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北送扬波千重,长渠逶迤利泽万方。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开闸放水,10年来,淅川始终扛稳“守好一库碧水”使命担当,让清水长润、碧水长流……
初冬的丹江口水库一角。赵世宏摄
淅川县近年来践行“两山”理论,贯彻“生态立县”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探索水清与民富双赢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绿色之路。通水10年,淅川水变清、绿生金,产业兴、百姓乐。
扛牢政治责任 彰显渠首担当
千里调水,水质是关键,源头之水更是重中之重。
淅川境内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达506平方公里,占库区总面积的48.2%。绵延1100余公里的库岸线、境内大大小小150余条河流和环库10余万群众的生产生活,让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工作复杂而繁重。
为守护京津人民的“大水缸”,淅川县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推手,创造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淅川样本”。2017年10月,淅川县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对河道水质、河道保洁、非法采砂等进行常态化、长效化整治。
俯身打捞,转身抛投,将水面上的枯枝败叶、水草、矿泉水瓶等打捞上船……这是淅川县护水清漂员赵建峰每天重复、坚守多年的工作。
在淅川,和赵建峰一样的护水人还有很多——为撬动水污染防治源头治理,淅川县成立了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在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及周边海拔172米以下近水域,对144个事项开展综合执法,实现河道联合执法制度化、常态化。
为筑牢高效应急治污防线,淅川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并转污染企业380余家,拆除养鱼网箱5万余箱,取缔汇水区内畜禽养殖场600余家;
拆除库区违建16.8万平方米,恢复库容530万立方米;投资12.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14个、垃圾处理场12个、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7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2个,在库区四周及2616平方公里汇水区,建立电子围挡,实现县乡两级和环库区重点村污水处理全覆盖、水质全天候自动监测、违建自动报警。
淅川担当换来碧水长流。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淅川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丹江口水库水质多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
加强水土保持 筑牢生态屏障
“东方宝石”朱鹮时隔70年再次回归丹江湿地,28只“鸟界国宝”东方白鹳迁徙过冬,连续10年监测发现黑鹳越冬种群,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在石漠化严重的荒坡、山头、库区沿线,以每年10万亩左右的速度造林绿化,完成石漠化治理38.2万亩,环库区森林覆盖率达61.7%……
初冬的丹江小三峡。赵世宏摄
淅川县把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围绕加强水土保持,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等工程,探索出县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渠道投入、规模化治理、企业化经营、系统化管护的“四参与、四保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模式。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南畔的汤山湿地公园,曾几何时,因修建干渠拦河坝和水泥厂采石等原因,山体破坏,岩石裸露,土壤贫瘠,植被稀少。从“脏乱差”到“绿富美”,汤山湿地公园如何实现蝶变?2019年9月,淅川县委、县政府实施汤山区域综合开发项目,修复矿口、整治梯田800余亩,完成高标准荒山绿化1800亩。2023年,创成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近年来,淅川县采取水系连通、生态塘、基底修复、植物群落修复等措施,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系统治理试点1.5万余亩,丹江湿地从“单一绿”走向“多彩美”。丹江口水库以第一名入选河南省“首批美丽河湖”。淅川县先后被授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践行“两山”理论 引领绿色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淅川县产业结构不优、层次较低、基础薄弱。工程实施后,淅川县境内有各类保护区5个,1/3以上国土面积在红线范围内,严格的保水要求和环保约束,使产业发展受限,资源消耗型、粗放型产业面临转型。
淅川县仓房镇以前是以传统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之后,既要保水质,又要发展经济是摆在沿库区乡镇面前的问题。仓房镇胡坡村党支部书记胡玉良,立足该村背靠库区的区位因素,以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环境因素,引进千亩的柑橘产业,在涵养水源的同时,又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目前,仓房镇已种植柑橘3万亩,2000户群众年均增收约5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原柑橘之乡”。胡玉良欣喜地告诉笔者,“仓房的柑橘喝着丹江水,个个皮薄肉厚,发展柑橘产业稳定、增收、绿色、可持续”。
初冬渠首。赵世宏摄
通水10年,淅川县立足水源地发展县情,着力在保水质和促发展结合点上做文章,充分展现护水担当和作为,紧抓绿色转型发展机遇,践行了新时代淅川版“两山论”。农业上构建了生态林果产业体系,总产值70亿元以上,农户亩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7000元以上;工业上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现代中药、新型建材、新材料四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耗能产业比重由原来的80%降至20%以下;旅游业形成了以精品景区为龙头、以乡村旅游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创成国家4A级景区2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综合效益超30亿元。
长渠通南北,润泽千万家。如今,14亿多中国人的水杯中,有1.85亿人饮用千里而来的“南水”,一泓清水滋润了沿线城市,更惠及了亿万百姓。未来,淅川县将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水资源监管、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来源:淅川县委宣传部 作者:杨柳 卢进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