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湖的怀念

(散记)

文/二月梅

东湖是武汉市最壮阔、最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她因其独特的湖光山色和深邃的文化蕴含而蜚声中外。在武汉期间,我们怀着喜悦和敬仰的心情,专门观览了这一胜境。

东湖位于武汉市中心东部,总面积达33平方公里,有大小湖泊12个,120多个渚岛,湖岸线长达112公里,环湖有34座山峰绵延起伏,最大湖容1.241亿立方米,她包括杨汊湖、汤林湖、郭郑湖等多个湖泊,有听涛、磨山、落雁、白马、吹笛、珞洪等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有不同的风光和鲜明特色。

东湖最大的特点是与城市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她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与杭州西湖齐名,但比西湖大6倍。她与西湖、太湖、洞庭湖相比虽然没有她们的那种华丽妩媚和万千气象,但壮阔、包容、深邃、与城市和谐,却是她们所不能比拟的。这片镶嵌在都市中心的万顷碧波,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是画卷,使武汉这座名城的灵魂得以悠然铺展,不仅增加了城市的品位和美感,而且也成为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不仅是武汉的骄傲,更是每一位到访者心中难以忘怀的绿意篇章。

飘渺朦胧之美是东湖的一大亮色。由于湖域极其广阔,加之湖内渚岛众多,随着气温的变化,湖中常常升起淡淡的薄雾,从而使整个东湖经常处在朦胧飘渺之中。我们去观湖时,正赶上下起了蒙蒙细雨,轻飘的雨雾与湖面天然的朦胧糅合在一起,更是把朦胧之美推到了极致。远看,湖周的群山时隐时现,不时彰显出优美的起伏和巨大的轮廓,这蒙蒙的雾气,将湖的边界搞模糊了,湖水与天空、与大地融为一体,出现了朦胧中的水天一色;眼前,雾气在湖水上浮动,犹如轻风拂面般的温柔,带给人一份宁静与祥和,也仿佛进入了一幅天地交融的精美图画,使人如醉如痴、如梦如幻;路旁,进入深秋的梧桐、枫栌,叶儿黄了、叶儿红了,在岚烟薄雾中不时地掉落下几片枯叶,那种雾里飘零的感觉实在是美不胜收,尤其走在落叶铺成的小路上,仿佛能听到时间在这里缓缓流淌的声音。

东湖的美,不仅仅在于她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她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楚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我们观湖的第一站即是东湖磨山景区,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楚文化游览区。先后观看了仿古代章华台而建、可与江南三大名楼相媲美的楚天台;反映先秦时期国家象征的楚城城门;比泰山御字碑还大、毛泽东手书的“离骚碑”;展现楚国八百年风云历史中的名君、名相、名人、名事的“惟楚有才”雕塑园,尤其是细看了内容丰富的楚文化馆,这也是我国唯一以全面展示楚文化为宗旨的专题陈列馆。馆内以沙盘模式展现了楚国的疆域,并以投影形式直观地再现了楚国八百年的疆域变迁,并用大量的实物、文字、图画等展现了楚国的帝王将相、江山社稷、军事战争、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成就、楚风民俗等情况。这些建筑和展陈,艺术精湛,内涵丰厚,全国独有,使我们在观看、游览中,不仅能近距离地感受到楚文化的魅力,增长了楚文化知识,而且更使我们在这碧波万顷的美湖之中找到了与历史的连接点,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爱国主义教育。

东湖里还有很多历史名人的传说和轶事,其中有关李白的传说就十分引人注意。在东湖水果湖畔、双湖桥附近,有一著名景点叫放鹰台,即是李白当年在这里放鹰的地方。传说,李白人到中年后还想建功立业,便四处拜谒名人,但处处碰壁,十分沮丧。他来到江夏(今武汉江夏)去访问东郊(现洪山)的大文人、大书法家李邕故居,只见故居墙上挂着李邕写的中堂:“学我者死,似我者俗”,龙飞凤舞,气势不凡。及至访问主人,才知李邕死后,家境贫寒,他儿子到梁子湖边的龙泉寺当和尚去了。李白想到李邕生前高官厚禄,字写得绝好,名气极大,但在官场上因说直话而时遭非议,又不得不与人周旋而难免俗气,且后代连衣食都不保,心里十分难过,便信步沿着洪山北麓向东走去。不觉到了湖边,忽听阵阵鸟叫,他拨开树丛,见一只小鹰被猎人下的套所套住,随即便帮助解开套子,小鹰冲上天空,绕着李白盘旋两圈后飞走了。望着远去的小鹰,李白豁然开朗。并写下了“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的诗句。从此,他云游四海,长吟狂歌,再不求官了。这个传说也深深说明:人的一生,道路千千万万,但只有适应自己的情况,能放飞自我,而不是去刻意追求什么,才最适合自己。这个道理,至今对人生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东湖,最最重要的,这里还是毛泽东主席的故居之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1953年2月第一次到武汉,曾下榻于原中南局招待所,1956年5月至1960年,主席到武汉都住在南山甲所。现在的故居建成于1960年,位于东湖北岸的梅园之中,这里林路通幽,高树如云,鹭飞鹤翔,梅香花艳,是中国江南四大梅园之一。故居是一座由石头砌成、非常普通的单层庭式建筑,古朴典雅,清静敞亮。主席从1953年2月至1974年10月,先后48次到东湖,其中故居建好后,有30多次住在这里,有时每年少则一次,多则三次,时间短则一月,长则半年,最长的一次住了178天。主席在这里居住,给烟波浩渺的东湖平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雄浑的伟人气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瞻仰过一次故居,这次再看,感到格局上稍有变化,但内容更为充实完善了。

故居的一层主要展示了主席在这里工作、会见外宾及进行重大决策的情况。主席曾在此组织决策了很多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大事。如,构想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决策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钢铁厂;最先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挥炮击金门和华沙谈判;组织对苏联的九评论战;接见64国的94批外宾等等,还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词作《水调歌头•游泳》。据说,这首词写好后,最早送给了东湖宾馆的厨师杨纯清。毛主席第一次畅游长江,上船吃饭时,杨纯清给主席做了两道菜,其中就有清蒸鳊鱼,亦叫武昌鱼。主席对杨师傅的手艺很满意,当晚即找到他,并说:“杨师傅,你做得鳊鱼非常不错。我刚刚填写了一首词,送给你要不要呀。”从中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何等的爱民、何等的平易近人,对工作人员又是何等的尊重与爱戴啊。

故居的第二层主要展示了主席的卧室、会客室及会议室。这些场所都显得简约简洁,朴素无华,再现了主席一贯的清廉、节俭之风。据故居讲解人员介绍,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主席曾给餐厅制定了一个“三不原则”:不吃肉,不吃蛋,吃饭不能超定量。所以,那几年主席也和很多老百姓一样,因为饥饿,腿脚浮肿。讲解人员还讲到:主席在东湖48次的居住,与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感情,工作人员也都特别怀念主席,至今还保留着每年12月26号主席的生日,工作人员都要集体吃一次长寿面的传统,以这样的形式来怀念主席、纪念领袖。

是啊,怀念主席的又岂止东湖的工作人员呢?全国人民也都始终怀念这位伟大的领袖!

东湖之游,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伟人的风范与魅力,为此也留下了诗的情感,作词《青玉案•东湖》一首:

孟冬又踏东湖路。

冷已近,轻霜苦。

广水浩茫胧薄雾。

兰舟彩舫,楫惊灰鹭。

一览磨山妩。

锦芳梅岭何多顾。

屈子行吟出愁句。

太白鹰台嗟日暮。

巨人独爱,情盈江楚。

相念归何处。

(写于三亚,2024年11月29日修改于泉城济南)

【作者简介】二月梅,山东邹城人,研究生学历,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