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图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当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天际线的不断改变,见证了我国经济发展之迅速。但是,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根脉,那些前人留下来的文化,又该如何在这些日新月异中保留下来呢?

12月4日,来自四川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考古机构代表出席的全国城市考古座谈会顺利举行。百余名专家齐聚蓉城,共话基建考古的发展与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现场

全国考古单位“各出奇招”

行政审批考古前置“成都模式”为首创

会议中,各考古单位和机构就开展城市考古工作情况、城市考古管理经验和工作成果、存在问题与建议进行了讨论。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就全国首创行政审批考古前置“成都模式”在会上做出了分享。成都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考古前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要围绕完善顶层设计,突出宏观部署,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工作质量,推进质效提升、促进融合发展,坚持课题引领、强化学术研究,加强挖掘阐释、创新转化利用五大理念统筹推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全面提升了成都的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

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分享了考古前置全域覆盖逐步实现的经验,即先在试点先行点上突破、再区域评估扩面推进、最后是制度改革全域覆盖。朱海闵还就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阵痛”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改革举措,以确保考古前置改革落地见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郭永琪表示,考古前置制度的落实,让考古工作已经成为西安市城市发展项目推进的重要步骤。随着西安文物考古“一张图”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被动模式,还实现了文物信息在规划、国土等部门的分级共享,为构建大西安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前瞻性预判与决策支持。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表示,重庆贯彻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围绕全市大、中、小型基本建设项目,针对性建立起配合大型基本建设、区域文物影响评价、“用地清单制”三大类基建考古政策机制,以“全面调查、重点勘探、分类评估”为主要技术路径,形成了“三项机制、三条标准、四张清单”的基建考古“重庆经验”,下一步将在城市考古成果转化利用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

众多与会代表均表示考古前置不仅有助于保护文物,还能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而资金不足、人才短缺以及公众对考古工作的认识不足等问题,是当前考古前置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针对这些问题,与会者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例如,加大对考古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公众对考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各地方代表分享完毕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所所长张捷分别就城市考古工作理念和地下文物埋藏区划定研究两大主题进行了汇报。

国家文物局乔云飞副局长充分肯定了各地城市考古工作取得的成果以及本次会议中各位代表的发言,并从准确把握城市考古新要求、总结十四五城市考古工作、做好新时代城市考古工作谋篇布局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话,系统回顾了十四五以来城市考古工作的发展成就,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阶段城市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展现成渝两地基建考古成果

新展于成都考古中心正式开幕

会议现场,《新时代成渝双城城市考古成果展》宣发片的发布,标志着作为全国城市考古座谈会的配套活动之一,于成都考古中心举办的《新时代成渝双城城市考古成果展》正式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展现场

本次展览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展览分为“序言”“考古成果”“遗址保护”和“活化新生”四大部分,通过297件(套)展品和大量考古遗址图文资料,不仅将成渝两地十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4500年的文明史简明生动地做了展示,更将成渝两地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特点在基建考古、遗址保护与文物活化等方面的成功案例与经验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