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毛姆这位小说家,实不相瞒,我其实是在去年年底才刚刚知道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在去年年底才开始关注的,但说到《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我似乎很早之前就见过,那种目光一扫而过的见过。之所以能回想起这本书,完全拜书名所赐,因为特别,所以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之所以关注到毛姆,其实也不是因为《月亮与六便士》,而是他的另外一部作品《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正是因为这本书,我才关注到了毛姆,进而才注意到他的这部代表作。

通过豆瓣读书了解到了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但当时的我并没有要读这本书的想法,即便如此,“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话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六便士所代表的世俗生活与月亮所代表的理想主义也在我心中刻下了浓厚的一笔。

真正想要读这本书的时间是在6月初,那时的我正在酝酿一个和书中主人公查尔斯类似的行动——放弃轻松优越的工作,决定进行一次失败风险很大的创业。

还在进行创业准备的时候,我便决定要尽快读一下这本书,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可以借鉴的信息,甚至在一次与书友的线下聚会中,我还特地买了两本《月亮与六便士》的新书送给他们。

然而,想和做时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真正开始读这本书,则是在我离职后,到泰康人寿平台创业做健康财富规划师(合伙人)的第一个月。我迈出了创业的一步,去追求一份能够成人达己的健康财富事业,就如同查尔斯迈出了追逐画画梦想的那一步。

我们都放弃了随手可得的六便士,追逐心中向往的月亮。虽然我所追求的并没有查尔斯的那么纯粹那么有艺术气息,但我认为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追逐各自的理想。

恰逢其时的相遇,便能引起恰如其分的共鸣。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可以感受到查尔斯那种对已有的现实生活的难以忍受,以及强大到必须马上画画的难以忍受。

在做出这一惊人举动之前,他其实已经忍受了好多年好多年,在四十多岁的高龄放弃所有,投入到一个无比渴望却又几乎完全陌生的领域,相信他也对由此带来的后果进行过设想和评估,也对可能难以如愿的结局做过预测。

然而可贵的是,即便做过设想,他依然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只身去了巴黎,追逐自己的画家之梦。

虽然贫困多年,一直默默无闻,但他无怨无悔,坚持到底,最终在一座名为塔希提的南太平洋上小岛上,创作出了很多被后世奉为神作的作品,并在那里结婚生子,过上了一小段平静祥和的日子。

本以为这样的日子能够长些,但好景不长,他患上了麻风病,并在疾病的折磨中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作品,随后便悲惨地死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书中的故事其实挺简单。作者以“我”的视角给读者展现了查尔斯的一生,这种以第三方视角的叙述最初让我不太适应,感觉像是在写一个人的真实一生,不承想查阅相关资料后,却发现毛姆确实是在写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一生。于是,我不禁肃然起敬,原来书中的内容不是完全虚构的,而是有真实人物和事件可以追溯和依据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100多年过去了,类似的事情却还在重复地发生着,而我正在成为其中的一员。

由此可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权衡拉锯一直都没有停息过。

或许多数人选择了六便士,但绝对也有不少人选择了月亮,并且肯定也有不少人找到了六便士和月亮之间的平衡。

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这本书之所以能够跨越时代,依然经久不衰,拥有着如此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因为它所展现出来的底层的思想追求和牵绊是深入人性,不随时间而转移的。

既然如此,我又感到了一股难以言表的慰藉与动力,或许现实中的事情没有书中的那么简单,但整个事态发展的轨迹却遵循着内在的规律,可以作为一种参考。

如果照着书中的情节发展,现实中的我正如同刚刚到达巴黎的查尔斯,经济条件不如之前稳定和优越,但却在孜孜不倦地提升技能。或许我还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磨炼之路,但相信最终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塔希提,获得自己想要追逐的月亮。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在1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也正抬着头看着天空,目光追寻着即将升起的月亮。此时的我,内心是坚定的,因为我知道月亮必将升起,如同100多年前,那个叫查尔斯(高更)的人看到的月亮一样。

作者:

王峰,第5期百日共读计划成员。