就图一乐呵,你有必要老跟我整这些看不懂的词吗?
但是这个词,咱们还真跳不过。
还是拿掰钢管举例子,我们如果一直来回掰钢管,会发现中间形变的那部分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最后只要再轻轻一掰,就能直接掰断。
原因就在于,中间形变那部分的疲劳度达到了极限。
换做我们平时在开车时,悬架摆臂无时无刻都在承受路面冲击,这些冲击带来的力就会慢慢加剧摆臂的疲劳度。
直到有一天达到极限,也就是它前一秒明明看起来好好的,但后一秒突然就莫名其妙地断掉了。
铝和钢没有优劣之分
所以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其实悬架材料到底是铝还是钢,并没有一刀切的优劣之分,更多的时候是车企根据车型定位、悬架几何和杆系设定,综合考量的结果。
比如咱们在开头时提到的 宝马3系 ( 参数 丨 图片 )和X3。前者之所以用铝合金,一方面是因为轻量化提升操控感,另一方面是因为轿车不需要越野和重载,悬架不需要承受更多的冲击。
而X3之所以钢制下摆臂,则是因为SUV的车身载荷更高,且需要考虑除铺装路面行驶以外的穿越、甚至是轻度越野场景,悬架需要承担更多、更复杂的冲击力,所以钢比铝合金更合适。
如果你还是不理解,咱们不妨看看苏联的“不锈钢战神”米格25。别看它是架使用落后不锈钢材料的“二代机”,却能在性能上超越采用铝合金材料的美帝“三代机”F-15,甚至比肩采用顶尖钛合金材料的SR-71。
所以光看材料,就真能判断悬架好坏了?真没那么简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